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 2002 年 11 月到訪阿富汗,即九一一事件後一年零二月。時美軍控制阿國北部馬扎爾沙里夫,為當年全權控制之里程碑。我從首都喀布爾巴士總站乘車,遇夫婦孩童甚為友好,與我分享「四腦」(即核桃)及提子乾,我亦與其家人分享桑子。沿路山脈崎嶇,景致似巴米揚高山峽谷,時而壯闊,惟道旁房舍盡破。不久,目所及處皆雪,至海拔 3363 公尺入隧道,隧道名為薩朗,全長僅...

  •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們簡述了在科技急速發展的年代,個人的網絡私隱權如何納入國際人權法的框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確立並重申,私隱權是人的尊嚴的體現,牽涉對個人的自主及個人身份認同的保障。而在科技發展、網絡普及的年代,保障個人信息的私隱尤其重要。聯合國亦認為,地方政府應直接發揮積極作用,建立一個能夠在數位世代保障個人資訊的制度,包括行政及司法措施。 國際標準對私隱權的要求 網絡世代的隱私權是《世界人權宣言》第12條的延伸與當代應用,該條款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所和通信不得受到任意干涉,其名譽和尊嚴不得受到攻擊。這一原則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進一步得到強調,要求各締約國保護個人免受不合理和非法的干預。聯合國會員大會於2013年通過的68/167號決議,進一步強調了在數位環境中保障個人私隱的必要性。聯合國認為,科技發展除了使人類擁有新的通訊方式,也指出科技同時加強了國家與企業監控的能力,並強調任意或不合法的資料收集,將損害民主社會的私隱權及言論自由。 聯合國並敦促各國應設立或維持獨立的國內監督機制,以確保國家在通訊監察、攔截、以及個人資料搜集上具備透明性。並於2020年的75/176決議中重申,人民在現實生活中享有的私隱權在網上亦應受到保護。理事會認為,私隱權的具體有效保護措施取決於各國的法律、監管制度及行政框架,因為在現今的時代,一個國家及企業可以獲取和使用大量的個人數據,相反個人對於自己的數據如何被收集和使用,在認知和控制都十分有限。故此,國家必須採取特別措施,緩解這種權力與信息的不對稱,以及對人權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理事會強調企業經常大規模濫用個人信息,並認為必須採取立法措施保障個人的網絡私隱權。 私隱權特別報告員Ana Brian Nougrères...

  • 離開《破土》已有半年,事緣到了台灣客座教授,忙於教學、演講、出版和展覽,日內將離開台灣到日本。完結了這學期最後在大學授課,也是時候重回撰寫《鏡遊集》和《相印集》,再和讀者分享我這半年在台灣和日本所見所思。 到日本首先是到金澤石川縣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辦展覽,名為「無相之相」。西田幾多郎是最重要原創的日本哲學家,是京都學派的創始人,以禪宗和西方近代思想開展了對「無」的理解。京都銀閣寺前的「哲學之道」便以他經常在這小徑散步沉思而命名。 西田幾多郎出生於石川縣,死於1945年。政府為紀念他,2002年在其出生地建立了一座由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的紀念哲學館。這不單是將西田幾多郎哲學思想為紀念館的主要內容,同時是安藤忠雄以光、影和空間造就了有哲學意味的展覽廳。 能在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展覽我的作品,當然是我的榮幸。惟到金澤展場頗為遙遠,是以在《相印集》分幾輯和大家分享這展覽場地和作品。 「無相之相」是展覽的主題,是我對攝相 (攝影 )和世界現象的理解。...

  • ▌[城市亂彈]畫家簡介vawongsir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曾任中學視藝科教師。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政府指他的作品涉及反政府題材,教育局以此裁定他專業失德。出版插畫集有《假如讓我畫下去》、《我在老地方等你》、《加多雙筷》等,現居台灣。

  • 《滄海橫流要此身》流亡哲學人講座 「秋風不用吹華髮,滄海橫流要此身!」 (元好問) 2024年我重回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一個學期,講授《烏托邦及其不滿》一課。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在大學面對面教學。自2012年正式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下來,只是兼任教席。2020年中從香港自我流亡到英國,也在網上授課;直至去年和今年能到清華客座,再一次親身面對學生談論我的思想,誠一樂事。 我已到耄年,被迫離家出走,再不能和親人共聚;有家人病重,咫尺天涯,不能回去探望,令我悲憤莫名,當然是自我有意識的選擇,取無家的自由,而不願意在白色恐怖下過奴役的生活。 在自由之地,可以逍遙自在、吃喝玩樂、遊山玩水,不理現實境況,沒有人強迫我做任何不喜歡的事情;或重回象牙塔,做純粹學術研究。但是甘心如此生活?身處開放自由的台灣,面對封閉白色恐怖的大陸和香港,流亡在外,可以安心過日?...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 這個暑假回港探親,想去的地方不多,但想見的人卻多的是。香港最美的風景,是有種人,當然包括自己的親人。在娘家整理舊物,看到這篇2008年懷孕時的札記:「應該有三英吋長的寶寶:那天請假到公立醫院見醫生,上氣不接下氣的開完會趕到登記處,已經有十多位孕婦在排隊,眼見排前面的尼泊爾婦人有丈夫細心的呵護,後面又有應診婦人由母親或親友陪同,唯獨是我揹著公事包一個人在焦急地等……你的爸爸還在內地公幹未回來,經歷完兩小時漫長檢查的我很想找人鬧鬧情緒,便致電你的外婆、我的媽媽訴苦去……『我今天去看醫生也沒有人陪啦!原本只有左耳耳鳴情況嚴重,但原來現在右耳看來也不太好了,醫生勸多配右邊的助聽器。這幾天右邊耳總是耳鳴不已。』她問我寶寶情況如何,我嘗試透過電話告知,但她聽得不太好,我在街上也不方便放聲說話,故這通電話早早便掛線了。家中會發聲的怪獸你知道嗎?不知是否荷爾蒙的作用,跟你的婆婆掛線後眼眶熱了起來,很想哭。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抱怨她沒有陪我看醫生,也不是幾次出入醫院都沒有親友在身邊而顧影自憐。只是因為工作、進修,又很多時間不在香港居住之故,已經很久沒有向你的婆婆撒嬌了。今天鳥倦稍為知還的我欲『嗲』她一下,卻發覺她連聽清楚我說甚麼這個能力也逐漸沒有了。心中好酸、好酸……我的媽媽靠著一台衣車,一手湊大四子女。我小時候甚麼都不懂,只知道家中有台會發聲的怪獸。每當媽媽坐在這怪獸前,它便隆隆地響;原先分開的布塊在隆隆聲中經過一根上下擺動得令人目眩的針之後,好像變魔術一樣合成一塊,總覺得好好玩。但每一走近這台『怪獸』,媽媽便兇形惡相地喝止:『喂,唔好行埋嚟!』原來這台『怪獸』叫衣車,原來媽媽不想外出打工,但又要幫補家計,唯有向工廠租用這部『架生』作其home office。那個年頭,沒有這麼浪漫的稱呼,因為這個『抱著車頭』過日的日子毫不浪漫。我後來才知道,媽媽嚴禁我們走近衣車,一來為免我們貪玩釀成意外,二來怕太吵影響我們的聽覺。為何她不索性到工廠上班去?因為我們的家有幾戶人家一起住,各色人等都有,父母始終不放心讓幾個女兒(你的小舅父還未出生呢)待在家中,於是媽媽便索性在家工作了。回想起來,那衣車並非唯一的噪音,鄰居們扭開收音機的聲浪、到我可以『看卡通片送飯』時的電視聲,再加上鄰居房間或傳來的吵架聲,難以想像量度起來分貝超標多少。但我們當時沒有比較,只是知道懂性開始生活便是這樣了。但是,有些損害並非生活熬過了便會煙消雲散。把雙耳都送給了我們我在深水埗的紛亂和衣車的噪吵中長大,但凡事總有結束的一天。在我差不多升到高中,媽媽在家中接到的『閘骨』訂單越來越少了。幾姊弟日漸長大,她便退掉衣車到工廠上班。但她還未老眼昏花,工廠老闆便早著先機把車間搬到深圳去。這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製衣廠北移。從小陪著我們長大的隆隆聲靜下來了,當時在深水埗、長沙灣一帶成行成市的大小製衣廠,不久便荒廢了,再被業主租賃出去,或索性整幢廠廈推倒再建成現代的商場。時代遠去,但媽媽卻逐漸發現聽力比前差了。她開始『有點撞聾』,但我們不耐煩地大聲回應她,卻又把她氣個半死。那個時候職業病補償基金機制還未被廣泛宣傳。至少,這庸碌半生的師奶並不知道有何途徑可以爭取援助。此後,我到外國升學,電話始終不是我們母女溝通的好方法,因為半清不楚的對話,在當時長途電話收費還是高昂的年代會令電話傳情太划不來。畢業後開始四海漫遊的記者生涯,面對面的溝通更少了。她好像也看慣了我的漂泊,心知道她其實並不放心,但天生天養只好祝我好運,也不多來電,怕打擾我工作……但每次安頓在港,與媽媽聊天,卻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她的聽覺又退步了。但要執筆寫點甚麼給她嘛,又總是怕老套。一個愛寫文章的人如我,也有怕寫字的時候。從醫院檢查完坐車回辦公室的途中,想著想著,淚水竟然止不住地流下來。我懊悔總沒有在你婆婆聽得清楚時多說句『我愛你』。我們都深愛著對方,她把雙耳都送給了我們,我們也很想跟她多聊天,但她的耳朵卻越來越差了。寶寶,或許你的來臨,就是上天對我的及時提醒 —— 提醒我,愛還是不會遲的。當我為婆婆的雙耳惋惜時,我趁為你寫日記而執起筆記著這事。媽媽(你的婆婆)這篇文章,我一定要與你分享!」心安處就是祝福又有2021年臨離港的補篇,同樣打印了放在母親的抽屜裏。重讀,心仍是酸:「文中BB的外婆,一邊耳朵的聽力缺損嚴重了,有了新的助聽器協助,才令溝通質素未至於大倒退。這兩年,原本居於旺角的老媽,雖然聽得不好,但我和她,反而更多看到大家的眼淚。首先,是她為香港流的眼淚。當我告訴她,一些舊友舊同學,疏遠了,不論去留,也未必有機會再見面再對話時,母親說:『唉,我呢,X和Y兩個好姐妹,十幾歲來香港時已經一同在製衣廠成長,去戲院睇戲、追星追蕭芳芳……但這幾年對這樣的時勢,大家睇法太唔同,傾唔埋啦……幾十年朋友,唔知講乜好。』在接著沉默的片刻,我想起老媽口中的金蘭姊妹,那位少時到她家總會跟她的孩子玩家家酒、扮老夫老妻的那男生……友誼,可否凝住?不要令老人家想起後來的轉折?有一次,我跟老媽說,十多年前我大肚時,跟她說『我愛你』但她總是聽不到,她只是淡淡的回我一句:『依家可以視像嘛,又可以送信短訊,溝通好好多啦!』終於是決定要走了。漂泊的老媽叫女兒臨老去漂泊,其實,萬分苦澀。」三年後的今天,望著老媽子,我告訴她,在外有喜也有煩惱。她說,心安處就是祝福。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是烏克蘭大舉反攻,進佔俄羅斯西部領土,取得約800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權,俘虜了逾百名俄國士兵,莫斯科被迫緊急疏散該區數千平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這樣做是為了讓帶戰爭給別國的俄羅斯在本土嚐到戰爭,普京則聲言會給烏克蘭沉重的回應。對於這次烏克蘭攻打俄境,外界有兩個不同分析,其一是烏克蘭尋求收復東南領土不果,轉向攻擊東邊俄境是圍魏救趙之策,旨在引部分俄軍離開烏境,另一分析是烏克蘭預計不久後或需與俄談判停火和劃界,佔領俄國土地是積累談判籌碼,交換烏克蘭被佔領土。烏克蘭在國境東部與俄接壤地區策動反攻,佔領俄羅斯西部多個小城鎮,這對於苦戰兩年多的烏克蘭士兵及人民,固然是一劑興奮劑,大有激勵士氣之效;對俄羅斯國內也有一些政治刺激,可以讓俄人感受到戰爭不是一面倒的掠奪鄰國領土,自己的家園也有可能被人佔去。這對於俄國內部的反戰聲音,或許有一定幫助、對普京的權威與聲望,相信有一定的打擊。這些心理效用也許都是烏軍想要的,但肯定不是這次大膽行軍的主要戰略考慮,畢竟俄羅斯是擁有核武器的大國,而烏克蘭並沒有核武,近月的戰況也是落在下風,士兵和武器都逐漸供應不上,收復國土遇到俄軍頑強反抗,這時候分出一股兵力去攻打俄國西端一些不太重要的小鎮,並無助於打贏戰爭,反而會刺激俄軍大舉報復,澤連斯基為何要這樣做? 談判籌碼有媒體分析說,烏克蘭這樣做是一次試探,現時被佔領的俄國庫爾斯克州土地,的確並非軍事要津,但地理位置相當巧妙,如果俄軍要收復這些領土,就要從烏克蘭戰場抽調軍隊北上,這就會減輕烏克蘭在東南部反攻俄軍的壓力。如果俄軍不調兵回防,烏軍就可以從攻佔地區北上,威脅俄羅斯在該區域的物流重鎮,嚴重打擊俄國經濟與民生。目前看來,俄羅斯正部署在不同地方抽調軍力到庫爾斯克,沒有明顯的從烏克蘭境內戰場大舉撤兵的跡象,似乎是不想放棄前線陣地,但代價就是遲遲未能奪回被佔國土,令不利俄軍的信息持續發酵。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分析是,烏克蘭正在為今年底戰爭進入新階段作準備,這個新階段主要由美國大選結果觸發。假如特朗普獲勝重返白宮,極有可能會撤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強迫烏克蘭接受喪失大片國土換取俄國停火,令特朗普取得剛上任便解決俄烏戰爭的政績。烏克蘭如今攻佔了一片俄羅斯領土,假如守住不放,就可以用來與俄國談判,爭取收回較多被佔領土,俘獲的俄國士兵,也可以用來換回被俄軍擄去的士兵與平民,這些都是必須積累的籌碼。假如賀錦麗打敗特朗普,民主黨繼續執政,烏軍成功佔取俄國土地一事,就可以用作游說美國加大軍援力度的籌碼,顯示援助烏克蘭反攻俄羅斯並非毫無勝算,俄軍已是強弩之末。無論是談判籌碼,或是游說籌碼,都必須於美國大選揭盅前爭取在手,大選後才能發揮作用。( 圖 :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of...

  • 美國7月失業率連續上升四個月至7月的4.3%,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憂慮。聯儲局認為美國長遠的失業率應該為4.1%,而7月的失業率高出了這個「中性」水平,所以額外讓市埸擔心。不過,美國國會預算辧公室(CBO)的估算顯示,失業率上升,可能是2021至2024年間包括非法移入的外來移民急增的短期反應。長遠而言,新移民對失業率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且,還將成為GDP增長的動力。失業率上升,求的方面是企業減少新增職位,供的方面是過去兩年大量移民湧入導致勞動人口急升。據CBO估計,2021至2026年間,包括非法移入的淨移民人數將比原本估計的平均每年20萬人高出不少,累計將多出870萬人(每年達170萬人)。其中,近半是2021至2023年移入美國。這兩年間突然新增的勞動人口,佔截至2023年底總勞動人口的2.7%。而且,2024年淨移入人數估計與2023年相若,均為250萬人。2021至2024累計額外增加的淨移入勞動人口佔比可能高於4%。事實上,去年美國公民及移民局(USCIS)披露,新批准的200萬個工作簽證中,130個屬於「走線」或申請政治庇護的移民。可見移民對失業率有不少衝擊。 正面影響不過,CBO 預測這些移民對美國經濟將帶來正面影響。額外增加的移民於2024至2034年間,可增加聯邦政府稅收1.2兆美元,而因應移民增加所致的額外開支僅增0.2兆美元。移民於這十年間創造的GDP估計達8.9兆美元 (美國去年GDP為27.4兆美元)。 額外增加的移民將擴大美國人口基數 —— 截至去年底,美國人口為3億人。新增移民估計未來10年總共增加人口870萬人,而且他們將生育200萬個孩子,帶動人口增長,帶動個人消費增長,增加GDP 7.8兆美元這些移民估計會更積極尋求工作機會,增加 GDP...

  • 那次散步由人如潮湧的倫敦塔那邊離開,沿著河岸,走到倫敦大火紀念碑 (Monument to the Great Fire of...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