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決定興衰 波蘭逆襲奇蹟

近日重讀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傑姆奧盧(Daron Acemoglu)和魯賓遜 (James A. Robinson)合著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繁榮與貧窮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再看波蘭1989年脫離蘇聯後的發展奇蹟,越發對香港的衰敗感到可惜與無奈。

波蘭二戰期間死去五分之一人口,戰後又被蘇聯統治多年,飽受鐵權統治及中央計劃經濟之苦,淪為東歐弱國。但這個弱國,三十年後卻一躍而成歐盟第六大經濟體。其GDP已超過愛爾蘭、比利時、瑞典等國,僅次於德、法、意、西班牙及荷蘭。( 註 1 )

那麼波蘭的逆襲之路是如何走過來的?

1989年蘇聯瓦解,當時的波蘭選擇了與俄羅斯截然不同的道路。Marcin Piatkowski教授在《歐洲增長之冠:波蘭經濟崛起之見解》(Europe’s Growth Champion: Insights from the Economic Rise of Poland )一書指出,波蘭的經濟奇蹟乃得益於「包容制度」—— 即保護社會廣大群體財產權,並為所有公民在經濟活動中建立公平競爭環境的制度。

脫離蘇聯的波蘭以休克治療法(shock therapy)快速引入市場經濟,放棄物價管制並將國企私有化,全面擁抱市場經濟。改革之初,波蘭人均GDP與阿根廷、墨西哥、土耳奇、羅馬尼亞相若。但利用加入歐盟為契機,波蘭推動由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民主化、將提供服務的權責交到地方政府手𥚃,建立具包容性的體制。這避免了資源被少數家族、寡頭或精英壟斷。

2004年加入歐盟後,波蘭獲得歐盟資助其基礎建設,加速改革,由內而外來個大翻身。其中,法治、產權保障、監管機制更新使波蘭能夠吸引大量外資,形成良性循環,使得波蘭有能力投資教育及社會保障,達到可持續發展。即使2008年全球經濟受金融海嘯打擊,波蘭仍然保持增長。

 

正正有了1990年的政制改革,引入民主機制,推動各政府部門權責透明,擺脫了蘇共那一套壓抑民主自由的官僚體制,波蘭政府才能取得民眾授權,大刀闊斧地改革稅制,由依賴大型國企,轉向消費、勞動人口及中小型企業。目前,波蘭的企業利得稅、資產增值稅均為19%,對企業非常有吸引力。而且波蘭為了吸引科技企業,對某些知識產權產生的收入僅徵5%利得稅,所以微軟、谷歌、英特爾等大型科技公司均在波蘭設研發中心。加上波蘭接納不少烏克蘭的資訊科技人材,已逐漸形成波蘭矽谷效應 ,吸引更多人材(回流)及科研企業。

 

反觀香港,過去幾十年行之有效的政府機構、司法制度及營商環境被一一破壞,失去包容制度的香港,無論政府鼓吹多少夜市、要求商人作出多少奉獻,都只會是徒勞無功。制度決定一個地方的興衰,制度是因,經濟是果。

(圖為Google華沙辦公室,圖片來源:Google Company News)

註1 :

EU – European Union 2024 | countryeconomy.com

▌[遠山近水]作者簡介
清風明月本無價 遠山近水皆有情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