「非法移民」
這一代的香港人移民離港,除了極少數未能像一般旅客從機場出境的尋求庇護者之外,大多數都是按正常途徑離開,到達目的地後通過正常途徑申請留下來。不過近年來佔領新聞版面和主導輿論的,往往都是那些自行跨過邊界的「非法移民」。美國有來自中南美洲的,歐洲有來自北非和中東的。他們的情況主導了社會對移民的思考,也連帶影響到社會對其他移民社群的接受程度。
說下去之前,先處理一個問題:所謂「非法移民」的說法,在香港十分普遍,但在歐美社會卻有一定爭議。不少支援移民的團體認為應該用「非正規移民」或「無證移民」等說法,可以讓社會更完整的理解他們的存在,而非僅僅視之為執法問題。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同意,例如法庭會認為他們確實是違反了出入境條例,最少在法庭這個場合把他們稱之為「非法移民」,反而更為中性。
順帶一提,移民本身在美國經常被稱之為 Alien ,與公民(citizen)相對。可能因為 Alien 一詞今時今日會讓人想起外星怪物,也有政府機構開始改以「非公民」(noncitizen)為稱呼。以前台灣的居留證是叫 Alien Resident Certificate,後來 Alien 這詞在新版中也被拿走,港人移台不用當外星怪物了。
虛偽的移民法規
移民團體對「非法」二字感到厭惡,後面更深層的原因:許多地方的移民法規,坦白說實在不見得有何正義可言,反而是十分虛偽。例如許多發達國家面對勞工不足的問題,往往依靠大量打黑工的無證移民填補一些厭惡性工作的空缺。他們因為怕被遣返,遇到問題時敢怒不敢言,於是失去眾多應有的勞工保障。站在一些僱主的立場,顧用他們無疑是節省成本之舉。
道理上,如果社會真的介意「非法移民問題」,大可加強打擊黑工,一方面簡便證件查核,另一方面嚴懲招聘黑工的僱主;而厭惡性工作的空缺,則應大幅提高待遇招聘本地人填補。現實呢?全部都沒有發生,因為大家說到底都不想花更貴的價錢去買那些由無證移民料理的水果蔬菜,沒有人想真心通盤解決問題,「非法移民問題」最終淪為選舉動員的口號,是為第一重的虛偽。
站在政府的立場,有這樣的一班「黑市居民」提供廉價勞工是挺實惠的。缺工的時候政府可以「一只眼開一只眼閉」讓他們都來,失業率高的時候便收緊邊境把他們趕走。香港過去的「抵壘政策」玩的就是這個遊戲,先把從中國攀山涉水過來的難民(也就是大多數香港人的上一代)定義為「非法入境」,然後又說到了界限街以南便可取得到合法身份。如是者,政府便可以按當時的勞工需求決定執法鬆緊,最後所謂的合法還是非法還不過是政治計算。
「非法移民」與香港移民
「非法」二字的另一個問題,是被指違法者本身沒有蓄意違法,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違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許多「非法移民」本來是無證兒童,即是他們還是手抱嬰孩的時候便被帶到美國。他們成為「非法移民」並非自願,不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從小到大被告知自己是美國出生,到成年時要去辦證件才發現自己沒有資格。他們對於自己的出生地一無所知,要把他們遣返無疑是有違人道。美國國內一直有呼聲要為他們設立歸化路徑,例如獲得一定學歷或工作經驗,又或者當兵一定年期後,便可以有條件入籍。
讓在美國長大的無證移民入籍的建議,歷次民調都廣受歡迎,而且民主共和兩黨的選民都支持。只不過,民意支持是一回事,法案卻多年來未獲通過。這又回到剛才的問題:對於許多政客來說,他們恐怕不是真心想解決問題,只要「非法移民問題」繼續存在,他們就可以繼續以此套取選票。每當有人要提移民法改革,就來操作一波「非法移民帶來治安隱患」的謠言,無視歷年统計顯示無證移民的犯罪率明明比本地出生的美國人要低很多(畢竟他們害怕被抓後會遣返),最緊要對得上群眾的恐懼情緒。
說了一大堆,和這一波的香港移民有甚麼關係?表面上,香港移民絕大多數都不會是「非法移民」,不關事。有些香港移民甚至可能會覺得:這些人弄髒了移民社群的名聲,所以要站得更前去反對這些「不好的移民」,以突顯自己的「好移民」身份,希望這樣能使當地社會更為接納他們。只不過,如果我們不理解許多圍繞無證移民的說法其實都是政客弄出來的假議題,則順著群眾的恐懼情緒走,恐怕對所有的移民群體都沒有好處,不見得有獨善其身的可能呢。
( 圖 : 123rf )
▌[移民的自我研究]作者簡介
梁啟智,時事評論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現職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