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內戰的經過

讀歷史的學生應常會遇上「X是導致Y的主因嗎?」這個問題吧。過去教通識就會提醒學生,題目不是真的要你去找因果關係,而是考驗你如何做推論,用理由支持你自己的見解。來到英國,想不到也要教跟通識類似題目,而今次 X是宗教,Y是英國內戰 (English Civil Wars , 1642-1651) 。

學生要考慮的,除了宗教因素以外,還要思考查里一世(Charles I)個人管治風格和金錢等其他因素會否導致內戰。雖然我們一直認為英國教育比較自由,但也不是沒有章法的隨意表達意見。

與國會決裂

內戰有其長久因素,但爆發點卻是查理一世真的跟國會鬧翻了。經過了查理一世11年的暴政( the Eleven Years’ Tyranny), 1640年長期國會( Long Parliament)裏的反對派議員約翰·皮姆(John Pym),指控查理一世的重臣、第一代斯特拉福德伯爵湯瑪士‧溫特沃斯(Thomas Wentworth, 1st Earl of Strafford)叛國。雖然皮姆並沒有法律證據,但仍得到國會的支持,通過對伯爵不經司法審判而處以死刑(Bill of Attainder)。伯爵於1641年5月12日被處決。國會這樣對其忠心的重臣,查里一世當然大怒!

國會在同一年還通過了《三年會期法》(The Triennial Act 1641),迫國王要最少每三年召開國會一次,否則國會會自行召開;《噸位和磅數法案》(The Tonnage and Poundage Act) ,規控所有稅務,船稅那種不合理的稅收當然不能再運作了。還有《人身保護令法》(The Habeas Corpus Act)廢除了星室法庭(The Star Chamber),擺脫了國王的朋友在有影響力的職位上的地位。國會所做的種種,都是跟查里一世對著幹!

到了1642年1月4日,查里一世在這個「moment」終於要爆了!他帶領三百士兵,衝入國會,要捉拿五個國會議員,他認為這五人一直引導國會批評他,別有用心,限制國王權力。該五名議員逃進倫敦市 (City of London),市民設路障保護他們,查里一世碰了一鼻子灰,只好離開倫敦,去漢普頓宮去。

國會隨即宣布查里一世是暴君,任何欲拘捕該五名議員的皆是人民公敵,而幫助五人的則會得到國會保護。雙方終於「攤牌」了,但先動手的始終是國王,在1642年8月22日,查里一世於諾定咸召集軍隊與國會軍開戰,英國內戰爆發。

新舊勢力的爭戰

兩派軍隊的構成不同,保皇派叫「騎士黨」(Cavaliers),他們多是由貴族和鄉紳組成,主要來自北部、西部和威爾士,是鄉下地方,代表著舊勢力;而國會的軍隊叫「圓顱黨」(Roundheads),他們多是清教徒,主要來自南部和英國東部,是城市人,代表新勢力。究竟是舊勢力,還是新勢力獲勝呢?

答案大家已經知道了,但其實雙方拉鋸了好一段長時間。但為何新勢力會得勝呢?不得不提的,是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這個人。他是清教徒,極有紀律,做事周詳。他在 1645年跟湯瑪士‧費爾法克斯(Thomas Fairfax)組建了新軍隊( New Model Army)他們講紀律、要訓練,克倫威爾還時時激勵他們,提醒軍隊他們是為上帝打仗。最重要的是,他們有糧出兼裝備好!

新軍隊面對保皇軍,就像英超球隊對業餘元老隊那樣,新軍有極大的優勢,要不是大家對國王仍有所顧忌,處處留手,戰事未必要打這麼久。到了1645年6月,國王最終在Battle of Naseby被打敗了。

新軍隊獲勝,當然有很多其他原因。例如國會軍隊控制住港口,對於補給有極大幫助。另一方面他們還僱用海盜把保皇軍的補給奪去。商人又出錢支持國會軍隊,都讓新興資產階級最終獲勝了。

英國為何爆發內戰?有人的元素,也有時代變遷,階級鬥爭的影響。

(圖 : Delaroche, Paul. “Charles I Insulted by Cromwell’s Soldiers.”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17 Feb 2022. Web. 20 Feb 2024.)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

最新內容

  • Legco building taller, but role and functions shorter

  • 工程進行中,完善咗之後一定傷…sorry,係商機無限,又一大經濟出路呀!!

  • 47人案:獄中還押逾千日,他們有幾多改變,香港還一樣嗎?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