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英國外交部新一份《香港半年報告》出爐。 有別於過往《報告》前言,外相卡梅倫在他首份《報告》中,第一次表明重視移居英國的香港人社群,更派定心丸,指會保障他們的安全。 卡梅倫指香港政府試圖境外執行《香港國安法》,警方為遏制行使表達自由權利,去年懸紅通緝13名海外人士,當中有人目前定居英國。卡梅倫強調《香港國安法》在英國並無效力,英國與香港或中國目前亦無有效的引渡協議,英國不會容忍任何外國勢力意圖恐嚇,騷擾及傷害在英國境內人士。 英國政府將有何行動,請收看EP90《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在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的路易士老師,在綠豆寫專欄,引來了讀歷史的莫宜端的興趣,想知道在英國,孩子是如何學歷史科。細問女兒,才發覺老師會將學生的個人經歷與國家的歷史連結,比起在香港的課程有趣得多。而令莫宜端長知識的,還有歷史不只讀英國歷史,竟有被殖民前的西非小國歷史,引起莫宜端對歷史課如何塑造學生世界觀的思考。萬一有缺口,誤解和偏見,往往在這裡萌生。

  • 收看節目 難得有香港劇團山長水遠來英演出,莫宜端在友人的熱心幫助下,一家人出城,參加了這個可說是「香港人打氣活動」。身處英國,但放眼盡是香港人,舞台上說的是熟悉的廣東話,就是這樣,莫宜端過了「又喊又笑」的一個晚上。感動的不單是台上一個又一個香港故事、勾起了莫宜端對家人的想念,還有在英港人這群體的連結,說實是互相療傷的過程。▌[英倫筆端]作者簡介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

  • 收看節目 現時在國會下議院的議員,是在2019年12月選出,任期五年,至明年12月17日,而下一屆大選亦不能夠遲於2025年1月28日舉行。以今屆保守黨政府已執政13年,近期經歷多次動盪,去年有派對門、短命首相、迷你預算案等危機,令保守黨民望持續低沉,長期比在野工黨落後20%以上。首相辛偉誠支持度,亦處於上任以來最低。不少分析已經預告保守黨會在下次大選中,失去執政地位,選擇何時大選,可能成它為反敗為勝的關鍵。不少估算最初都認為,明年10月會是選舉好時間,距離現在大約一年;但近期有民意調查顯示,四分三受訪英國國民希望,明年五月舉行大選。在英國持BNO簽證的超過10萬港人,將會經歷的大選,可能比想像中更早來到。由在英港人組織Vote for Hong Kong(V4HK)籌組的「V4HK 2024」行動,就鼓勵移英港人積極參與投票,把香港人關心的議題帶入英國議會。合資格投票的香港人,準備好了嗎?...

  • 收看節目 申請了BNO簽證的人,有超過12萬人已經抵達英國。連同在英國獲批申請的人,有超過15萬香港人已經在英國展開新生活。這麼多人來到英國,面對生活上不同的挑戰,他們的近況又如何?近期英國利物浦大學做了一個較為廣泛,有關移英港人情況的網上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了超過1300個香港新移民。發現他們近八成人有高等教育學歷,超過七成已婚或同居,五成多人有子女。他們離開香港的原因,以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而在移民過程當中,他們都面對不同壓力;首五位的壓力來源分別是搬新屋、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財政壓力和移民後要發展新事業。值得留意的是,只有兩成受訪者認為,失業會為他們帶來壓力。談到發展事業:💡 有30%受訪者表示自己在英國有全職工作💡 18%受訪者做兼職或者自由工作者💡 有超過17%人,表示正失業💡 再細心看他們的職業分布,在香港當管理層或專業工作的人,來到英國做回同樣階層的工作,只有三分之一或者一半💡...

  • 這個暑假,我和外子都要上班。我工作的崗位其實是容許我們請假的,但跟老師不同,寄宿學校仍有宿生在,除了起居飲食、社交娛樂,我們也要提供適切的各種訓練,讓他們的溝通能力不會因為宅在宿舍而停滯或倒退。可以投放多些時間跟學生在宿舍和社區參加活動,也令我對這個夏季的任務充滿期待。而丈夫的韓裔老闆暑期回鄉,他有責任駐守大本營。所以,眼看本地朋友趁暑假road trip,又或衝去熱浪澎湃的南歐,甚至飛到香港探親,我們只有羡慕的份兒。沒有四處遊歷,反而多了機會欣賞孩子的好。怎麼說呢?丈夫是大管家,很細心地安排少男少女承擔不同的家務,又囑咐他們外出踢波記住關妥門窗、哥哥要照顧妹妹諸如此類。青春孩子有時給你一個臭臉,但每天回家總會見到任務完成,我倆回家終於可以做監督,檢查一下衣服有沒有乾透、吸塵機有沒有放好。老懷安慰。另外,做娘親的也有機會自肥。來英一年多,我們老了,少男少女也成長了,兩者同為大遷徙的同路人。比起未移民前,現在時常聊天。不是家長「盤問」子女,更多是夫婦倆多分享在新地方新工作新教會開心和激心的事。當我開始拿起鑊鏟的頭幾個月,平日不喜我嘮叨、很易反白眼的少男,從沒講過一聲媽做的菜難食……其實,心裏很感動。很明顯他怕傷害老媽子的心,只是含蓄地說「ok啊」。直至有一天,我忍唔住說:「講真,味道唔妥、太熟太燶,可以講架。It’s okay to be not okay!我講啲餸菜。」不擅辭令的少男很激動的說:「其實唔只OK架。我真係沒有投訴,好食呀!」娘親的心真的甜到漏。而寡言的哥哥,自始可能不想我再旁敲側擊他的OK有何含意...

  • 收看節目 在現代社會,規矩、守則和法律如何被政權解釋、詮釋並利用,成為了權力博弈的重要議題。以香港為例,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一個名為「香港解密」的網站上線,公開示威者、記者、教師等人的個人資料,令不少人被「起底」。然而,當時香港政府似乎對此束手無策,私隱專員公署表示,由於網站在俄羅斯註冊,根據當時法例無法追查或要求下架。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法律條文逐漸被修訂以適應新形勢。2020年,香港立法會通過修訂「反起底法」,賦予私隱專員發出「停止披露通知」的權力,並且該條例具備域外管轄權,即使行為發生在境外,也能進行追究。這表面上是一個進步,使得政府可以更有效應對網絡上的「起底」行為,但同時也引發了對法例如何被政權利用的質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學術研究表明,「香港解密」網站並非單純的俄羅斯網站,反而可能與中國內地有密切關聯。該網站使用普通話拼音的程式碼和中國用語,並且中國媒體和法院也在宣傳這個網站,鼓勵轉發。這讓人懷疑該網站是否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持或協助。修例後,私隱專員的權力有所擴大,並已經向多個平台發出大量「停止披露通知」,大多數海外平台也遵守。然而,如果海外平台不合作,執法仍然困難重重,需依賴司法互助。而當局能否有效應對這些挑戰,還有待觀察。法律的執行往往取決於政權的解讀和詮釋。即便條文看似完備,實際執行中的漏洞和國際間的合作難題,可能削弱法律的效果。這使得法律的真正目的是保護私隱還是針對特定群體,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法律的應用與執行,既反映了權力的運作,也揭示了政權如何在新時代下利用法律達成其目的。

  • 收看節目 不少香港人在反修例事件後離開家鄉,前往海外重新開始。對許多人而言,離開並不意味著可以輕易放下那段歷史,反而帶著一種使命感,希望將經歷傳承下去。KK是一位在2021年移居英國伯明翰的香港人,她感到有責任為香港人在海外舉辦集會,讓更多人了解香港發生的事。KK回憶起2019年7月21日元朗的事件,當時白衣人隨意攻擊市民的畫面讓她不再信任香港政府,最終決定離開香港。來到英國後,KK開始籌辦集會,她認為在英國有空間可以繼續做這些事情,是她的責任和使命。她在第一次集會中遇到了一些挑戰,如設備不足、聲音不夠響亮,但她深感到港人對集會的熱情,即使後排聽不到,大家依然積極參與,這讓她深受感動。隨著時間推移,KK和她的團隊逐漸適應了集會的籌辦工作,但也開始面對來自「小粉紅」的騷擾,這使得他們在安全方面變得更加謹慎,開始安排義工觀察周圍環境,並提醒參加者戴口罩保護自己。KK感到,雖然來到英國,但還是需要面對一些在香港曾經遇到的挑戰。集會的形式和目標也是KK和她的團隊經常討論的話題。如何平衡讓本地人了解香港的現況與保持港人之間的團結,成為他們的難題。她發現,雖然移居英國的香港人越來越多,但參加集會的人數卻並未顯著增加,這讓她反思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和支持。KK最終希望透過集會將香港的故事傳承給下一代,不僅僅是香港人,也包括英國的本地人。她認為,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像播下的種子,可能在未來某天發芽,並延續香港人爭取自由和正義的精神。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