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重返一戰前水平 全球經濟增長嚴重受挫

04/04/2025, ,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祭出震撼彈,對全球所有國家開徵關稅。其中,中國商品關稅高達54%(疊加邊境關稅)。美國進口商品的加權平均關稅,將從2024年底約2.5%大幅提升十倍至25%,重返一戰前(1909年)的水平!中、美、甚至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因而蒸發約兩個百分點。

特朗普4月2日援引塵封已久的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以應對持續巨額貿易逆差所構成的國家緊急狀態。據此,對所有國家徵收的10% 關稅將於4月5日生效。針對個別國家的對等關稅,則定於4月9日啟動。 據評級機構Fitch Ratings估計,美國實質關稅(ETR)將重返115年前的水平,升至25%。全球貿易戰似乎一觸即發,但暫時各國的反應相當克制,並未急於宣布反制裁措施。

在「解放日」前,市場普遍認為關稅只是特朗普的談判籌碼。然而,10%的「最低消費」顯示,加徵關稅消滅財赤是其根本國策。由於美國將別國的稅收、貨幣水平及其他法規均納入非關稅壁壘範疇,各國難以達成共識,期望關稅能透過談判迅速下調,變得不現實。其後,美國可能還會針對藥品、晶片及木材增設25%關稅,特朗普此舉將嚴重惡化美國及全球經濟的增長與通脹情況。

中國難保5%增長目標

今年2月美國對中國增收10%關稅,不少人認為特朗普對中國手鬆。其後,加徵關稅增至20%,加上對所有輸美鋼鋁產品徵收額外關稅(3月12日)、對進口委內瑞拉石油的第三國徵收二級關稅(3月25日),以及對汽車及零部件徵收關稅(3月26日),估計已令中國GDP下降0.6個百分點。加上今次的54%關稅,可能導致GDP增長率蒸發超過2個百分點,今年保5%增長的目標「凍過水」。

2018年以來,中國不少廠商轉戰越南(46%)、馬來西亞 (24%)、墨西哥(25%)等地,不過,這些地方同樣受到關稅打擊,可轉圜的餘地不多。另外,分析員估計,關稅每增加10個百分點,人民幣貿易加權指數(TWI)需貶值約兩個百分點,方能抵銷貿易條件(ToT)衝擊。因此,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惡名昭彰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

至於美國,經濟增長同樣可能受損約兩個百分點,通脹率更可能逼近5%!這還未計及全球其他國家的報復程度,以及匯率調整幅度。假設半數報復,全球增長率可能下降至少0.5個百分點,且未計入信心效應。假設價格和匯率彈性或報復程度更高,相關數字將大幅上升:全球GDP增長率將下降兩個百分點。如此巨大的經濟破壞力,到底特朗普政府能堅持多久?

回顧歷史,1922年美國國會通過《福特尼-麥康伯關稅法案》(Fordney-McCumber Act),將平均進口關稅提高至約40%。法案引發歐洲各國政府的報復,但並未嚴重阻礙美國的繁榮。然而,隨著歐洲農民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恢復過來,美國農民因生產過剩而面臨激烈競爭及價格下挫,美國農業利益集團開始遊說聯邦政府,要求對農業進口實施保護。

1928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胡佛(Herbert Hoover)在競選期間承諾提高農產品關稅。雖然最初提高進口關稅失敗,但1929年股市崩盤後,保護主義勢力抬頭,關稅法案輕鬆過關。當時,超過1000名經濟學家聯署,敦促胡佛總統否決該法案,但惡名昭彰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還是在1930年被簽署成法律。該關稅法普遍被視為大蕭條的催化劑。4年後,由羅斯福總統簽署的《互惠貿易協定法案》(The 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 of 1934)取代,授權總統與外國談判貿易協定,允許互惠關稅減讓,改變了關稅的設定方式,擺脫由國會設定固定稅率的做法,開啓貿易自由化進程。

諷刺的是,這次發起關稅貿易戰的正正是總統本人,而特朗普不介意貿易戰造成的「短痛」。

▌[遠山近水]作者簡介

清風明月本無價 遠山近水皆有情。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