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亂彈]畫家簡介vawongsir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曾任中學視藝科教師。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政府指他的作品涉及反政府題材,教育局以此裁定他專業失德。出版插畫集有《假如讓我畫下去》、《我在老地方等你》、《加多雙筷》等,現居台灣。
收看節目 特區政府近日公布多名高層官員任命,其中保安局副秘書長廖李可期將接替陳偉偉出任政府新聞處處長。除了這位推動23條立法的悍將之外,據了解特首李家超對於懸空了接近七年的特首辦新聞統籌專員,亦有心儀人選,很大機會由反修例運動期間的「四點鐘謝Sir」謝振中升任。特區政府現在已經有許多「文官位」由保安系統出身的人擔任,會否陸續有來?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 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94 集|2024.5.17 涉案袁松彪非港駐英外交人員;美國定期審核港經貿辦地位;行會極速改組社工註冊局 今集內容:...
的而且確,可以成功申請庇護,成為英國的難民,不用擔心身份,可以正式在英國生活、居住、工作,真是很幸運的事。但除了感恩外,我內心卻多了一份無力感與迷惘。無力感,是因為2019年及之後經歷的一切。快要5年了,有人可能會遺忘了,有人可能漸漸忽略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再為香港努力?除了繼續留意香港的一切情況,盡可能參與所有集會及遊行,多令身邊朋友關注香港,我們仍可以怎樣付出,才有機會作出少少的改變?這段日子,我提醒自己繼續做微小但有意義的事,但甚麼時候才能發揮影響力,為現在荒謬的香港和世界帶來點點改變?香港仍有改變的希望嗎?我們將來仍有回家的一天嗎?得到難民身份後,感覺和這個家的距離卻越來越遠,變得遙不可及。將來的路應如何走下去?迷惘,是因為以前一直都以為自己會在香港生活和工作,可以一直當社工,陪伴及支援我一班可愛而獨特的服務對象,直到退休;可以留在家人身邊,負起當女兒及姊姊的責任,好好照顧他們。自從離開香港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所有事情都變得不由自己控制,亦計劃不了。在申請及等待庇護審核期間,內心反而比較明確,知道自己要預備好面試及證據,未有工作許可便多做義工,得到工作許可時便找care worker的工作(因為工種選擇有很大限制),過著單一和簡單的生活。但成為難民後,究竟將來的路應該怎麼走才好?除了好好照顧自己,在英國好好生活,甚麼時候才能回饋家人?可能自己比較傳統,認為長女應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離開了家人,便逃避了責任,而我離開香港,亦變相成了逃兵,沒有和戰友共同進退。現在的我,的確應該要重新計劃自己的路,但我卻感到迷惘,怎樣才可以真正的「好好」生活,離開家人朋友本來就好不了,不是嗎?但為了不讓大家擔心,我會帶著大家的祝福,堅強地向前,希望漸漸變得強壯,將來有能力負更大的責任! ▌ [尋庇護]作者簡介過著流亡生活、前景未明的在英尋求政治庇護者或他們的過來人,透過綠豆的破土——這塊自由土壤發聲,以專欄「尋庇護」講述自身的故事、申請政治庇護時遇到的種種程序上、生活上的經歷。
大笨鐘總有其魔力,每次途經西敏寺站(Westminster),都會看到滿臉笑容的遊客用不同角度跟它合照 —— 這就是軟實力。而在西敏橋(Westminster Bridge)旁,由藝術家托馬斯·索尼克羅夫特(Thomas Thornycroft)創作的Boadicea and her...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兩年前已經有移民的念頭,但小雲跟丈夫偉明意見不一致,所以一直沒有任何改變。小雲找我的時候,她說她要好好處理跟丈夫的問題,已經不能再等。 偉明也同意會面,我們就這樣安排。兩年的原地踏步小雲一開始便說:「我決定跟孩子一起移民,你去的話我會好開心,如果你不想去,你自己留在香港,我也沒有辦法。」偉明對於小雲突如其來的決定,不知怎樣回應。 只道:「為甚麼走得這樣急,我們再商量吧。」小雲這時無比冷靜地說:「我們已經討論了兩年,Amy同Wendy(朋友)都走了,我們還原地踏步。」每次兩人討論這個問題都是不歡而散。小雲想偉明一起離開,偉明心中卻有很多顧慮,但沒有跟小雲說明。再說他不知道移民是否適合他們、對孩子是否一個好決定,思前想後還是沒有辦法達成協議。小雲咄咄逼人,偉明沉默應對,小雲只好發脾氣,冷戰幾天又回復正常生活。問小雲為何決定要離開,她才說出自己一直生活不開心,好想有一個新開始。雖然有很多未知之數,但相信只有一家人一條心,便可以做到,奈何偉明卻一直猶疑不決。偉明如夢初醒:「我從來也不知道小雲生活得不開心,我以為她只是跟潮流去移民,說說而已。」小雲再說多一點:「我感覺不到我們是connected的,我們一起生活但卻像同屋主,沒有任何交流,我以為移民可以讓大家重新開始。」偉明何嘗不想跟小雲重新開始,但又怕移民會令大家關係帶來更多的不穩定。最理想的移民時機事實上,偉明的說法不無道理。以他們夫妻現在的關係,大家沒有能力一起做決定、解決矛盾,當到了一個新環境,要處理的事情更多,只會令大家的矛盾更顯現出來。既然雙方也有誠意一起生活,或許要解決的不是移民與否這決定,反而是如何讓兩人重新建立關係,坦誠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及情感,慢慢開始明白對方的感受,一起努力尋找共識去處理問題。夫妻兩人的互動往往令大家沒有辦法商量及處理問題,結果只會糾結在一起,沒有能力處理生活上的挑戰。當雙方能有效處理問題,才是家庭移民最理想的時候。一家人在感到安全、舒服的情況下,去接受許多的未知數(Uncertainty),面對眾多的不肯定,也讓一家人有動力去改變,製造更多的可能性。一家人能互相支持、表達情感的需要,以有效的方法去處理大家生活的挑戰,這才會讓生活中的驚喜不斷出現。 ▌ [身心不適]作者簡介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喜歡探索關係中的糾結,破解情緒跟家庭關係之謎,透過臨床工作,展現各種家庭面貌,如何在挑戰中尋找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