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破土》已有半年,事緣到了台灣客座教授,忙於教學、演講、出版和展覽,日內將離開台灣到日本。完結了這學期最後在大學授課,也是時候重回撰寫《鏡遊集》和《相印集》,再和讀者分享我這半年在台灣和日本所見所思。 到日本首先是到金澤石川縣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辦展覽,名為「無相之相」。西田幾多郎是最重要原創的日本哲學家,是京都學派的創始人,以禪宗和西方近代思想開展了對「無」的理解。京都銀閣寺前的「哲學之道」便以他經常在這小徑散步沉思而命名。 西田幾多郎出生於石川縣,死於1945年。政府為紀念他,2002年在其出生地建立了一座由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的紀念哲學館。這不單是將西田幾多郎哲學思想為紀念館的主要內容,同時是安藤忠雄以光、影和空間造就了有哲學意味的展覽廳。 能在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展覽我的作品,當然是我的榮幸。惟到金澤展場頗為遙遠,是以在《相印集》分幾輯和大家分享這展覽場地和作品。 「無相之相」是展覽的主題,是我對攝相 (攝影 )和世界現象的理解。...

  • ▌[城市亂彈]畫家簡介vawongsir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曾任中學視藝科教師。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政府指他的作品涉及反政府題材,教育局以此裁定他專業失德。出版插畫集有《假如讓我畫下去》、《我在老地方等你》、《加多雙筷》等,現居台灣。

  • 《滄海橫流要此身》流亡哲學人講座 「秋風不用吹華髮,滄海橫流要此身!」 (元好問) 2024年我重回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一個學期,講授《烏托邦及其不滿》一課。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在大學面對面教學。自2012年正式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下來,只是兼任教席。2020年中從香港自我流亡到英國,也在網上授課;直至去年和今年能到清華客座,再一次親身面對學生談論我的思想,誠一樂事。 我已到耄年,被迫離家出走,再不能和親人共聚;有家人病重,咫尺天涯,不能回去探望,令我悲憤莫名,當然是自我有意識的選擇,取無家的自由,而不願意在白色恐怖下過奴役的生活。 在自由之地,可以逍遙自在、吃喝玩樂、遊山玩水,不理現實境況,沒有人強迫我做任何不喜歡的事情;或重回象牙塔,做純粹學術研究。但是甘心如此生活?身處開放自由的台灣,面對封閉白色恐怖的大陸和香港,流亡在外,可以安心過日?...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 這個暑假回港探親,想去的地方不多,但想見的人卻多的是。香港最美的風景,是有種人,當然包括自己的親人。在娘家整理舊物,看到這篇2008年懷孕時的札記:「應該有三英吋長的寶寶:那天請假到公立醫院見醫生,上氣不接下氣的開完會趕到登記處,已經有十多位孕婦在排隊,眼見排前面的尼泊爾婦人有丈夫細心的呵護,後面又有應診婦人由母親或親友陪同,唯獨是我揹著公事包一個人在焦急地等……你的爸爸還在內地公幹未回來,經歷完兩小時漫長檢查的我很想找人鬧鬧情緒,便致電你的外婆、我的媽媽訴苦去……『我今天去看醫生也沒有人陪啦!原本只有左耳耳鳴情況嚴重,但原來現在右耳看來也不太好了,醫生勸多配右邊的助聽器。這幾天右邊耳總是耳鳴不已。』她問我寶寶情況如何,我嘗試透過電話告知,但她聽得不太好,我在街上也不方便放聲說話,故這通電話早早便掛線了。家中會發聲的怪獸你知道嗎?不知是否荷爾蒙的作用,跟你的婆婆掛線後眼眶熱了起來,很想哭。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抱怨她沒有陪我看醫生,也不是幾次出入醫院都沒有親友在身邊而顧影自憐。只是因為工作、進修,又很多時間不在香港居住之故,已經很久沒有向你的婆婆撒嬌了。今天鳥倦稍為知還的我欲『嗲』她一下,卻發覺她連聽清楚我說甚麼這個能力也逐漸沒有了。心中好酸、好酸……我的媽媽靠著一台衣車,一手湊大四子女。我小時候甚麼都不懂,只知道家中有台會發聲的怪獸。每當媽媽坐在這怪獸前,它便隆隆地響;原先分開的布塊在隆隆聲中經過一根上下擺動得令人目眩的針之後,好像變魔術一樣合成一塊,總覺得好好玩。但每一走近這台『怪獸』,媽媽便兇形惡相地喝止:『喂,唔好行埋嚟!』原來這台『怪獸』叫衣車,原來媽媽不想外出打工,但又要幫補家計,唯有向工廠租用這部『架生』作其home office。那個年頭,沒有這麼浪漫的稱呼,因為這個『抱著車頭』過日的日子毫不浪漫。我後來才知道,媽媽嚴禁我們走近衣車,一來為免我們貪玩釀成意外,二來怕太吵影響我們的聽覺。為何她不索性到工廠上班去?因為我們的家有幾戶人家一起住,各色人等都有,父母始終不放心讓幾個女兒(你的小舅父還未出生呢)待在家中,於是媽媽便索性在家工作了。回想起來,那衣車並非唯一的噪音,鄰居們扭開收音機的聲浪、到我可以『看卡通片送飯』時的電視聲,再加上鄰居房間或傳來的吵架聲,難以想像量度起來分貝超標多少。但我們當時沒有比較,只是知道懂性開始生活便是這樣了。但是,有些損害並非生活熬過了便會煙消雲散。把雙耳都送給了我們我在深水埗的紛亂和衣車的噪吵中長大,但凡事總有結束的一天。在我差不多升到高中,媽媽在家中接到的『閘骨』訂單越來越少了。幾姊弟日漸長大,她便退掉衣車到工廠上班。但她還未老眼昏花,工廠老闆便早著先機把車間搬到深圳去。這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製衣廠北移。從小陪著我們長大的隆隆聲靜下來了,當時在深水埗、長沙灣一帶成行成市的大小製衣廠,不久便荒廢了,再被業主租賃出去,或索性整幢廠廈推倒再建成現代的商場。時代遠去,但媽媽卻逐漸發現聽力比前差了。她開始『有點撞聾』,但我們不耐煩地大聲回應她,卻又把她氣個半死。那個時候職業病補償基金機制還未被廣泛宣傳。至少,這庸碌半生的師奶並不知道有何途徑可以爭取援助。此後,我到外國升學,電話始終不是我們母女溝通的好方法,因為半清不楚的對話,在當時長途電話收費還是高昂的年代會令電話傳情太划不來。畢業後開始四海漫遊的記者生涯,面對面的溝通更少了。她好像也看慣了我的漂泊,心知道她其實並不放心,但天生天養只好祝我好運,也不多來電,怕打擾我工作……但每次安頓在港,與媽媽聊天,卻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她的聽覺又退步了。但要執筆寫點甚麼給她嘛,又總是怕老套。一個愛寫文章的人如我,也有怕寫字的時候。從醫院檢查完坐車回辦公室的途中,想著想著,淚水竟然止不住地流下來。我懊悔總沒有在你婆婆聽得清楚時多說句『我愛你』。我們都深愛著對方,她把雙耳都送給了我們,我們也很想跟她多聊天,但她的耳朵卻越來越差了。寶寶,或許你的來臨,就是上天對我的及時提醒 —— 提醒我,愛還是不會遲的。當我為婆婆的雙耳惋惜時,我趁為你寫日記而執起筆記著這事。媽媽(你的婆婆)這篇文章,我一定要與你分享!」心安處就是祝福又有2021年臨離港的補篇,同樣打印了放在母親的抽屜裏。重讀,心仍是酸:「文中BB的外婆,一邊耳朵的聽力缺損嚴重了,有了新的助聽器協助,才令溝通質素未至於大倒退。這兩年,原本居於旺角的老媽,雖然聽得不好,但我和她,反而更多看到大家的眼淚。首先,是她為香港流的眼淚。當我告訴她,一些舊友舊同學,疏遠了,不論去留,也未必有機會再見面再對話時,母親說:『唉,我呢,X和Y兩個好姐妹,十幾歲來香港時已經一同在製衣廠成長,去戲院睇戲、追星追蕭芳芳……但這幾年對這樣的時勢,大家睇法太唔同,傾唔埋啦……幾十年朋友,唔知講乜好。』在接著沉默的片刻,我想起老媽口中的金蘭姊妹,那位少時到她家總會跟她的孩子玩家家酒、扮老夫老妻的那男生……友誼,可否凝住?不要令老人家想起後來的轉折?有一次,我跟老媽說,十多年前我大肚時,跟她說『我愛你』但她總是聽不到,她只是淡淡的回我一句:『依家可以視像嘛,又可以送信短訊,溝通好好多啦!』終於是決定要走了。漂泊的老媽叫女兒臨老去漂泊,其實,萬分苦澀。」三年後的今天,望著老媽子,我告訴她,在外有喜也有煩惱。她說,心安處就是祝福。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是烏克蘭大舉反攻,進佔俄羅斯西部領土,取得約800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權,俘虜了逾百名俄國士兵,莫斯科被迫緊急疏散該區數千平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這樣做是為了讓帶戰爭給別國的俄羅斯在本土嚐到戰爭,普京則聲言會給烏克蘭沉重的回應。對於這次烏克蘭攻打俄境,外界有兩個不同分析,其一是烏克蘭尋求收復東南領土不果,轉向攻擊東邊俄境是圍魏救趙之策,旨在引部分俄軍離開烏境,另一分析是烏克蘭預計不久後或需與俄談判停火和劃界,佔領俄國土地是積累談判籌碼,交換烏克蘭被佔領土。烏克蘭在國境東部與俄接壤地區策動反攻,佔領俄羅斯西部多個小城鎮,這對於苦戰兩年多的烏克蘭士兵及人民,固然是一劑興奮劑,大有激勵士氣之效;對俄羅斯國內也有一些政治刺激,可以讓俄人感受到戰爭不是一面倒的掠奪鄰國領土,自己的家園也有可能被人佔去。這對於俄國內部的反戰聲音,或許有一定幫助、對普京的權威與聲望,相信有一定的打擊。這些心理效用也許都是烏軍想要的,但肯定不是這次大膽行軍的主要戰略考慮,畢竟俄羅斯是擁有核武器的大國,而烏克蘭並沒有核武,近月的戰況也是落在下風,士兵和武器都逐漸供應不上,收復國土遇到俄軍頑強反抗,這時候分出一股兵力去攻打俄國西端一些不太重要的小鎮,並無助於打贏戰爭,反而會刺激俄軍大舉報復,澤連斯基為何要這樣做? 談判籌碼有媒體分析說,烏克蘭這樣做是一次試探,現時被佔領的俄國庫爾斯克州土地,的確並非軍事要津,但地理位置相當巧妙,如果俄軍要收復這些領土,就要從烏克蘭戰場抽調軍隊北上,這就會減輕烏克蘭在東南部反攻俄軍的壓力。如果俄軍不調兵回防,烏軍就可以從攻佔地區北上,威脅俄羅斯在該區域的物流重鎮,嚴重打擊俄國經濟與民生。目前看來,俄羅斯正部署在不同地方抽調軍力到庫爾斯克,沒有明顯的從烏克蘭境內戰場大舉撤兵的跡象,似乎是不想放棄前線陣地,但代價就是遲遲未能奪回被佔國土,令不利俄軍的信息持續發酵。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分析是,烏克蘭正在為今年底戰爭進入新階段作準備,這個新階段主要由美國大選結果觸發。假如特朗普獲勝重返白宮,極有可能會撤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強迫烏克蘭接受喪失大片國土換取俄國停火,令特朗普取得剛上任便解決俄烏戰爭的政績。烏克蘭如今攻佔了一片俄羅斯領土,假如守住不放,就可以用來與俄國談判,爭取收回較多被佔領土,俘獲的俄國士兵,也可以用來換回被俄軍擄去的士兵與平民,這些都是必須積累的籌碼。假如賀錦麗打敗特朗普,民主黨繼續執政,烏軍成功佔取俄國土地一事,就可以用作游說美國加大軍援力度的籌碼,顯示援助烏克蘭反攻俄羅斯並非毫無勝算,俄軍已是強弩之末。無論是談判籌碼,或是游說籌碼,都必須於美國大選揭盅前爭取在手,大選後才能發揮作用。( 圖 :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of...

  • 美國7月失業率連續上升四個月至7月的4.3%,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憂慮。聯儲局認為美國長遠的失業率應該為4.1%,而7月的失業率高出了這個「中性」水平,所以額外讓市埸擔心。不過,美國國會預算辧公室(CBO)的估算顯示,失業率上升,可能是2021至2024年間包括非法移入的外來移民急增的短期反應。長遠而言,新移民對失業率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且,還將成為GDP增長的動力。失業率上升,求的方面是企業減少新增職位,供的方面是過去兩年大量移民湧入導致勞動人口急升。據CBO估計,2021至2026年間,包括非法移入的淨移民人數將比原本估計的平均每年20萬人高出不少,累計將多出870萬人(每年達170萬人)。其中,近半是2021至2023年移入美國。這兩年間突然新增的勞動人口,佔截至2023年底總勞動人口的2.7%。而且,2024年淨移入人數估計與2023年相若,均為250萬人。2021至2024累計額外增加的淨移入勞動人口佔比可能高於4%。事實上,去年美國公民及移民局(USCIS)披露,新批准的200萬個工作簽證中,130個屬於「走線」或申請政治庇護的移民。可見移民對失業率有不少衝擊。 正面影響不過,CBO 預測這些移民對美國經濟將帶來正面影響。額外增加的移民於2024至2034年間,可增加聯邦政府稅收1.2兆美元,而因應移民增加所致的額外開支僅增0.2兆美元。移民於這十年間創造的GDP估計達8.9兆美元 (美國去年GDP為27.4兆美元)。 額外增加的移民將擴大美國人口基數 —— 截至去年底,美國人口為3億人。新增移民估計未來10年總共增加人口870萬人,而且他們將生育200萬個孩子,帶動人口增長,帶動個人消費增長,增加GDP 7.8兆美元這些移民估計會更積極尋求工作機會,增加 GDP...

  • 那次散步由人如潮湧的倫敦塔那邊離開,沿著河岸,走到倫敦大火紀念碑 (Monument to the Great Fire of...

  • 以BNO簽證移居英國的港人都該知道,申請入籍前要通過 Life in the UK Test ,又稱入籍測試。類似的入籍試在很多地方都有,每當我上課和學生討論到移民和身份認同議題時,總會拿一些試題出來和學生一同試答,看看我們能否成功通過。除了好玩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測試很大程度上為「何謂融合」這條人言人殊的問題提供官方答案:試卷的內容,就代表官方認為你要懂得才能成為當地人的條件。 準備移民成為良好公民英國在2005年設立入籍試,原意為確保移民有足夠在英國生活的知識。考試包括24條選擇題,考生要在45分鐘之內答對75%即18題才算合格,不合格者可以補考,次數不限。支持設立考試的論者一般認為它可以確保移民能夠對當地有最基本的認識,例如知道有事要打哪個電話號碼報警,不至於求助無門。而對於一個民主社會,成為公民代表擁有一系列的政治權利,所以應作出測驗讓移民準備好如何參與政治,例如最起碼知道國會議員是如何選出來的。推而廣之,也有支持者認為既要成為本地人,對當地歷史文化要有一定的認識,好讓日後可以更有效參與社會活動。有移英港人朋友說考完入籍試後,在英國看運動比賽真的會投入一點。考試的存在,據稱可以讓移民意識到要成為當地人是需要學習的,鼓勵他們為成為良好公民做好準備。有支持,當然也會有反對。世界各地入籍試的設立,都不乏反對聲音。有些反對意見是從原則出發的,認為只要有測試,就必然會被濫用。就好像美國過去某些州份會要求黑人考試才可以有投票權,美其名是要測試他們識不識字,但試題設計充滿文字陷阱,明顯為剝奪黑人投票權而設。 何謂本地文化也有一些持反對觀點的人認為入籍試的出發點雖好,但實際上卻有各種執行問題。特別是說到學習本地文化,就必須先定義何謂本地文化,而這點恐怕大多數社會都沒有共識。試想像,如果香港也有入籍試的話,到底應該問斬燒豬還是沖奶茶?如果試題問到譚詠麟的經典金曲歌詞,那麼對張國榮的樂迷是否不公平?對於一些文化多元的社會,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可以想像,如果美國的入籍試的文化歷史題目完全不提黑人或印第安人的傳統節日,則肯定會被批評為向移民灌輸一個錯誤狹隘的國家觀念。再進一步,有些評論甚至質疑入籍試只是一種洗腦教育。畢竟每個社會都總有一些不太光彩的歷史傷痛,那麼入籍試的題目要不要包括這些內容呢?然而提到這些內容,恐怕就會觸碰到一些尚未撫平的矛盾,例如英國的殖民歷史,美國的種族問題等等。同樣以香港為想像實驗,我們要不要向每位想移民香港的人展示六四維園燭光晚會的照片,要他們回答是甚麼活動?很明顯,無論入籍試有或沒有這種型的題目,都一定有人不滿。此外,還有出題目的時候如何分辨「實用的知識」和「死記的冷知識」,因為對於同一個社會的人來說,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某些知識理所當然,另一些人卻說完全用不到。舉個例:「去羅湖過關應該乘搭哪一條的港鐵路綫」可理解為是一條每個香港人都應懂的題目,現實上卻很可能有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懂回答,而且說不定還能分出港島和九龍居民之間的差異。 最叻考試的香港人說來說去,很明顯入籍試的原意和實踐是很容易出現落差的。英國設立入籍試以來,也曾有不少相關的批評,認為內容不能全面反映英國社會的各方面。有論者甚至找來著名政論雜誌的編輯團隊試考,結果竟然全數不合格,質疑當題目設計得連英國人都答不了,到底能否幫助移民成為英國人。最後,雖然入籍試在移民研究當中是個極有爭議性的題目,不過我發現在港人移民圈子卻沒有帶來同樣的困惑。在台灣,很簡單,技術上港人移民不算是歸化,所以不用考試。在英國,需要考試,但討論通常都圍繞着如何溫習準備,到達試場時的注意事項等等。畢竟香港人最叻考試,由細考到大;不要問我為什麼要考,最緊要有「天書」和標準答案。只要願意花時間準備就可以通過的門檻,就是最理想的移民門檻! ▌[移民的自我研究]作者簡介梁啟智,時事評論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現職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