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善用關稅作談判籌碼 美國優先政策加深中美矛盾
美國總統特朗普 (Donald Trump)返回白宮當日即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奠定多個政策領域的基調,特別是在移民和能源方面。雖然暫時未對任何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但特朗普很會利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逼使貿易夥伴讓步。中美矛盾仍將是未來四年的焦點。
儘管特朗普總統在選舉前後多次宣布與關稅相關的計劃,但他在上任首日並未實施任何新關稅。相反,他提出了「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的議程。在演說中,特朗普警告,將對外國徵稅與加徵關稅,並計劃設立對外收入署(External Revenue Service)來徵收這些關稅。特朗普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評估中國是否履行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該備忘錄還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指示聯邦機構評估《美墨加協定》(USMCA)的影響,以及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或其他市場)的非法移民與毒品流入進行多項貿易審查和調查。所有審查的結果預計將於2025年4月1日前提交。
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表示,他考慮於2月1日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以遏制非法移民流入及芬太尼貿易。他同時指出,政府仍可能對所有進口商品實施普遍關稅。
值得留意的是,特朗普已簽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國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這可能為總統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鋪平道路,單方面對美國的陸上鄰國實施新關稅。
在就職演說中,特朗普重申要重掌巴拿馬運河,而巴拿馬政府回應是於本周一審查經營運河兩端港口的和記港口。和記港口乃長江和記實業旗下的附屬公司,在全球24個國家營運54個港口,包括中東、英國、德國、荷蘭等。
關稅的利弊
19世紀初,關稅是英國與美國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當時,關稅亦被用來保護本土產業。例如,拿破崙戰爭結束後英國實施的《穀物法》,以及美國內戰結束後提升的關稅稅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全球關稅水平普遍下降,關稅主要用於迫使他國減少或取消所謂的「非關稅措施」,或者調整匯率。
但關稅對其國內影響不一。受益於保護政策的群體會將成本轉嫁給其他人。簡單而言,消費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這也是為何近年的關稅政策往往難以長久持續的原因之一。
然而,關稅最大的問題在於報復的威脅。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原意是保護美國農民,但其他國家隨即以自身的貿易壁壘作為回應,導致全球貿易大幅萎縮,加深了美國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貿易報復相對少見,臨時性的關稅措施已足以促使他國作出改變。然而,當時美國的主要貿易矛盾集中於日本,而日本雖然面臨不小的貿易挑戰,但仍是美國堅定的盟友。
如今,對手換成中國,而中國經濟因地產市場疲弱而增長乏力,北京能用以化解與華盛頓緊張關係的政策選項遠不及1980年代末期的日本。
中國與日本經濟狀況的對比
1980年代末,日本經濟正處於地產泡沫的起步階段,而中國如今則正面臨地產泡沫破裂的後遺症。當時,日本通過刺激內需,成功抵消了日元升值對出口的不利影響。相較之下,若人民幣升值成為調整中美貿易失衡的手段,勢必對中國出口造成打擊,但北京目前欠缺推動內需的政策工具。而且,當年日本在刺激內需時,未意識到政策會引發資產泡沫,中國顯然不會冒此風險重蹈覆轍。
當年,儘管美國國會對日本改革意願的缺失曾表示不滿,但日本仍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兩國之間的互信始終存在。然而,今日的中美關係緊張,缺乏信任基礎,雙方的矛盾只會持續加深。
▌[遠山近水]作者簡介
清風明月本無價 遠山近水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