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八個OPEC+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非成員國的原油生產國組成的合作機制 )產油國於一場虛擬會議後,突宣布自六月起每日增產41.1萬桶原油。消息一出,國際油價應聲回落。本周一(5月5日),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下跌1.7%,報每桶60美元;西德州中質原油(WTI)跌幅達2%,收報57美元,為自2021年2月以來新低。今年迄今,兩大油價指標累挫約兩成,市場憂慮此番增產或令供應失衡,正值環球貿易局勢緊張升溫,疊加對經濟前景及能源需求的壓力,前景堪虞。 自六月起每日增產41.1萬桶原油,遠超原定每日增產13.7萬桶的計劃。此為兩個月內第二次出人意表的擴產決定:早於4月3日,當這些國家首次宣布增產、同步應對美國加徵關稅時,市場已出現劇烈反應,布蘭特原油當日重挫逾6.5%,跌至每桶70美元。如今此一決定再度被延續至6月,顯示OPEC+加快調整市場供應的決心。 這次擴產可追溯至2024年12月的OPEC+會議。當時,八個成員國(包括沙特、阿聯酋、科威特、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哈薩克、阿曼及俄羅斯)同意自2025年4月起,至2026年9月止,分階段、有彈性地將先前扣減的每日220萬桶原油釋回市場。此番提早增產,除了應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所引發的需求疑慮外,也被部分市場觀察家解讀為一種內部訊號管理:沙特等核心成員或藉快速增產向近月多次配額超標的伊拉克與哈薩克施壓,意圖鞏固產量協議的紀律。 此外,外界亦揣測,OPEC+或正為潛在的供應中斷作預備。伊朗(不在OPEC+限產協議內)近期面臨制裁風險升溫、美國或對委內瑞拉與俄羅斯實施次級制裁,種種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或促使OPEC+提前釋放產能,以防市場突發斷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