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職人阿港]漫畫家簡介移英香港人,漫畫家。

  • 2019年前的香港中文大學當然不是太學。 我們中大人憤怒、悲哀、傷心,是因為中大不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山城大學之一,亦是最開放、擁有學術自主和自由,是讀書、教學和研究的地方;一如香港人的悲憤,是因為獨裁政權將最自由開放的國際城市香港謀殺了,同時亦將中文大學昔日的光輝推進歷史中。 令中大人引以為傲的不是段崇智關心的世界大學排名,而是中大的同學、教授和學者,以及新亞的中國人文學術精神和崇基的西方博愛自由教育傳統。這些和Xianggang 沒有連繫,更和共產黨的獨裁極權無關,因為新亞和崇基創校諸賢是避秦南下流亡到香港的,他們逃離專制獨裁和不尊重學術自由的共產政權,希望在自由法治的香港繼續教育理想。 中文大學和其他七所大學不同的地方,就是這兩個教育理想傳統,除此之外,相信是豎立在這山城校園的七個户外銅像,沒有其他香港的大學有如此裝置:孔子、孫中山、李卓敏、楊振寧、高錕、唐君毅和勞思光。2010年六四後進入中大校園火車站前的民主女神像和2019年10月反抗爭女神短暫擺放在民主廣場上可算是異數。但無論如何,這些銅像和雕像全是中文大學精神的藝術表現,亦是中大最引以為傲的象徵。 孔子和孫中山和中文大學只有精神連繫,兩個民女像是藝術創作。其餘五個銅像都是和中大有親切關係。...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 想記下這個暑假的奇遇。臨近暑假,有鄰居建議幾個相熟家庭一同遊玩。我們決定駕車同遊威爾斯。神通廣大的教友要找民宿冀能容納一行十多人。最終他在威爾斯找到一個歡迎旅客短租的莊園,於是電郵查詢。業主原先回覆暑假已沒有檔期了。豈料過了幾天,卻因為有已訂位的旅客取消行程,於是我們一行人就「冷手執個熱煎堆」,可在這莊園住幾天了。住進威爾斯800年歷史建築當車子駛進莊園,大伙兒除了「嘩嘩」聲,幾乎找不到其他詞語形容那份驚喜。對我們這些在細單位生活慣的人而言,在大宅逐層、逐房研究,已樂上半天。外子是古蹟發燒友,亦曾參與歷史建築保育的工作。來到這兒見平時懶洋洋的他,雙目烱烱有神。他即時告知,大宅中樓底矮矮、清晰見到木構建築舖上石膏的部份,就是大屋最舊的部份。在旋轉樓梯上落,聽著地板發出咿呀咿呀的聲音,就如在夢境般。走進廚房,再看到原本用來焗面包的爐,和探究16世紀、19世紀新建部分與原有部份分隔的痕跡……大宅中有房子放了poster beds,房內的石灰小窗開得特別小,又同時有一個像坐位的窗台。我們還幻想:究竟是茱麗葉式的美女坐在窗邊等羅密歐帶她走?抑或是用來囚禁人的呢?其實做人父母者,無論幾多胡思亂想,無飽期的黃口都會帶我們回到現實。於是一輪烹煮之中,我們談天說地,未有再細想這莊園的前世今生。而當我有空時再上大宅的網站了解,才真的悉透這是怎樣的奇遇,以及「古宅睇樓團長」所言非虛:原來我們住過的Llanthony Secunda Manor,有這樣的過去:1136年,正值英格蘭內戰,諾曼皇朝在威爾斯未建立優勢,威爾斯人亦未承認英格蘭王帝為共主。有群Hereford教區修道院的教士在威爾斯另一個地方辦修院,但常被當地威爾斯人排擠,不太友善。於是當時的教區領袖找到這大宅大片土地,興建一個新的修道院農莊。修士不是主要住那兒,但會僱用農民幫手耕種、釀酒、養牲口,農作物賣出所得來維持修院經費。1205年,只有兩層的修院農莊(working grange)終於落成啟用。由修道院到亨利八世大宅然後,15世紀,當時時興將廚房設在大宅內(之前的廚房都會在屋外另建一座小屋)。當時修院將大廳改造,加建廚房,樓上一層就加了三房,給修士宿舍。房內小小窗前的位置,原來是prayer seat,給神職人員祈禱、靈修。每房又備有自己的火爐。這時還是修道院物業,仍用來生產作物支持修士生活。直至亨利八世時期(1509-47),肥佬亨大舉收購教會擁有的威爾斯的城堡和大宅,修院的地被英格蘭肥佬亨買了,修院被解散。時光機再帶我們到莊園第三期的誕生,1601-03年落入Kemey family手中。他沒有大改兩層高的屋,但加了旋轉樓梯。十八世紀末、1941年再幾經轉手。戰後打散做單位出租,1970年賣給發展商,附近的孩童常走入莊園玩。但正當此大宅面臨被拆卸,1978年竟然有位太太出錢從發展商手中買起成個建築群,還細心發掘這大宅的過去,把莊園以舊名命名,裝修至回復以往面貌。現時維修後用來出租給旅客的業主,在其網頁都有多謝這位古蹟鬥士Mrs...

  • ▌ [職人阿港]漫畫家簡介 移英香港人,漫畫家。 ...

  • 早前一所左派小學開學進行了孝道教育,其中要求子女下跪向父母奉茶,引起了熱議。 自己作為家長,如果要子女跪在面前,講些門面說話,只會是尷尬難堪,而毫不感動欣賞。要對父母表達敬意,有許多表達形式,例如送上小禮物心意咭等等;然而,下跪絕對不是日常生活慣常的表達方式,相反下跪在今日社會已被視為含有極端高低階級差別、令下跪者有屈辱感受的行為,作為推行活動的校長及老師不應不知。被大眾批評,也不應歸咎人家想多了。 更重要的是,如將孝道簡化成子女聽話,實在膚淺;若再將孝道成為父母享受權力的過程,更是卑劣。 強調服從聽話  加深年輕人無力感 年輕人未有獨立的能力,必須依靠家庭生活,許多時已別無選擇需要「聽話」,用不著學校再去教。再強調聽話服從,只會加深了年輕人的無力感,鞏固並強化了父母子女的不對等關係。...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