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世代

路易士老師真要讚讚自己勤力。別人經過塑像,總是會「掂行掂過」。我則總是會走上前,拿出手機拍一張照。我知道,這又會是一段可以學習的歷史。

有次探朋友經過滑鐵盧車站(London Waterloo Station),人有三急,尋找洗手間期間,發現有一座獻給「疾風世代」的紀念雕塑。「疾風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原來是指1948年至1971年間從大英帝國殖民地加勒比海附近島嶼(主要來自牙買加),移居英國本土的一群人及其後代的稱號。

這座雕像於2022年6月22日(被稱為「疾風日」)在車站主入口後方的大廳揭幕。我們看到一對加勒比男女和一名孩子,穿著他們的“Sunday best”(即最好的服裝),站在多個脹鼓鼓但破損的行李箱上。他們堅定地站在一起,展現他們抵達英國開始新生活時的希望和願望。

剛看這個雕像時,當然是一無所知,但雕像那新移民飄泊的樣子卻銘刻在我腦海。這群移民是怎樣的來到英國?他們來到這裏的生活好嗎?

有這些問題,當然是因為我也是移英的一分子。

二戰後的工作機會

他們叫「疾風世代」,是因為他們在1948年6月22日,乘坐「帝國疾風號」抵達英國。「帝國疾風號」(HMT Empire Windrush),原名為MV Monte Rosa,是一艘於1930年在德國下水的客輪和郵輪。後來被英軍沒收,並將其用作自己的運兵艦和救護船,1947年改名為「帝國疾風號」。

該船抵達倫敦附近的蒂爾伯里(Tilbury),船上有超過1000人,其中至少有800人報稱來自加勒比地區不同國家。他們大多是裁縫、機械師和木工。他們為何來英國呢?這是因為在二戰後,英國需要大量工人來重建國家,英國的殖民地和前殖民地的勞動力可以滿足這一需求。英國政府於是通過了一項新法律,允許來自加勒比地區(加勒比地區是位於北美和南美之間的加勒比海中的一群島嶼,跟英國相距約7000公里)的人在英國居住和工作,英國還透過廣告呼籲他們搬到英國來,開展新生活。

滑鐵盧車站被選為雕塑的地點,是因為許多加勒比人經此地前往英國各地開展新生活。

移民後的生活

但他們生活過得好嗎?

「疾風世代」來自陽光明媚的加勒比地區,也會慨嘆有陽光的日子太少太短吧;他們沒有我們今天的免費視像電話,想念家人和朋友也真痛苦。

加勒比人往往表示在英國並不受歡迎,更會因膚色或種族而被不公平、不友善地被對待。我們要記著在1945年英國本土只有七千多名有色人種移民(註一),不是今天倫敦這樣的大都會,種族主義者一定比現在多很多,然而隨著英國有色人種移民不斷增加,我們才有今天的文化多元面貌。

至2018年還發生了「疾風醜聞」。2018年4月,英國內政部被揭發沒有保存疾風一族獲准居留人士的記錄,也未向他們發出確認身份文件;至2010年,內政部還銷毀了屬於「疾風世代」的登陸卡。受影響的人無法證明他們在英國的合法身分,被剝奪獲得醫療保健、工作和住房的權利,還有至少83名於1973年之前抵達的人被錯誤驅逐出境。

「疾風世代」的貢獻

事實上「疾風世代」對英國有很大貢獻,在運輸和醫療等重要行業工作都有他們的身影。若你到交通博物館(Transport Museum),會知道這群移民中的女性有些在車站餐廳工作,當中看到奮鬥成功的故事,比如一位叫Marva的女士,就在1969年於倫敦交通局(London Transport)的「廚神大賽」(Top Cook Competition)中拿到Top cook的稱號。

他們為英國文化帶來了音樂、食物等豐富元素。路易士很多年前在波羅市場(Borough Market)吃過一次加勒比地區食物,當時只能說「倫敦真是大都會啊」之類的話,今天才明白當中的意義。倫敦每年的諾丁山狂歡節(Notting Hill Carnival)是了解他們的機會。

同是移民的BNO簽證移英港人實應多了解這段歷史。路易士老師想問大家三個問題︰我們為何而來?我們過得好嗎?我們有什麼貢獻?

(圖:Wikimedia Commons)

註一 :

英國內政部檔案數字,引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3967563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

最新內容

  • Legco building taller, but role and functions shorter

  • 工程進行中,完善咗之後一定傷…sorry,係商機無限,又一大經濟出路呀!!

  • 47人案:獄中還押逾千日,他們有幾多改變,香港還一樣嗎?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