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在近期觀察到的幾個個案中,二十多歲的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往往圍繞在「關心與不回應」之間。部分子女表達不滿:「我媽對我的事沒有興趣,我把旅遊照片傳給她,一個 emoji 都沒有,完全沒有回應。但見面時她卻又會埋怨我沒有跟她分享近況。」另一位年輕人則質疑:「我媽好像不太在乎我,她從來不會關心我的生活,也不會主動聯絡我,是否我要求太多?」...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當孩子出現困難時,無論是行為還是情緒問題,父母往往容易走向兩個極端:有的會立刻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認為問題源於自己的不足;有的則斬釘截鐵地認定是孩子的錯誤所造成。這兩種看法看似不同,但共同之處在於:它們既幫不上忙,還常常把父母的情緒推向內疚或憤怒之中。 15歲的Summer已經超過一星期沒有進食,父母焦急之下把她送進醫院。當情況稍為穩定,醫生建議他們接受家庭治療。第一次見面時,張太立刻說:「都是我的錯,我見Summer最近沒有胃口,就拼命煮不同的菜,催促她多吃一點。結果她不是完全不吃,就是吃到吐。我太心急了,不應該這樣做。」張先生卻嘆了一口氣:「Summer自己想瘦,所以才不肯吃。我們從沒批評過她,也不知道她為什麼覺得自己胖。」 張太深陷自責,張先生則堅持認為女兒「自作自受」。當父母各自停留在「全是我的錯」或「完全是她的問題」的思維時,他們聽不進對方的聲音。即使張太提起張先生常提醒女兒「不要吃太多,免得長肉」,張先生也立刻否認:「我是為她好,從沒逼過她運動。」...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無論是 GCSE 或...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Amy 來電說因為臨時有要事,要取消今天的面談。她從來不會突然取消見面,不久後我又收到莎莎的訊息,說她今天也不來了。Amy 和...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我兒子失蹤了。」黃先生一見面便焦急地說。 黃先生身在香港,兒子則在兩年前移民英國,父子間一直每星期通電話,一切看似如常。直至一個月前,兒子突然不再接電話,訊息也不回。黃先生向女兒提起此事,女兒卻輕描淡寫地說哥哥一切安好,叫他不用擔心。 這樣的情況一拖就是一個月。黃先生終於按捺不住,準備訂機票前往英國問個明白。女兒才向他透露:哥哥暫時不想聯絡,希望有點空間。黃先生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他反覆追問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說錯了什麼,卻得不到答案。後來在女兒的安排下,我與黃先生及其女兒進行了一次視像會面。...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人老了,對婚姻的期望,甚至如何走完人生的餘下日子,都可能令雙方的關係有所轉變。 美儀與父母住在同一城市,相距約三十分鐘車程。多年來,父母看似一直互相照顧,生活安穩,但最近情況出現變化。每次回家探望父母時,美儀總覺得氣氛變得怪怪的,尤其是母親經常指責父親,美儀擔心父母的關係惡化,自己又要照顧三名年幼子女,因此希望我到她父母家中家訪,了解情況。 家裡每天也是戰場...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眼前的她完全不像是一個13歲的女孩,從她的臉上已經可以看到歲月留下的痕跡。她已經一年沒有上學,每天都待在家裡,既不打算外出,也沒有動力去做任何事情。最近,她甚至因為不想吃飯而與媽媽爭吵。能夠把小惠請到面談室見面實屬不易,從她的談吐中,完全無法想像她只是一位13歲的少女。 小惠說:「我真的不想做太多麻煩的事情,上學很麻煩,吃飯也很麻煩,不如讓我好好休息,這樣不是更好嗎?」她這樣一說,媽媽更加著急:「跟你同齡的孩子們都在上學,沒有人會留在家裡。」 心裡真的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