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權受多條國際人權公約保障,《基本法》第39條亦確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下稱「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和國際勞工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條明確規定香港政府須確保本港法例及制度符合「公約」要求,使人民能充分享有「公約」保障的權利。 自2020年《國安法》實施以來,聯合國各人權機制的專家均根據適用香港的國際人權法,對香港使用國安理由打壓人權表達強烈關注,並提出多項觀察和建議。可是,香港政府在1月30日展開《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諮詢工作,卻絲毫沒有回應聯合國人權專家的建議或提出改善人權的措施。 事實上23條立法對香港影響極大,香港人理應有充足空間和時間討論和發表意見,而非由香港政府和欠缺代表性的立法會單方面訂立和通過,嚴重違反「公約」第25條保障的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這點稍後另稿再談。 這次我們想談的,是立法建議中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濫用國家安全概念,意圖合理化打壓和平行使國際人權法保障的權利。 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權利 港府常說人權不是絕對,可以為了國家安全施行限制。誠然,人權公約承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容許為了國家安全對其中一些權利進行限制,但這絕不是故事的全部。...

  • ( 編按:政府匆匆展開《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短短30天的諮詢期,當中還夾雜著多天的農曆年假。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日前表明港府所提的草案不符「中英聯合聲明」,而多個團體則把握機會,就這條影響全港市民權利與自由的條文發表意見,努力趕在限期前提交意見書,其中包括身在海外的香港人團體。 破土將會一連幾天刊出他們的聲音,齊來關心香港這個家。) ============================= 文 :...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 ( 編按:政府匆匆展開《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短短30天的諮詢期,當中還夾雜著多天的農曆年假。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日前表明港府所提的草案不符「中英聯合聲明」,而多個團體則把握機會,就這條影響全港市民權利與自由的條文發表意見,努力趕在限期前提交意見書,其中包括身在海外的香港人團體。 破土將會一連幾天刊出他們的聲音,齊來關心香港這個家。) ===============================文 : 香港法治監察就香港政府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展開的公眾諮詢,香港法治監察得到陳文敏教授的意見及協助,早前提交了意見書。 對於諮詢文件,我們關注到:...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香港政經要聞有兩則,一則是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七天,聽取了多個界別對經濟發展及23條立法的意見,其中以商界及新聞界的憂慮最為突出;另一則是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發表,大力煞停各項公共開支,盡撤樓市辣招,並計劃連年發債逾千億元,反映特區政府已意識到公共財政危機正急速惡化。此外,北京兩會即將召開,中外媒體有大量報道,聚焦於當前中國面對的迫切難題。夏寶龍結束訪港行程之日,正是23條立法諮詢完結之時,許多團體都趕在這天之前,提出了對立法諮詢文件的回應意見。特首李家超強調,絕大部分意見是支持盡快立法,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如何立法,才能夠在維護國家安全與保障公民自由之間,取得恰當平衡,不會嚇跑投資者,不會令新聞界噤若寒蟬。從這個角度看,有幾份意見書值得分析。香港律師會意見書首先是香港律師會的意見書,這份意見書對維護公眾表達自由著墨較少,對諮詢文件的法律問題剖析淺嘗即止,令人失望,例如,意見書指出「境外干預」罪行,與香港國安法下的「勾結」罪有重疊之處,只懇請政府予以澄清,惟意見書沒有羅列重疊混淆之處。不過,在反映商界客戶的憂慮上,律師會的意見書卻相當具體細緻,例如,意見書對政府訂明國家秘密包括關乎「香港特區科技發展或科學技術的秘密」,便舉一個虛構的例子:一家私營公司對道路車輛助推燃料進行研究,其所收集的研究數據和信息都是保密的,屬於該私營公司的商業機密。當該公司繼續研究時,發現這種助推燃料可用於火箭和導彈。假設這些燃料已變成關乎國家利益事宜,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憂慮,而私營公司也知道這一點,它應該採取什麼行動?它是否應該繼續管有這些機密?如果它要繼續研究,保護其知識産權,該向誰尋求必要的合法權限?律師會認為這些問題都是合理的,在草擬法案時應確保企業的正當商業秘密,不會不慎落入相關罪行的涵蓋範疇,是至關重要的,商界要其經營的商業環境具有確定性。鄒幸彤的意見書相比之下,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在監獄中撰寫的意見書,更有力地指出了諮詢文件的法律問題,其邏輯分析相當細密。例如,她以「國家安全」和「境外勢力」這兩組詞作切入點,指出其貫穿諮詢文件的多項新增罪行,但基本定義卻相當寛泛,欠缺嚴謹精準的界定,這便很容易導致許多其實並不危害國家安全的一般罪行,被升格為須予重罰的嚴重罪行,或者令一些正常的國際聯繫協作,變成非法罪行。新聞界的意見書此外,香港記者協會與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的意見書,均要求對洩密罪引入「公眾利益」抗辯,以免傳媒基於公眾利益報道新聞,卻被政府檢控非法披露國家秘密。至於公眾利益抗辯如何界定,記協認為可沿用2003年政府為23條立法提出過的修訂案,如「(a)某人作出一項披露,而該項披露(i)揭露任何官員的不法活動、濫用權力、嚴重疏於職守或其它嚴重不當行為;或(ii)披露一項對(A)公共秩序;(B)公共安全;或(C)公眾的健康或安全的嚴重威脅;(b)該項披露並不超逾揭露該事宜所需的範圍;及(c)在顧及有關個案的整體情況下,該項披露所照顧的公眾利益,較不作出該項披露所照顧的公眾利益為重,則該人不屬犯本條所訂罪行。」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認為,如引入公眾利益抗辯,可考慮加拿大模式,加拿大的《資訊安全法》容許「揭露他人在執行公務時所犯下的罪行」,但要求被告人披露前採取一些步驟,例如向檢察部門和情報工作監管機構舉報,在合理時間內得不到當局回覆,便可使用抗辯。財政預算案在財政預算案方面,今年度的預算案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經濟衰退與公共財政危機已到了無可掩飾的地步。財政司司長不能再操弄數字,例如高估收入、低估支出來粉飾太平,繼續派糖以博取掌聲。因為賣地收入較預期減少656億元,印花稅減少350億元,導致年度財政赤字突破千億元大關(1016億元),財政儲備急降至只有7332億元,不足以應付政府一年開支!面對這樣的危機,政府採取了多項危機應對措施,包括凍結公務員編制,要求各部門每年削減百分之一經常開支作重新調配;撤銷所有壓抑樓市需求的額外印花稅;削減各項福利派糖措施一半;檢討二元乘車優惠計劃;押後「明日大嶼」的交椅洲填海工程;增加煙草稅;降低電動車優惠上限;繳納15%標準稅的高收入人士在500萬元以上收入改徵16%標準稅;對貴價物業推行累進式差餉;恢復酒店房租稅(3%)。此外,為了應付北部都會計劃等大型基建工程,政府未來五年將持續發債,每年介乎950億至1350億元,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比率介乎9%至13%。這連串措施顯示,特區政府對公共財政前景有了強烈的危機感,知道賣地收入短期內難以恢復,只能舉債融資作支撐,藉此避免大幅加稅嚇跑投資者。中國內部危機嚴重香港特區的財政狀況雖然不濟,但還有發債度日的能力。內地許多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在樓市爆煲土地收入銳減下,已陷入無法支付的危機。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於2月27日的報道,法新社前中央編輯部主任皮埃爾•安托萬唐內(Pierre-Antoine Donnet)近日採訪到一位熟悉中國內部情況人士,並在法國重點周刊撰文,透露了習近平政權在龍年伊始遭遇的動盪,提出「中國真的是一個隨時會爆炸的高壓鍋嗎?」的提問。該文引述一位接觸到統治階層的消息人士說,金融危機導致在外省地方,有五分之一的公務員領不到薪資,例如在溫州問題便很嚴重,四川情況更糟。公立醫院的情況也很嚴重,因為省庫裡沒錢了;領導幹部們之前人人在抱怨,現在都沉默了,紛紛把子女送離中國;擁有大量資金的人不再將錢存入銀行,因為對銀行也失了信心。現在籠罩著官員心頭的主要是恐懼,許多高官感到自己一無是處,以致於把時間花在打牌上,這種沮喪是三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然而,人們從內地官方媒體上看到的,只有好消息,說中國形勢大好,甚至一些嚴重的天災人禍,都被封鎖消息,例如農曆年春運期間湖北遭遇嚴重雨雪災害,大量民眾車輛被擱在高速公路上,數天不獲救援;春節假期間貴州二百多處爆發山火,火災範圍遍及半個省,但內地媒體一概不報,多日後才發一條簡短消息,稱已撲滅山火,死了兩名消防。當網民對媒體封鎖山火消息表示質疑時,前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辯護說,那是因為媒體不想破壞春節氣氛,民眾在春節期間也不會關心這些。在北京,二千多名聲稱因打了國產新冠疫苗出現嚴重後遺症的維權人士,派代表上訪,尋求申訴賠償,香港《明報》發了報道,提及牽頭的維權人士遭當局報復,被控以「尋釁滋事罪」,出獄後持續受監控。▌[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上星期我們剛發表了《香港人權報告2023》,又完成了聯合國對中國(包括香港)的人權審議,還沒來得及和大家分享,政府又啟動23條立法諮詢。 人權打壓接踵而來,筆者猜想有人不禁會問:「人權報告有用嗎?侵害已發生,受害者在承受,人權工作能改變什麼嗎?」 老實說,無力感經常來襲。但目撃出生地被破壞,總不能撒手不管。尤其是政府每天在扭曲人權概念,在本地、國際場合大放厥詞,對使用國安法例在香港進行的人權侵害、警暴、市民參與選舉的權利等文過飾非。更甚的是,政府的高壓手段令政治審查成為日常,把國家安全大於一切的意識形態植根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決心要將香港人權問題仔細記錄,撰寫報告,將事實公布以正視聽,也提交聯合國的人權機制跟進。 18個國家的45秒發言 我們去年就聯合國的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