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elebrity Traitors到Panorama 的BBC

踏入十月十一月,工作間忙到不可開交,卻不減同事間在茶水間、午餐時「吹水」的興頭。平時左聽聽右聽聽,總覺得四十以下和四十歲以上同事的娛樂習慣差天共地:年紀大一些 (也包括我這中年婦人),除了串流平台、YouTube,都還會留意BBC或其他廣播機構的劇集、真人秀(reality show)。不過九十後出生的,就似乎不甚了了,更多會雀躍分享他們眼中的網紅。
不過這平衡時空卻罕有交織,全因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真人秀Celebrity Traitors(名人版叛徒)。有一天,職業治療師問我有沒有收看Traitors,我未經大腦即回他說「有」,因我以為他說的是「叛徒」系列之前的季度。我真的覺得這真人秀將「狼人殺」般的信任與猜疑鋪排得引人入勝,所以早在BBC重温過之前的集數。豈料,同事說的是剛首播、邀請英倫演藝界名人參加的Celebrity Traitors。
連結幾代的Celebrity Traitors
回家一看,不得了。
最初我只認得奧運跳水金牌、編織王子戴利(Tom Daley)。可惜他在第三集就被叛徒「謀殺」而離開節目。
第二個我一見他出場就雙眼發光的,就是在電影《王爾德和他的情人》(Wilde)中飾演王爾德(Oscar Wilde)的Sir Stephen Fry。留學英國時有幸欣賞他的話劇風采。身為作家的Stephen Fry冷靜又睿智,在節目中當大伙兒第一時間去拿杯雞尾酒時,Sir Stephen就去書架努力找莎翁全集,為的是要核對遊戲中提到有關哈姆雷特一劇中的真偽。
說到這段,治療助理妹妹頻說:「你咪好似Stephen Fry,成日要找書本求證!」嘩,我係書蟲,竟然也得local同事認證。只是我又怎會有Sir Stephen的才情?!
我家孩子也說老師和同學都有談論Celebrity Traitors。她提到其中一名參加者Niko,她和同學都有看他的網上頻道。真是一輩人、一輩事。孩子撩動了我的好奇,立即上網看看Niko之影片。
27歲的Niko的YouTube、IG、TikTok都有大群Z世代追隨者。我看到兩、三年前他喬裝後混入一個由右翼組織舉辦的反非法移民遊行,期間他跟不同的遊行人士對談,揭露一些人擔心非法移民的背後,也有不滿不同膚色(合法)移民「入侵」英國傳統文化,又或遷怒非我族裔移民「搶走」住屋、工作…… 不過,Niko戴了白人頭套又用極度引導性之提問,令跟他聊天的大叔越講越激動,也似乎有欠公允。Niko的片段並非新聞調查,不過若追縱者將之奉為事實之根據、真相的來源,就令我對Gen Z以網紅取代閱覽主流新聞的潮流憂慮。
英國殖民史
還有,11月初節目的大結局中,最後五強之一的David,是我平常有訂閱的歷史掌故節目主持人。有尼日利亞血統的David Olusoga,聲線靚到暈,平常駕車聽他的歷史考故節目真是聽出耳油,對歷史的分析亦令我「耳界大開」。David不諱言,Celebrity Traitors令他podcast的訂閱人數急增。
知我愛歷史、本身有肯亞血統的教友,叫我可看看David Olusoga策劃、撰稿和主持的BBC紀錄片《帝國》(The Empire)。當中提到平時港人較少留意有關英國殖民非洲、中美洲的歷史,亦有訪問如今在英國土生土長的移民後裔。
其中有倫敦人提到曾祖輩在英國急促撤出印度的事。1947年英國匆忙撤出印度次大陸,造成印巴分治,一條倉促的分界線令他們的祖父一夜間與父母分隔兩國,親人因在宗教和政治衝突中絕望而輕生。像我這一代的港人,成長中體驗的是所謂「友善獨裁者」的管治(benevolent dictator)。久未結痂的家族創傷?於我的長輩而言,肯定不是英國而是那個腥紅如血的反右和文革歲月。但同時,今天在工作上一同為自閉孩子努力的南亞裔同事,家族可能遇過跟我截然不同的殖民創傷,我仍感到很神奇。
BBC還值得看嗎?
當然,11月的BBC要因《廣角鏡》(Panorama)的嚴重編採錯誤向美國總統道歉,亦引發高層請辭。究竟BBC還值得收取人們的牌照費嗎?BBC特別是新聞部被指立場偏左(但其實亦有論者指其頻道給右派太多出鏡主導興論的機會),根本不值人們相信,揚言不如關閉BBC。
我依然覺得,BBC新聞和其他節目仍不斷有很多高質、題目小眾、為弱勢發聲的製作。《廣角鏡》和《新聞之夜》(Newsnight)仍然有傲視業界的優秀之作,甚至較新的《BBC核證》(BBC Verify)帶觀眾仔細思考網上瘋傳的片段,孰真孰假,我也有時邀請丈夫和孩子一同重温BBC Verify,停一停,不要一味看了網上驚嚇片段就以為是事實的全部。
要仔細討論公共服務廣播(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media)的原則,和如何改革BBC才令人機構從連番失誤中確保其履行持平、包容、不偏不倚的報道和資訊提供角色,相信隨著皇家憲章(Royal Charter)將於2027年底到期, 政府已與BBC就審視《皇家憲章》展開討論,有關未來支持BBC營運的方式將會有更多的討論。
我喜愛的小說家福斯特(E.M. Foster)在其著作 Two Cheers for Democracy中說:「所以,給民主兩個歡呼吧:一個是為它尊重多元,另一個是為它容忍批評。兩個歡呼就夠了;沒有第三個歡呼的理由了。」
這或許也是我對BBC作為支撐民主多元社會的廣播機構的期望吧!
延伸閱讀;
詳列BBC管治框架和營運條件的Royal Charter: https://www.bbc.com/aboutthebbc/governance/charter
《帝國》紀錄片第一季可在BBC2或iPlayer收看: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m002hytf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