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超級大使館藍圖多處被遮蓋 中方須兩周內解釋中國申請喺倫敦皇家鑄幣廠舊址興建超級大使館,引起爭議。英國副首相韋雅蘭去信質疑藍圖多處被遮蓋,要求中方於8月20日前交代詳情並補交完整資料。當局須於9月9日前作最終裁決。多個港人組織及人權關注者連續周末示威,憂使館或成「秘密公安局」。智庫指政府須加稅補400億財赤智庫NIESR指,財相李韻晴須於秋季財政預算案加稅,填補逾412億英鎊赤字及預留100億緩衝。報告稱美國貿易戰、借貸利息升及福利削減失敗加劇財政壓力,舉債恐損信心,故須溫和持續加稅。施紀賢反對分析,加稅未明確表態,強調提升民生及減息減輕按揭負擔。失稅務優惠掀公司董事移居潮《金融時報》分析指,英國取消非定居居民稅務優惠並加稅後,出現公司董事離英潮。去年10月至今年7月,有3790人申報移居,較前年同期增近40%。4月新政策生效後情況更明顯,按年增幅高達104%。熱門移居地包括德國、阿聯酋及中國。英法實施非法移民移交「一進一出」英法移交非法移民協議曝光,實行「一進一出」原則:英國遣返一名非法入境者至法國,須接收一名難民申請成功機會較高者,並可在法國申請入英,費用全由英負責。首階段每周約50人,法方可拒收具風險人士。英國同時立法禁止在社交平台鼓吹偷渡,今年已有逾2.5萬人乘小船抵英,創同期新高。調查指媒體影響 約半英人支持零移民YouGov報告指45%受訪英國人支持拒收新移民並要求部分新移民離境,多因誤信非法移民多於合法入境。事實上,非法移民僅估算12萬至130萬,遠低於1,070萬合法外來人口。部分人特別針對攞福利、小艇來英及低技術移民,甚至有兩成人反對醫護移民。保護未成年人上網法例或礙公眾利益BBC調查指英國新社交媒體法例實施後,平台為避罰廣泛自我審查,連國會討論、戰爭與加沙議題也受影響。專家批評做法矯枉過正,或窒礙資訊流通。違規可被罰最高1800萬鎊或全球收入10%。現時用戶須證明年齡,否則無法登入或進入部分內容。示威支持巴勒斯坦行動 警方警告後果自負組織《巴勒斯坦行動》獲法院批准司法覆核,挑戰被列為恐怖組織的決定。《保衛陪審團》計劃周六示威,警方警告支持《巴勒斯坦行動》屬違法,或會大規模拘捕。周四已有三人被控違反反恐法,網站亦遭下架。逾50名學者聯署,促撤禁令,批評政府打壓言論自由,憂影響英國及海外校園。小型飛機急降伯明翰機場延誤航班星期三中午,一架原飛往貝爾法斯特的輕型飛機因起落架故障緊急降落伯明翰機場,機上3人受輕傷。事故導致跑道封閉超過6小時,超過25班航班取消,部分改飛曼城及中部機場,數千旅客受影響。跑道於晚上約8時重開,航班逐步恢復。男子持園藝工具被拘捕兼警誡曼城一名35歲男子攜帶園藝工具返回住所途中,被他人報警指其持有鋒利物品,遂遭警方拘留12小時。警方質疑其中一把工具是否園藝用具,並詢問「allotment」意思,期間拒絕其尋求律師協助。該男子雖同意`接受警方警誡,惟憂慮事件影響日後求職,現正計劃挑戰拘捕及警告決定,並申請取回被扣押工具。 ...

  • 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社會的壓抑氣氛不斷加深,公民自由逐步萎縮,甚至有論者直言「香港已死」。然而,我們於上月發布的《香港人權報告2024》,再次清晰而冷靜地指出,香港的人權狀況雖然嚴峻,但香港的公民社會仍在艱難中奮力抵抗,未曾放棄。 報告列舉了2024年香港人權狀況的六大趨勢,包括國安體制的進一步擴權、司法獨立受損、監控升級與跨境打壓、法律及行政要求武器化、和平集會的消失,以及文化與教育自由的嚴重受限。這份報告揭示的,不僅是香港政府如何以「國家安全」之名行壓迫之實,更指出威權管治如何逐漸滲透至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 市民的創意與堅韌性 然而,面對系統性打壓的沉重現實,香港公民社會並非全然被動。即使環境艱困,市民仍展現了強大的創意與堅韌性。 例如,在文化和藝術領域,當局雖然透過行政手段取消或限制各種文化活動、表演與展覽,但活動組織者和藝術家們沒有因此噤聲,反而繼續在限制下尋找舉辦活動的渠道和創新的表達方法。在活動被取消或被迫收回作品時,當事人勇於交待原因或聲明是受到「不可抗力」的壓迫,拒絕讓政治壓迫在暗地裡發生。雖然當局的施壓成功,但不代表人們因此而接受和屈服。每一次宣布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而取消活動,也是在嘲諷當權者的橫蠻無理。 公民參與方面,儘管政府成功令大型示威消失多年,報告指出,這種寧靜背後是非正式渠道及預防性審查所造成的無形禁令。然而,這並未完全阻止市民參與公共事務。小型的抗議行動、堅持於六四當日在街頭以隱晦的方式進行悼念。香港的在地市民仍在必要時刻,勇於行使集會和表達自由。 司法層面也有振奮人心的例子。雖然政府透過收緊法律援助、要求敗訴申請人支付高額的訴訟費用,企圖打擊具公眾利益的司法訴訟,但仍有不少律師和市民堅持透過法律途徑維護基本權利。儘管面對高度風險和惡意騷擾,他們仍持續向法院提出訴訟,公開挑戰政府可能濫用行政權力的做法。這種堅持不僅保留了司法獨立的火苗,更是盡力在本地法制中,確定權利的保障和政府的責任。...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