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非常手段就可為「北部都會」添加「新引擎」?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北都成為重中之重﹐被形容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報告更獨立成章介紹加快北都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李家超提出以新的專屬法例增加政府權力﹐可簡化法定程序﹐修改土地發展規模,為園區公司設毋須經立法會審批的「專項撥款渠道」等。《施政報告》寫明要簡化行政程序「拆牆鬆綁」﹐加快北都發展,其中包括提出由「價高者得」招標方式,轉向「產業綁定」方式甄選企業進駐。想知道北部會區發展為何對特區政府重要,請收看《兩邊走走》EP163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董建華年代提出的高官問責制仍存在嗎?特首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第二章,就提出強化治理體系,而新政策是增設「部門首長責任制」﹐即在政治問責制之外﹐對執行行政指令的公務員系統增設懲處機制。機制可以最終對涉事嚴重的部門首長,勒令退休以至革職的懲處﹐而新機制下的調查結果,不一定會公開。想了解新設的「部門首長問責制」帶出甚麼管治問題,請收看《兩邊走走》EP163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施政報告再谷「北都」「拆牆鬆綁」綠燈全開特首李家超在最新《施政報告》中宣布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形容為經濟「新引擎」,並以專屬法例賦權,簡化程序、改動土地規模,並設「專項撥款渠道」。招標方式將由「價高者得」轉為「產業綁定」,並引入直接批地、分階段補地價等措施,另會推出優惠政策包,吸引高增值產業落戶。報告提出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以低密度設施先行「預熱」地區。決策架構亦提升,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由財政司長、政務司長及財政副司長分別領導,爭取明年有初步進展。李家超強調三年已鋪墊,現時進入加速期,否認「特區中的特區」之說,稱會分工避免權力過度集中。樓市方面,業界建議如「購房資金通」、放寬印花稅門檻及重推租置計劃均未獲採納,僅把投資移民的物業門檻降至三千萬元。政府亦提出 11 項支援中小企措施,包括延長「融資擔保計劃」、減收水費排污費、預留三百億元加大工程開支等。學者認為除北都外,政策欠新意,經濟仍依靠出口與發債支撐,私人投資及消費復甦乏力,明年形勢或更嚴峻。▌「責任制」又加一重 公務員勢成問責目標?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增設「部門首長責任制」,除政治問責外,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體系的行政問責。新機制下,部門若出現嚴重或系統性問題,將由獨立於政府的「公務員敍用委員會」調查小組負責,最嚴重可勒令首長退休或革職,結果不一定公開。李強調此舉是制度化、系統化,讓責任更清晰,避免推卸。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隨即會見團體並致函全體同僚,重申要「做實事、做成事」,全力支持特首。制度背景包括今年先後爆發的皇后山食水含瀝青及物流署冒牌樽裝水採購風波,皆引起社會質疑官員問責不足。財庫局局長許正宇證實,物流署署長陳嘉信已停任,被視為新制的首宗案例。過去重大事故如南丫島海難,可由獨立調查委員會或立法會專責委員會公開調查結果。相比之下,新制度或不公開調查,惹來「高官卸責」疑慮。李家超強調,若有人因此擔心而選擇離開,「便無資格做部門首長」。學者劉兆佳則認為新制有助政治任命官員更好駕馭公務員,確保施政貫徹。▌特朗普訪英獲款待 科企進駐關稅未解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到英國進行國是訪問,17日獲英王查理三世於溫莎堡以黃金馬車、檢閱儀仗隊及高規格國宴款待,場面盛大,突顯皇室軟實力。訪問期間,英美簽署科技合作協議,涉及1500億鎊投資,料創造1.5萬職位。黑石、輝達、微軟、Google及OpenAI等美企巨頭承諾在英國大規模投資,推動人工智能及量子電腦發展,其中微軟承諾300億鎊、輝達部署12萬枚AI晶片,Google再投資50億鎊。英美亦合作推動核能,興建小型反應堆,並在加密貨幣領域加強合作。不過,首相施紀賢近期內憂不斷,副首相韋雅蘭因逃稅下台、駐美大使文德森涉與愛潑斯坦往來被辭退,顧問因失言辭職,內閣士氣受挫。經濟上,七月錄零增長,通脹3.8%,食品價格高企,OBR或下調增長預測,財相李韻晴將面臨加稅壓力,施紀賢民望低迷,傳媒形容首相地位岌岌可危。外界雖視美國投資為利好,但前副首相克萊格批評英國依賴美國如自毀長城。特朗普此行未能爭取鋼鋁關稅下調,雙方亦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有分歧。倫敦及溫莎爆發反特朗普示威,有人因投影其與愛潑斯坦合照被捕。倫敦市長簡世德撰文指,英國應維持美英關係,但亦要敢於批評特朗普分化社會、違背西方價值。...
收看節目 施政報告中力倡「改革」「發展」有何意義?李家超公布上任以來的第三份施政報告,標題是「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他一開始就明確表明,這份報告是回應今年七月中共中央三中全會議決,對香港要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指示。李家超對指示提出的新措施包括:建立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吸引國際黃金現貨在香港庫存;另一項「改革新措施」,是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圈,以及強化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想知道施政報告其他措施,和外界有何評價,請收看EP115《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李家超:劏房正名「簡樸房」 李家超在周三發表了其上任以來的第三份施政報告,強調「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他回應中共中央的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措施,旨在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這些措施包括建立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圈,以推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此外,他還強調強化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並提升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供應。 李家超亦提出改革香港的房屋政策,計劃立法規管劏房租賃,並推動「簡約公屋」和「簡樸房」的發展,期望在未來五年內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同時,他也提出放寬按揭貸款條件的措施以穩定樓市,但市場對此反應平淡,認為措施影響有限。 此外,李家超也提到了一系列推動教育、科技和旅遊的政策,宣布成立多個委員會和工作小組,並強調香港將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擴展經貿網絡,尤其是在東盟國家。...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是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雖然在房屋供應上做出成績,就取締劏房也交了可行建議,但仍未能聚焦應對當前香港的三大挑戰,因而無法對症下藥,制訂振興經濟民生的良策,讓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重拾信心。 評價一份施政報告,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盈餘山積,那只需看政府怎樣花錢,錢是否用在市民最著緊之處,是否用得有智慧。但如今香港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移民潮導致大批專業精英流失、中美脫鈎等因素觸發內地經濟蕭條連累香港、傳統支柱產業褪色新經濟引擎卻欠奉,在這三大挑戰夾擊下,香港的經濟與民生陷入嚴峻危機,這時候衡量一份施政報告,就要看它能否正確斷症,進而對症下藥,讓市民大眾對前景重拾盼望。很遺憾,從這個角度看,今年的施政報告並未達標。 社會環境難吸納國際人才 先說移民潮帶來的衝擊:李家超上任之初,已知道這是巨大危機,迅速推出了多個輸入人才計劃,今年施政報告盤點成績,說「至今共收到超過38萬宗申請,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這個數字雖然不俗,但相比移民離港人數仍遠遠不及,所以政府也承認,「未來五年,各行業人力短缺估算約18萬人」。 除了數量上的不足,質量問題也必須關注,過去兩年港府成功吸納的,絕大多數是內地人,這些新來港人士或會帶來一定的資金和技能,但卻欠缺國際都會發展所需視野和經驗,而且不少視香港為跳板或中途站,最終目的是把家人和財富都搬到海外。因此,特區政府若要聚焦於彌補人才流失,就不能只看輸入總量、只靠內地供應,必須著眼於吸收海外人才,尤其要設法鼓勵已移居海外的港人回流香港。 要吸收海外人才和鼓勵港人回流,單靠物質待遇並不足夠,開放自由的社會環境、不受審查的資訊流通,以及面向國際的優質教育,均極其重要。遺憾的是,香港特區政府雖對外強調社會已回復穩定,但假維護國安之名進行的種種政治打壓沒有半刻消停,針對傳媒工作者、學者和公民組織的政治抹黑與滋擾仍無日無之;學校奉命推行「洗腦式」愛國主義教育;民間人士批評政府動輒被檢控,整個社會仍處於白色恐怖氛圍下,這樣的社會環境若維持不變,特區要吸納國際人才或鼓勵港人回流,便極難取得成效。 突顯香港與內地不同之處...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68 集|2023.10.27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史上最長施政報告,但內容側重國安、人口政策,成效亦被質疑;英國大選日期未有定案,隨時出現移英港人準備好?今集內容:01:50 史上最長氣施政報告04:35 多項愛國、國安措施上馬07:40 人口政策多箭齊發所為何事?23:50...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仍然是以巴局勢持續緊張。以色列軍方聲稱已作好準備,地面部隊隨時可攻入加沙,激戰一觸即發;而哈馬斯在國際壓力下,先後釋放了四名人質,仍扣留二百多名人質;埃及與加沙邊境終於局部開通,部分救援物資得以進入加沙,但燃料和食水仍非常缺乏。此外,中美關係有緩和跡象,中國外長王毅將出訪美國,為下月在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合峰會作準備,外界預計中國元首習近平將親自出席,並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至於香港方面,特首李家超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改善經濟及民生的措施。 以色列欲切斷與加沙聯繫 以巴局勢持續緊張,國際社會密切注視雙方的行動。以色列一方遲遲未有發動地面進攻,只不停空襲加沙多處,外界起初以為以色列在一邊部署進攻,一邊透過盟友循外交渠道營救人質,但隨著時間過去,開始有一些分析指,以色列政府一直舉棋不定,是由於政壇嚴重分裂,在哈馬斯發動突襲後,內塔尼亞胡表面上獲得包括在野反對黨派的廣泛支持,但只要他一步走錯,就會被迫承擔疏於防範遭受突襲,以及營救人質任務失敗的責任,以色列政府未來由誰主導,充滿不確定性。 《金融時報》於20日報道,以色列國防部長Yoav Gallant向國會外交及防務委員會表示,在軍事行動結束後,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生活將不再有任何責任,另一名官員形容,以色列將像切斷臍帶那樣,不再為加沙提供電力或工作機會,日後連接加沙與以色列的通道也不會再開放。以色列國防部長說,針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分三階段,首階段包括空襲和地面行動,旨在癱瘓恐怖分子和摧毀哈馬斯的基建;第二階段渉及激烈程度較輕的打鬥,旨在鏟除加沙境內一些反抗據點,而第三階段則是移除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生活的責任,建立新的保安現實。 以國農業部長在同一場合說,以色列將於加沙區內建立緩衝區,禁止加沙居民接近以色列邊境。此一說法令外界想到,以色列可能想效法南北韓分界線那樣,在南部加沙地區及北部與黎巴嫩接壤地區,設立無人可進入的軍事禁區,作為與敵對武裝組織分隔的緩衝區。至於以色列切斷與加沙聯繫後,加沙的二百多萬巴勒斯坦人如何謀生、可否自由離境等,全是未知之數。...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59集|2023.8.2501:12 施政報告建議千奇百怪01:49 行會成員加入討論搞夜市04:44 環境局長表示會繼續食日本食品05:20 日本當地對香港禁水產入口反應16:20《願榮光》案律政司取得上訴許可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