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李克強折射出的民情

我們成年人欣賞過「鐵血」朱鎔基,也見識了「影帝」溫家寶,自然覺得一直被習近平壓抑的李克強活得窩囊,亦無甚建樹。不過對這一代的年輕人來說,過去剛懂事的十年,李克強或許已是最能接地氣、最敢講人話的國家領導人。早前莫高窟外風采依然的片段仍歷歷在目,如今竟在未夠七十之齡溘然長逝,對人民的情感衝擊相信仍會不少。以下是李克強逝世後,國內即時出現的一些社會實況,折射出人民對社會現況的某些想法。

合肥舊居外的花海

27日早上官方公布消息後,開始有市民在合肥紅星路80號文史館宿舍李克強童年故居外擺放鮮花致意。消息在網上傳開而又沒有被屏蔽,於是,陸續有市民送來鮮花,更有附上悼念字句或是李克強「金句」的字卡。當天下午,故居外的行人路已聚成花海,晚上有更多市民自發到來獻花。28日,自發獻花的市民已需要沿街排隊前往故居,並有市民自發維持秩序,網上圖片及片段可見群眾數以千計,在場可見雖有不少警察及便衣監視,但未有干預市民的活動,並似曾承諾了會一直保留悼念的鮮花。

河南省會鄭州亦有大批市民到市中心的千壐廣場,悼念這位曾任河南省領導的前總理;安徽定遠李克強年輕時下鄉勞動住過的茅屋外也有大量民眾獻花。

為什麼那麼多市民自發悼念? 或者微博上這句留言道出了一些人的想法:

精心策劃的崇拜不堪一擊

發自心底的愛戴堅不可摧

自習近平再度連任後,國內的言論控制不斷荒誕收緊,簡單如迷笛音樂會不可揮旗、崇禎變成敏感詞等等,加上個人崇拜及民族主義等不斷升溫牽著大眾暴走,其實許多民眾都感到疲累厭倦。如今,可以藉著悼念總理,應該尚算安全地去做一件自主而非受人使喚的事,可能正讓大眾尋回一點自尊,成為了獻花者的推動力。

滿腳泥濘走訪災區,與國務院同僚及至各國領袖互動的照片

有人會認為李克強任職總理後,承襲了前任溫家寶總理的「影帝」模式,每逢到訪災區、地方考察、甚或是出訪外地,都會安排走進群眾之中,與民眾交談互動,並常有親民舉動的片段及相片,如在大棚吃清粥咸菜、水災時踩進泥濘、和農民束膝交談等等。雖然當時有人會認為是擺拍做秀,但當對比另一位高高在上無人可近、錦衣亮革從未親臨災區的作比較,就是做秀親民也比愛當皇帝的好。

於是,許多網民的悼念方式就是上載了以往李克強的親民圖片。

金句重溫

「長江黃河不會倒流」

微博及悼念花束的輓卡上,重溫了不少李克強的公開講話金句,當中許多都反映了民眾期望政府正視民生、繼續改革開放發展。其中「長江黃河不會倒流」是最常被引述的金句,或許這句說話正正挑戰了現時正在倒退的經濟發展,這句子現已被微博列為敏感詞,無法搜尋寫有該句子的網帖。

「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當習近平一面高唱中國已經完全脫貧,另一邊廂李克強卻在記者會中直言:「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這句說話固然反映政府未有忘記低下階層人民的需要,同時亦代表敢於挑戰粉飾太平的權威,願意站在人民一邊的勇氣。

「純真而不欠聞達,善良而不失堅強」

這本是四十多年前李克強給學弟的手書信函,早前被網民廣傳了,大家既驚歎總理在大學時代已寫得一手好字(另一位的醜字實在相形見拙),也藉此寄託對為官者德性的期望,與及對現時官宦的失望。

回顧生平及學歷的文章:部分已開始被刪除

領導人逝世,生平回顧的文章一定不少,其中一篇刊登於本年8月的文章《我們該如何告別》,原本只是作為李克強告別公職的個人生平總結文章,卻似一語成讖的成為了李的輓歌,加上文章著墨於李克強出身農村、苦學成才、成為北大高才生並師承經濟學大師,此外並羅列李從政以來親赴民間的照片,間接反映了過去十多年國家重大事件中李的身影從不缺席,引起了網民極大共鳴並廣被傳閱。

這篇文章暫時仍能存活在國內的網絡平台,但如此高度評價李克強的民間聲音能否一直見容於當權者呢?

朱元璋與李善長

其實以中共對領導人的高規格全方位照顧,只有68歲而且一直身體健康,大部分人都認為作為前領導人,按常理不可能如此輕易救不活。不過,如此想法肯定觸動當權者神經絕對不能觸及,即使有人膽敢提出了亦必即時被刪除屏蔽。

不過仍然有網民以古喻今,例如把朱元璋廢相的歷史或是電視劇片段上載,類比總理權力被架空的現況;更有甚者,有網民在訃聞發出後,上載了朱元璋將已經告老歸田的重臣李善長誅三族的歷史,當中的隱喻可以確之尖銳。

後話

許多人都會問:對李克強的民間悼念,會否發展成像1976年周恩來逝世、或是1989年胡耀邦逝世的大型群眾運動?直到今天,出現大規模民間悼念的地方,仍只在合肥及鄭州兩地,似乎仍停留在家鄉偉人及地方領導身份認同的層次。當然在網上會有較多從國家發展層次引發的思念及討論,但同時較敏感的言論即時被刪,亦見到各地高校已嚴防學生議論及行動。加上今天中國中產階級、知識份子與及高校學生生活尚算富足,加上政權的監控及打壓無孔不入,他們在思考任何行動前肯定比從前更珍惜羽毛,要再出現七六或八九天安門運動的形式也許不易。

不過,李克強的暴卒,又喚醒了一批會思考的人,未來的中國發展肯定再添變數。

參考閱讀:

《我們該如何告別》

《對新的紀念的觀察》

圖片來源 :微博照片

▌[老師早晨]作者簡介

李四為退休資深通識老師

最新內容

  • EP28|財政預算案或增僱主NI供款|倫敦地鐵或下月初罷工致全線癱瘓|德籍杜曹領軍英格蘭競逐世界盃

  • 戰火中的香港人,帶大家走到人道危機的前線

  • 施政報告失焦 未能克服挑戰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