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你估法國人最鍾意邊套港產片:《伊波拉病毒》、《九龍城寨》還是《尚未完場》? 電影篇:巴黎香港電影節搞邊科? 嘉賓:樂勤 主持:伍嘉良、方俊傑...

  • 收看節目 🎬 最早開工最遲收人工|識字就識編劇?|創新平台支持香港編劇|盼改變行業生態 電影投資者不重視編劇權益 電影圈生態靠拍膊頭、老闆朝令夕改欠制度化...

  • 收看節目 《柏林影展獲奬的香港導演》 主持:方俊傑、伍嘉良 嘉賓:楊曜愷 📽️...

  • 收看節目 電影搞Bean科:夢想太貴,黃綺琳 《填詞L 》電影主題曲《填詞魂》有以下兩段歌詞: ⋯能爽快結束需要豁達和勇氣 誰保證熱血可兌換動人結尾⋯...

  • 收看節目 追尋電影 那怕累(上) -- 潘源良 潘源良,除了是一位深入民心的填詞人,還是電影導演及編劇。...

  • 收看節目 大家也說,訪港旅客到香港不再只是購物,各種「深度遊」已成為熱門選擇。今集提供四條另類香港遊的路線,除了可讓大家對香港有更深了解,相信還能為不少香港人帶來回憶和共鳴。 🗺️ 🚌 🚙 路線...

  • 收看節目 萬聖節是英國恐怖電影的檔期,由九月至年底,影院安排不同的恐怖電影上映,不論是新片或是經典作品,都深受觀眾歡迎。今年,由MIRROR成員江𤒹生(Anson Kong, AK)、白靈、太保及譚玉瑛主演的驚慄片《七月返歸》,也安排在英國戲院上映。 《周日講Bean科》電影篇由「十年」導演伍嘉良主持,邀請《七月返歸》編劇及導演謝家祺分享創作。02:00 高登小說成試練場,學習戲劇張力17:00...

  • 發哥哀嘆,壓制創作自由,電影難有作為。長官:他胡說,年前頒布的禁令二十條,是為了讓業者增加創作自由,不是壓制。演員:是是是,重溫禁令,才知政府是一番好意。一禁「愛情劇不准太甜蜜」,容易得很,演員選用百歲以上人瑞,便不會太甜蜜了。編劇:二禁「同性戀題材,要把愛情改為友情」。這更容易,寫成他們未曾相愛已無情便是。導演:三禁「架空題材,虛構要徹底」;港片不用擔心犯禁,因為沒法拍得出《抗美援朝》的史實,編劇想像不到,單靠步兵,如何能打敗聯合國海陸空三軍?沒法做到「虛構要徹底」,不拍就不會犯禁了。影評人:四禁「拍壞警察」。電影《殺破狼》已從善如流,補拍了結局的內地版;死了的洪金寶忽然站起來,把執行私刑的壞警甄子丹拋下街中斃命。講真,九七之後,香港已無壞警察。長官:就是嘛,禁令二十條並不可怕,而且充滿正能量。

  • 收看節目 四個讀電影的少年,因為一份大學功課,開始以「相中相」形式記錄港產電影場景的習慣,從此發現觀影可以變為偵察過程,而街頭盡是電影痕跡。 《去Bean度》第四集,由「映遊舊戲」四位年輕人帶大家穿梭電影與實景之間,走一趟電影經典人物走過的街,看他們看過的風景。他們將自己對港產片的熱愛,化為生活日常。從街頭看見香港電影,從港產片感受香港。 另外,他們還與大家分享尋找電影場景小貼士。▌遇到一個鏡頭你很喜歡,想要尋找該場戲的電影場景,「映遊舊戲」四人組分享了一些小貼士:📍首先,當然是地名、街名。電影裡面,通常每場戲的頭幾個鏡頭,總要交待空間和時間,街牌、當區特色往往就在這些鏡頭之中。喜歡某一個鏡頭,要找回拍攝場景,還可以留意前前後後一整組鏡頭,由蛛絲馬跡得到答案。當然,好像杜sir的戲,上一個鏡頭還是中上環追逐戲,下個鏡頭已經是觀塘了。怎麼辦呢?觀眾還可以留意大廈名!📍第二個貼士,就是燈柱!電影中讓人深刻的一幕要一看再看,除了回味對白和演繹,也可以找回拍攝地。其中香港街頭處處相似,但好在香港的燈柱皆有編號;定格下來,抄下燈柱編號,上網找回燈柱位置,場景輕鬆get!📍第三,就是現有網上資料。網絡之大,一齣好電影一定會有同好的,有人把周星馳的對白倒背如流,也有人對電影場景痴迷。如果真的沒頭緒,往網絡看看現有資料,即使沒有直接答案,四人組都找到過些頭緒,最後幫助到他們成功尋找到電影場景!▌那麼,「映遊舊戲」平日影的「相中相」又有甚麼貼士呢?📸 印相要印啞面。這是四人組在戶外拍「相中相」的經驗,他們試過在移好了相片,位置夾得剛剛好後,卻發現光線變化,光面相紙反光了,看不到「相中相」。所以印相要印啞面啊!📸 留意焦距。初開始時如果掌握得不好,可以耐心一點調節手機或相機鏡頭焦段,廣角一點試試,長焦一點再試試,慢慢就能掌握方法了!但是,因為電影攝影師所使用的鏡頭焦段可能會超過手機的鏡頭焦段範圍,手機有可能未必影得到。📸...

  • 收看節目 禁片《十年》金像奬電影人伍嘉良:移英不是移民,是延續要做的事;以電影連結流散港人,一同重建港人族群力量 在迷惘的時代,陌生的處境之中,《記・香港人》打算盡力去記錄一個又一個移居英國香港人的故事,希望他們的剖白和分享,可以讓大家在摸索的過程中找到一點啟發,或者一點精神上的支持。 第一集的人物伍嘉良,他的團隊創作了電影《十年》,在數年前預言了香港變局,不幸地在今天逐一應驗。2020年,他決定離開香港。2022年,他籌辦了英國香港電影節,推廣播放已被香港禁制的港產電影。 他相信這次離開,並不是放下某些東西,而是負上了額外的責任。因為那段共同經歷,令到不論離開或是留下的人,都已經成了一體。 「離開,並非想開展美好的生活或者美好的前途,並不是用一種移民的心態。...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