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州一市的選舉,共和黨總統特朗普支持的候選人大敗,民主黨年青一代領袖冒起,反映美國選民不滿特朗普治下百物騰貴,生活成本日益難以負擔,令許多一度支持特朗普的搖擺選民,投票給民主黨以示抗議。白宮若無法平息這股民怨,來年底國會中期選舉,共和黨恐怕會失去眾議院多數議席。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指,他自己不在候選人名單上,以及聯邦政府停擺,是這次兩州一市選舉共和黨落敗的原因。不過,弗吉尼亞州就在首都華盛頓旁邊,住了大量聯邦政府僱員,他們是最受聯邦政府停擺影響的一群,但這個州的州長選舉結果顯示,共和黨候選人以雙位數字的得票率差距落敗,與遠離首都的新澤西州相似,顯示聯邦政府停擺並非左右選舉的重要因素。 至於說特朗普自己不在候選人名單上,惟落敗的兩個州長候選人都是高舉特朗普旗幟,以特朗普的口號和政策作招徠,結果卻落敗,且其得票率與特朗普目前在該州的民眾滿意度(大約四成)非常接近,遠低於特朗普二度勝選時在該州的得票率。顯示有為數甚多的中間選民,因為對特朗普施政不滿而改投民主黨,藉此向執政共和黨發出警告。 「可負擔生活」成必爭之地 如果說聯邦政府停擺並非左右選情的關鍵,中間選民不滿特朗普施政表現才是,這些選民最不滿的是什麼?兩州一市的選舉提供了清晰答案,便是選民最不滿的是政府控制通脹不力,過去一年物價顯著上升,加上大城市的樓價和租金日益脫離可負擔水平,令受薪一族感到生活成本難以負擔。民主黨在兩州一市勝出的候選人,核心競選議題就是「可負擔生活」 (affordable living),有別於過去以攻擊特朗普治下婦女失去墮胎權、少數族裔和性少眾群體受迫害,作為動員民眾投票的主要議題。 紐約市市長選舉結果,讓華爾街眾金融大亨吃驚,民主黨左翼34歲政客曼達尼(Mamdani)突然冒起,打出凍結租金、巴士免費、公費托兒、市營雜貨等討好民眾的福利政策,倡議向富人加徵稅項,被標籤為社會主義者,走典型的加稅派福利路線。他還是一個聲援巴勒斯坦、在非洲出生的穆斯林人,結果得票過百萬,以逾五成得票比率擊敗長期主政的前紐約州、在民主黨初選落敗後以獨立身份出戰的科莫(Cuomo)。這個結果突顯了「可負擔生活」訴求有強大號召力,而曼達尼精於運用網絡信息為選舉宣傳的手法,也教眾多政壇老手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