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中心英雄廣場通往多瑙河的方向,有一條模仿巴黎香舍麗榭大道而建的林蔭大道,兩旁滿布歌劇院、大使館和各式貴族建築。在這些宏偉建築物當中,矗立著一座在十九世紀末興建、新文藝復興風格的貴族大宅,外牆上鑲有巨大的金屬檐板,上面鏤刻著「TERROR」字樣。當陽光斜照,大字映射在整棟大樓外牆上,宛如歷史的陰影覆蓋整個國度。這座建築物曾經被徵用作親納粹政權「箭十字黨」及蘇聯時代匈牙利國家保安局的總部,自2002年起轉型為「恐怖大宅博物館」(House of Terror Museum),不僅是布達佩斯最具象徵意義的歷史紀念館,更對當今歐洲的地緣政治產生微妙影響。 親身感受歷史的重量二戰期間,匈牙利猶太人遭到納粹屠殺,約56萬人遇害,僅有少數倖存。戰後,匈牙利人民又面臨蘇聯長期統治,近70萬人被強行送往西伯利亞勞改營,僅半數人返回家園。1956年10月23日,布達佩斯爆發民眾起義,學生與工人走上街頭,高呼「我們要自由!」。他們拆毀蘇聯紅星、推倒斯大林銅像,要求結束一黨專政。然而,11月4日蘇聯派出超過20萬名士兵與2500輛坦克血腥鎮壓。短短數週內,約3000人被殺、兩萬人受傷、二十萬人逃離國境。自1944年至1990年,這座恐怖大宅見證了無數政治迫害、酷刑、監禁與殺戮。博物館在展示手法上別具匠心,運用了多種嶄新手法令觀眾沉浸其中。建築本身便是一件歷史文物:黑色外牆、幽暗燈光與簡約室內設計營造出壓迫氛圍,使人一踏入便感受到歷史的沉重。展覽採用時間順序呈現,從納粹佔領到蘇聯統治,逐步引導觀眾理解匈牙利所經歷的極權統治之路。...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是即將再次就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宣稱,有意染指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並且不排除使用軍事力量或關稅手段。這項聲明顯示,特朗普將採取措施,實行其與幕僚過去一直主張的恢復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即不允許别的勢力介入美國後花園,威脅美國本土安全。此一擴張策略,恐怕會觸發全球各處運輸樞紐激烈爭奪戰。 特朗普早於2019年已向丹麥提出購買格陵蘭,惟遭丹麥拒絕。這個位處北極圈的全球最大島嶼,只有不足6萬人口,卻蘊藏豐富的稀土及石油資源,並且具有戰略價值,有助開發北極和威懾俄羅斯。至於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航運要塞巴拿馬運河,在1977年前由美國控制,其後交還巴拿馬政府。特朗普以中國公司(指李嘉誠旗下和黃集團)介入操控運河附近港口為理由,揚言要重新掌控運河。 政治衝突新熱點 格陵蘭與巴拿馬運河之爭,不單是美國與丹麥之間及美國與巴拿馬之間的爭執,更加是可觸動全球地緣政治衝突的新熱點。這是由於美國視中國及俄羅斯為最大威脅,將採取強硬措施打壓中俄聯盟,同時擴張美國經濟利益。俄羅斯自侵佔烏克蘭後元氣大傷,無力阻止北約勢力擴張,而歐盟諸國亦不敢與美國反臉,這便給了美國趁機吞併格陵蘭的機會。 丹麥雖然是宗主國,但軍事力量單薄,過去主要靠經濟援助拉攏人心,仍阻止不了格陵蘭本土呼籲反殖獨立的聲音,如今美國銳意擴張,若開出令格陵蘭島居民心動的條件,兼併格陵蘭並非難事,若實現此一意圖並嘗到政經甜頭,很可能推動美國走上對外擴張的不歸路。 至於巴拿馬運河之爭,要點不只運河的管理權歸屬,更重要的是啟動了美中兩國在南美洲的霸主爭奪戰。美國目前對墨西哥及中美洲與加勒比海諸國有強大控制,這些國家在經濟上高度依賴美國,只要美國動用關稅手段,這些國家便吃不消。但南美洲其他國家卻非如此,大部分南美國家其實更依賴中國,不單日用貨品來自中國、重要基建倚靠中國投資,就連國家急需的美元外匯,也需要藉著與中國人民幣交換的機制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