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62集|2023.9.15 02:42「香港夜繽紛」開幕禮醒獅「搶鏡」 05:04 暴雨頻頻水浸處處有遠因?...
收看節目 莫宜端經常帶我們在英發掘寶藏,正當期待著她分享暑假有甚麼好玩的搞作時,她欲告知夫婦兩人暑假都要工作,沒有road trip沒有探險。不過這個暑假她仍是找到寶藏——孩子在家的成長。 她還提醒,一家由香港移居到外地這場大遷徙,永遠不單止是大人的事,孩子其實已「升呢」,成為你的同路人。 《破土》莫宜端|英倫筆端|大遷徙的同路人|原文見綠豆Patreon https://bit.ly/3ZjBz3J...
收看節目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移民的其中一個考慮是如何維生。幸運的話,可以回到本行工作,否則就可能要轉行。不過也有一些人,將自己在香港業餘時學成的手藝,變成移英後的維生工具。 Alex在香港練成了燒玻璃手藝,為了移民後能推廣出去,決定定居英國的文化大熔爐─倫敦。經過一段時間,他成功成為其中一個大型市集的恆常商戶,真正靠手藝維生。在物價高昂,生活指數高的大城市中,Alex如何找到自己的路? 倫敦 X 玻璃工藝「我喜歡稱自己maker,glass...
收看節目 英國教育部在臨開學前,向過百間學校,包括幼兒園至專上教育學校發出通告,確認校舍內叫RAAC的建築物料有倒塌風險,部分需要即時關閉,暫時轉移到其他地方上課,或以網課代替。另外亦有部分學校需要局部關閉,開學時間要延遲。教育部同日亦發出指引,協助學校確認校舍內哪裡有RAAC,英國官方衞生安全局指,這些學校校舍用上強化蒸壓加氣混凝土(RAAC),或叫氣泡混凝土,有大約30年的壽命。收到通知的學校校舍,物料已到使用期的極限,有機會在沒預兆的情況下倒塌。政府聲明指,他們沒有信心讓有RAAC物料的建築物,在沒有相應特別安全措施下繼續開放。強調受影響學校,相比全英格蘭21,000多間學校,只屬少數。但代表教師的組織「全國教育聯盟」(NEU)就指情況令人羞愧,並警告校舍關閉會對這批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我們訪問了居住在西倫敦的Iris,她女兒的學校亦受影響,部分校舍要圍封。女兒上學有什麼特別安排?預計何時可以回復正常?除了學校,有沒有其他建築物受到影響? #RAAC #泡沫混凝土 #校舍 #政府建築物...
收看節目 在香港,上星期四深夜發出了今年第一個黑色暴雨警告。十八區市面出現的情況,遠遠超乎市民想像。港鐵因為水浸關係,先後關閉上水站、柴灣站、南昌站和香港站部分入口;但承受水浸威力最厲害的,是黃大仙站,激流湧入月台,列車駛入「水底世界」。站外的龍翔道早就變成江河,不少物件在水面漂浮。屋苑亦都受波及。到晚上11時44分,政府公布深圳將會於16分鐘後排洪。還有各區出現史無前例、動魄驚心的畫面⋯⋯這段時間,一向活躍的「政府新聞網」、「添馬台」,甚至各官員的社交平台,一律沒有提及任何政府消息。唯一正提供資訊的天文台,於凌晨1時許公布,在黑色暴雨警告生效首一小時,所錄得的雨量,是自1884年以來最高紀錄。之後,李家超的Facebook 表示他「十分關注」水浸情況,多個部門正在應對。但政府應對規模有多大?市民有沒有特別熱線可以致電?市面交通情況還是否安全?翌日早上要不要上班上課?全部無從得知。全港打工仔半夜等待的政府公布,最終在清晨5時34分出現,短短三行入面出現了四次「極端情況」,同時表明日校停課。但是否停工?政府就「呼籲」僱主「參考」八號風球下的工作安排。大約個半小時後,勞工處獨立出稿,講解「極端情況」之下的工作安排,當中提到除了一些有和僱主協定「極端情況」期間必要上班的「打工仔」之外,其他人「不要啓程上班」。政府三年前耗資1億5千萬元設立的緊急警示系統,指明極端天氣會用,但為何今次不用作提醒市民?究竟是否很多僱主有向僱員說明,極端情況下的工作安排? #暴雨 #黑雨 #柴灣...
收看節目 四個讀電影的少年,因為一份大學功課,開始以「相中相」形式記錄港產電影場景的習慣,從此發現觀影可以變為偵察過程,而街頭盡是電影痕跡。 《去Bean度》第四集,由「映遊舊戲」四位年輕人帶大家穿梭電影與實景之間,走一趟電影經典人物走過的街,看他們看過的風景。他們將自己對港產片的熱愛,化為生活日常。從街頭看見香港電影,從港產片感受香港。 另外,他們還與大家分享尋找電影場景小貼士。▌遇到一個鏡頭你很喜歡,想要尋找該場戲的電影場景,「映遊舊戲」四人組分享了一些小貼士:📍首先,當然是地名、街名。電影裡面,通常每場戲的頭幾個鏡頭,總要交待空間和時間,街牌、當區特色往往就在這些鏡頭之中。喜歡某一個鏡頭,要找回拍攝場景,還可以留意前前後後一整組鏡頭,由蛛絲馬跡得到答案。當然,好像杜sir的戲,上一個鏡頭還是中上環追逐戲,下個鏡頭已經是觀塘了。怎麼辦呢?觀眾還可以留意大廈名!📍第二個貼士,就是燈柱!電影中讓人深刻的一幕要一看再看,除了回味對白和演繹,也可以找回拍攝地。其中香港街頭處處相似,但好在香港的燈柱皆有編號;定格下來,抄下燈柱編號,上網找回燈柱位置,場景輕鬆get!📍第三,就是現有網上資料。網絡之大,一齣好電影一定會有同好的,有人把周星馳的對白倒背如流,也有人對電影場景痴迷。如果真的沒頭緒,往網絡看看現有資料,即使沒有直接答案,四人組都找到過些頭緒,最後幫助到他們成功尋找到電影場景!▌那麼,「映遊舊戲」平日影的「相中相」又有甚麼貼士呢?📸 印相要印啞面。這是四人組在戶外拍「相中相」的經驗,他們試過在移好了相片,位置夾得剛剛好後,卻發現光線變化,光面相紙反光了,看不到「相中相」。所以印相要印啞面啊!📸 留意焦距。初開始時如果掌握得不好,可以耐心一點調節手機或相機鏡頭焦段,廣角一點試試,長焦一點再試試,慢慢就能掌握方法了!但是,因為電影攝影師所使用的鏡頭焦段可能會超過手機的鏡頭焦段範圍,手機有可能未必影得到。📸...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61集|2023.9.800:46 英國廣泛地區本周持續高溫天氣02:24 香港出現世紀暴雨曝露應變弱點18:20 夜經濟策略:香港夜繽紛19:38 永別行政會議示威區21:50...
收看節目 根據英國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首都倫敦的英國本土白人數目只有36.8%,而亞洲人卻多達20.7%,為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最多。倫敦是種族最多的城市,因為這裡的工作機會較多,不少香港的年輕人移英後到這裡一闖。不過百物騰貴,要生存也不容易。三十出頭的 Vincent 來了英國約一年半,開始時並不是住在倫敦,後來為了汲取工作經驗,決定去倫敦闖一闖。在被喻為最似香港的大都會生活,是苦還是甜?移英港人的故事個個不同,Vincent 的某些經歷,或許能讓你有點共鳴,尤其是身處倫敦的你。在香港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在倫敦用得著?「在香港我是教結他和表演,最主要彈結他獨奏。這裡是倫敦的Tottenham Court...
收看節目 申請了BNO簽證的人,有超過12萬人已經抵達英國。連同在英國獲批申請的人,有超過15萬香港人已經在英國展開新生活。這麼多人來到英國,面對生活上不同的挑戰,他們的近況又如何?近期英國利物浦大學做了一個較為廣泛,有關移英港人情況的網上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了超過1300個香港新移民。發現他們近八成人有高等教育學歷,超過七成已婚或同居,五成多人有子女。他們離開香港的原因,以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而在移民過程當中,他們都面對不同壓力;首五位的壓力來源分別是搬新屋、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財政壓力和移民後要發展新事業。值得留意的是,只有兩成受訪者認為,失業會為他們帶來壓力。談到發展事業:💡 有30%受訪者表示自己在英國有全職工作💡 18%受訪者做兼職或者自由工作者💡 有超過17%人,表示正失業💡 再細心看他們的職業分布,在香港當管理層或專業工作的人,來到英國做回同樣階層的工作,只有三分之一或者一半💡...
收看節目 8月24日晚,香港政圈的社交平台,突然湧現一批宴會相片。會場內婚宴般的排場,但宴會主題是「黃大仙區各界歡賀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黃智華太平紳士赴京深造聯歡晚會」。黃智華9月3 日要去北京帶職培訓一年,有人安排這場宴會,當晚在九龍灣百樂門國際宴會廳筵開43席、過500人歡送他上京。會場台前有張寫著「主家席」的紅布長枱,過40人就坐。25日早上,建制媒體率先報道這場盛宴,《經濟日報》引述不開名的資深建制派,形容他驚嘆:「一個DO只是因為上京受訓一年,竟然有這樣的待遇」;還表示擔心其他區亦會「有樣學樣」,令「民政專員成為地區皇帝」。《明報》亦提到,當晚黃智華除了收到字畫、墨水筆等禮物外,九龍東區各界聯會會長李誌峰,還送了黃智華的人像公仔給他。亦有消息指,當晚的司儀在台上曾說,黃智華日後「做局長、做司長,下一步就是行政長官」,台下報以掌聲。黃智華的上司、民青局局長麥美娟當日下午解話,也說沒想到專員的受歡迎程度那麼厲害。還說大家若要表達對同事的鼓勵或支持,可能一封信表揚他就已經足夠。事件主角透過民政事務總署facebook署名聲明,指「餞別晚宴引來朋友關注」,「尤其是觀感問題」,他「表達歉意」。但事件並未平息,這些帖文引來網民更多質疑。事件只屬觀感問題?有沒有牽涉公帑?背後沒有無利益輸送?有沒有延後利益? #民政專員 #黃智華 #黃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