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英國首相辛偉誠計劃推出新政策,逐步提高合法購買香煙的年齡,並最終使2009年後出生的人無法合法購煙。同時,他提出針對年輕人吸食電子煙的對策。然而,電子煙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引發關注。根據YouGov的調查,2023年超過兩成11至17歲的青少年試過電子煙,比去年增加了近五個百分點,並有近半數從未吸過傳統香煙的青少年試過電子煙。辛偉誠批評電子煙商向青少年推銷,但媒體報道顯示,保守黨曾接受電子煙商的捐款,讓人質疑政府政策的公正性。根據現行法律,英國禁止向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售賣電子煙,但違規情況依然存在。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影響受到關注,尤其在學校環境中,有些學生視吸電子煙為「酷」,而學校難以有效監控。社會工作者反映,部分青少年輕易在便利店購買電子煙,或透過朋友獲取。相比香港對電子煙的全面禁令,英國政府的態度更為正面,認為電子煙有助於成人戒煙,但也有專家警告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健康風險。皇家兒科醫學院的副院長Dr. McKean指出,電子煙應僅限於成年煙民使用,並對兒童及青少年有潛在危害。他批評政府對電子煙的態度不夠嚴格,可能導致未曾吸煙的青少年因電子煙而染上煙癮,忽視了電子煙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 ...

  • 收看節目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最近捲入管治風波,儘管他上任時強調港大應「面向中國」,但近期事件讓他與校方管理層矛盾加劇。《香港01》報導稱,張翔更換校長座駕時選擇價值203萬港元的寶馬,且未經招標,引發爭議。隨後,校委會成員收到匿名電郵,指控張翔在行政上失當,並不當處理大學資金。其中一項指控涉及港大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及珠海公司納思達的獎學金協議,協議要求受惠學生須「擁護中國共產黨」,而款項被指轉至張翔掌控的「港大戰略發展基金」賬戶。校方否認這一指控,稱未有轉賬行為。另一指控是張翔在無招標情況下,花費超過200萬港元聘請美國獵頭公司負責招募醫學院長等高層職位。據稱,張翔曾支持一名美國學者擔任醫學院長,但最終決定推薦現任代理院長劉澤星。這些指控引發校內外關注,港大校董會有成員聯署要求徹查,擔心事件會影響大學聲譽。校委會成立了「獨立調查委員會」,成員包括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等人,將調查張翔是否有行政失當或刻意誤導。隨著內訌風波擴大,張翔與校委會主席王沛詩的不和也逐漸浮出水面,進一步引發對港大高層內部治理的討論。

  • 收看節目 💡 睇完電影《奧本海默》後,你對戲中談及的量子力學是一頭霧水,還是瘋狂「腦補」希望可以進一步了解量子世界?💡 量子抽像又難以觸摸,主持人以武俠世界形容量子力學不同門派的理念,亦講解了量子力學如何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三位主持都是科普工作者,曾經在不同媒體同框出現,今次在《綠豆》新節目「周日講BEAN科」為我們主理科普這一門課。第一講「量子咩嘢話」播出日期:2023年10月8日主持人介紹:陳志宏(紐約大學物理學博士)陳文豪(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博士)馬學綸 Helen...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65集|2023.10.601:22 亞運港隊男足展現鬥志爭銅牌05:19 聖公會聖約翰座堂辦「國慶祈禱日」08:33 觀塘海演港深合辦無人機表演09:39 拆解港大校長捲入管治風波19:33...

  • 收看節目 【人人公民系列一:本土研究社】2021年是香港公民社會分崩離析的一年,逾五十個公民團體或組織在政治壓力下,紛紛宣布解散和停運。如何在當下的香港發揮公民權利和盡好公民本份,是留下來的人需要思考和實踐的領域。就算時代再壞,也無人可以否認我們的公民身份,《人人公民》系列訪問了當刻仍在香港努力的人和組織,系列第一集是成立十年的民間研究組織「本土研究社」。 在公民社會一片退潮聲中,2010年成立的民間組織「本土研究社」卻選擇留低,繼續堅守民間研究的陣地。過去十多年,本土研究社除了就土地供應、房屋政策、丁屋權益、棕地發展等議題發表多份研究報告,更致力透過媒體和網絡,積極與大眾分享研究成果。他們更善於提供官方資料以外的數據和資料介入政策討論,成為政商界以外重要的民間聲音。 但今時今日,面對公民社會瓦解、傳媒萎縮、資訊不透明、經濟下行及移民潮令捐款減少,本土研究社正面臨甚麼挑戰?他們又如何積極應對這些新常態,讓民間研究的使命和角色得以繼續保存? ...

  • 收看節目 香港發生了一宗罕見的工業意外,涉及兩名工人死亡。事件發生在港鐵旗下的圓方商場地盤,牽涉冷氣系統的喉管更換工程。兩名工人郭伙記和劉浩祥在工作期間懷疑吸入沼氣,最終不幸喪生。事故發生後,警方和勞工處展開調查,發現管道內的硫化氫濃度比正常值高出四倍,而死者並未配戴呼吸器等保護設備。事後,承判商和分判商相繼被控誤殺罪,部分相關人士試圖逃避責任,但最終被捕或自首。這宗意外揭示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漏洞,尤其是未能充分風險評估和防護設備不足。港鐵作為業主也因此遭到批評,儘管法律上問題通常出在承包商。政府方面,發展局決定暫停主要承辦商「帥建」的競投資格,並展開更全面的檢查。該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尤其是在過去幾年中,涉及密閉空間的工業意外相對較少,但這並不意味著業界的安全措施已經完善。批評者指出,勞工處的巡查力度不足,導致不少潛在危險未能被及時發現。此外,承建商和分判商之間的責任不明,常常成為工業意外後責任追究的難點。此類事故的頻發提醒政府和業界需要加強對工業安全的監管,確保工人的生命安全不再受到威脅。事件最終對相關單位及承包商的責任追究和判決,將成為社會對工業意外的法律處理的重要案例,並可能促使未來安全法規的進一步強化。

  • 收看節目 英國高鐵HS2的未來引發廣泛討論和爭議。最近有傳聞指首相辛偉誠和財相侯俊偉正考慮取消伯明翰至曼徹斯特段的計劃,並將資金轉為減稅措施,為即將來臨的選舉做準備。儘管辛偉誠多次被問到是否按計劃延伸到曼徹斯特,但他僅表示不會對傳聞作出回應,並強調政府將繼續提升北部地區的基建。這一決策激起了來自政界和商界的強烈反對。大曼城市長Andy Burnham認為,如果高鐵無法延伸至曼徹斯特,將導致北部繼續依賴過時的維多利亞時代基建,無法實現現代化交通的必要轉型。前首相約翰遜、卡梅倫等政要均反對這一縮減計劃,認為這是對北部的背叛。商界領袖也聯署上書,批評這一縮減使得高鐵失去意義,並強調北部地區的基建嚴重不足,無法應對當前的需求。HS2原本旨在縮短倫敦至曼徹斯特的通行時間,促進南北經濟的均衡發展,但隨著計劃不斷縮減和推遲,其最初的願景受到重大挑戰。一些觀察者指出,北部地區更迫切需要的是改善東西向的交通連接,而非一條連通南北的高鐵。這使得部分人對HS2失去信心,並建議將資源轉向更能造福北部的基建項目,例如改善現有鐵路或建設新的交通路線。 ...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64集|2023.9.2901:45 杭州亞運港隊成積亮麗05:11 西九奪命工業意外大判被控誤殺11:33 智力障礙兄弟餓死政府部門各自解話14:35 區議會選舉投票時間少一個鐘15:40...

  • 收看節目 這一波香港人移民英國潮中,教會發揮甚麼角色?英國華人教會在這兩年間迅速增長,香港牧師來到英國,從零開始,創辦教會有何經歷?當中會遇到甚麼困難?今集基督教正生會(英國)特約《邊講BeanTalk》,請來位於列斯 (Leeds) 的樂道教會 (The RockGate)兩位負責人,許寶山牧師(Tommy)和周凱韻傳道...

  • 收看節目 雨災過後石澳受災嚴重,道路一度阻塞,跟外界的電話網絡亦幾乎全斷,南區關愛隊連續兩日出動,派發物資,但有村民表示,關愛隊派發的電話卡,在電話網絡已中斷的地方,基本上用不上。李家超由選特首開始,已經提出要在十八區設立「關愛隊」支援地區工作,包括要在風災水災期間協助。去年,他公布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宣布今年率先在荃灣和南區成立「關愛隊」,再逐步推展至其他16區。全港18區會劃分成共452個小區,每個小區有一隊,每隊8至12人,政府會向每隊「關愛隊」在兩年內資助80萬至120萬港元。有「關愛隊」會走另一條路,同樣也能取得政府款項。馬灣關愛隊的承辦團體「荃灣葵青居民聯會」,早前獲荃灣民政事務處批出超過20萬元撥款,註明用於「荃灣區關愛隊活動系列」,為期4個月。這筆錢是來自民政「社區參與計劃」的撥款。南區石漁關愛隊主辦的「石漁區七一慶回歸同樂日」,同樣以承辦團體「石排灣居民協會」名義,向南區民政事務處申請29,000元撥款。另外,政府也鼓勵民間團體贊助「關愛隊」,於各區設立「關愛發展基金」,以支持「關愛隊」運作,至少七個區已經成立基金,區區都籌到七至八位數字。目前籌得最多的是東區,說籌到1,865萬元。今次暴雨災情較嚴重的黃大仙區,至少籌到800萬元。元朗籌到1200萬元;西貢、沙田、九龍城分別籌到800至1000萬元。深水埗區本周六都會宣布成立基金。但籌到的錢,實際上會用在哪裡、如何分配?暫時未有一個基金公開交代。「關愛隊」多是由什麼背景的人組成?實質做了什麼工作?有什麼KPI?#地區服務 #關愛隊 #民政事務總署 #十八區 #香港...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