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韋雅蘭為漏稅下台 工黨內閣隨即改組 副首相韋雅蘭因被揭少付印花稅,在辭職信中承認失誤,強調無意逃稅或隱瞞,並已補交約四萬鎊。她感謝首相施紀賢及同僚支持,表示榮幸能由北部小鎮的年輕母親,走到政府高層服務公眾。施紀賢回信表示難過,仍視她為工黨重要人物。事件起於她出售與前夫及信託共同持有的物業,再以收益購買新屋。三名律師當時建議她只需繳標準稅率,後來才被稅務律師指出錯誤,因她與前夫仍輪流居於原物業並照顧兒子,稅務上仍算持有權益,需補稅。 外界質疑她一邊推動加稅政策,一邊卻涉稅務爭議,令其問鼎首相的前途受挫,工黨施政亦被批偽善。財相李韻晴將於11月公布延遲的秋季預算,面對通脹高企、生產力疲弱及債息創27年新高,財政缺口嚴重,勢必考慮加稅,引來民意反彈。民調顯示過半要求撤換李韻晴,近半要求改組內閣。首相府近期增設首席經濟顧問及秘書,被視為削弱李韻晴權力。...
收看節目 英國副首相韋雅蘭(Angela Rayner)仍未就置業衍生的問題,解答傳媒提出的疑問。 爭議涉及四月開始落實,英格蘭各地市政府有權向業主的第二間或以上居所,例如度假屋,加徵最多雙倍市政稅,以紓緩房屋短缺並增加地方政府收入。韋雅蘭將位於她所屬選區,曼徹斯特東部 (Ashton-under-Lyne)的一間物業﹐列作主要居所,而她的第二居所﹐就是為方便履行公職而入住﹐位於首相府附近Admiralty...
收看節目 秋季預算案11月底公布料有新税項 英國財相李韻晴宣布將於11月26日公布第二份秋季預算案。她強調經濟未崩壞,但勞動階層未能受惠,支出高企、前景艱難。外界預料或推新稅項,但國債息率升至27年高位,借貸成本增加,填補財政黑洞機會不大。 韋雅蘭認少繳釐印近4萬英鎊 外界預期預算案將加徵物業印花稅之際,副首相兼房屋大臣韋雅蘭被揭在5月購入第二物業時以首置計算,僅繳3萬英鎊印花稅,而非應付的7萬。她解釋首個物業因兒子健康問題由信託持有,按專家建議報稅,事後證實出錯並已通知稅局補繳差額。首相施紀賢在下議院力撐,稱她為澄清真相公開家庭狀況,但唐寧街拒絕透露她何時知悉錯誤。...
收看節目 ▌財富稅救工黨政府財困?英國副首相韋雅蘭(Angela Rayner)近期拍攝短片推廣中小型發展商,協助工黨達成建屋150萬間承諾,但同時被指誠信受質疑。她推動的雙倍市政稅政策,針對第二居所以紓緩房屋短缺,卻被揭發入住倫敦公務宿舍的稅項由公帑承擔,不受影響;另有報道指她在東南部購入80萬鎊度假屋,被批評與言行不一。其團隊澄清她有繳交約5000鎊市政稅。支持者認為僅兩項物業就被指控「物業王國」過火,且政策源自前朝保守黨。工黨執政逾400日,韋雅蘭民望低迷,僅優於施紀賢(Keir Starmer)及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經濟壓力加劇:通脹升至3.8%,能源國企未能降費、鐵路國有化下票價或續漲,公共財政赤字擴大,3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27年高位,財政缺口估計達200至400億鎊。若要維持財紀,勢必加稅。傳媒指政府或針對業主開刀,包括:要求出租收入繳交國民保險、取消高價住宅資本增值稅豁免、研究由賣方繳交新稅取代印花稅;亦考慮改革過時的市政稅制度,按樓價徵收0.44至0.81%稅率,每年增收35億鎊,但改革料需等到2029年大選後才有望落實。▌關押黎智英逾三年 陳詞完裁判日仍缺黎智英案辯方於本周繼續結案陳詞。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強調涉案161篇文章並無煽動成分,未達至削弱政府權威的程度,並重申新聞工作者享有較大言論自由,與一般公眾不同,否則《基本法》亦不會另行保障新聞自由。他指出串謀罪必須涉及協議實行違法行為,《國安法》前的協議不構成罪行,控方須證明法例實施後有新協議。辯方亦爭議控罪定義,強調條文只涵蓋「請求」制裁整個特區或中國,不包括僅鼓勵或針對個別官員,應採狹窄解讀。辯方同時質疑「從犯證人」張劍雄及陳沛敏供詞矛盾,指其可信性成疑,甚至可能受警方影響。針對政府修例被批誤導一事,辯方指傳媒角色正是促進多元討論,並非法庭需判斷對錯。對於文章是否帶敵意,辯方引用案例指出稱呼政客為「Idiot」並非不妥。新西蘭御用大律師M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