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妹島和世於2010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兹克獎,為日本第一位受獎的女性建築師,她的作品之前在《相印集》也介紹過。今年我重回金澤再到這座妹島和世的 21 世紀美術館,有另一種感覺。 她以一個海島型的概念來設計這座美術館,利用圓型將不同的展區集中在內部,而且最外圍並非實牆,而是透明的玻璃落地窗,讓此美術館猶如透明飄浮的大扁圓島一般,從外面環境也能對美術館內部的活動一目了然。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為主要建築材料設計,以光投射入虛與實的空間。但妹島和世以玻璃隔離內與外,整個美術館從內到外都是通透,自然陽光直接進入美術館內,呈現不同的明與暗空間。 本輯的黑白相片相信能顯示出光與影的關係。 21世紀美術館是對平民大眾是開放的,每期展覽也不一定由著名藝術家為主導,公開接受不同級別的藝術家申請展覽,不是曲高和寡的藝術,而是與民同樂的美術館。是以參觀民眾極多。 ...

  • 日本在二十世紀金澤出了兩位重要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和鈴木大拙。西田是京都學派創始人,而鈴木是著名的日本禪僧、哲學家及文化使者,他在將禪宗思想介紹到西方世界方面貢獻卓著。西田死後安藤忠雄在石川縣建築了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而另一位日本建築師谷口吉生則在金澤市設計鈴木大拙博物館,2011年開館。 谷口吉生創造出一個靜謐而和諧的空間,與禪的精神相呼應。博物館內部展示了大量鈴木大拙的手稿、書信、著作及生平事跡,並設有專門的禪修空間,供人們靜思與反省。館內有「玄關棟」、「展示棟」、「思索空間棟」以及「水鏡之庭」、「玄關之庭」,配合鈴木禪的思想。 不過從建築角度來看,我覺得安藤忠雄的西田館更能表達哲思與空間的關係;以禪的精神觀看,台灣姚仁喜的農禪寺似乎將禪思想和建築配合得更好。 西田哲學館和農禪寺也曾在相印集介紹過。 ...

  • 京都是古城,有上千所佛寺。要到京都必由京都火車站,即京都驛出入。這座1997年建成的超現代宏大建築物,似乎和有幾百千歷史的佛寺有點格格不入。 京都驛是日本建築大師原廣司設計,為鐵骨和鋼筋混凝土構造。京都是日本重要的交通網絡:日本火車(JR)、新幹線和地鐵絡繹不斷,每天出入人數不知凡幾。但京都驛不只是火車站,事實上是座龐大現代化的百貨商場:酒店、似乎有數不盡的食肆:壽司魚生、抹茶雪糕、鐵板燒、拉麵店等等;同時是美術館,空中花園。 京都驛不止於此,建築物本身也值得花時間欣賞。我每次到京都,必在火車站內流連忘返!因為我相信這座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火車站! ...

  • 伊東豊雄——2013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與安藤忠雄同樣是日本享譽國際的日本建築師,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深刻的建築哲學而聞名。為台灣人最熟悉的是台中的國家歌劇院。 伊東豊雄設計的「三朵蘑菇」公廁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用,其位於代代木八幡宮入口處的樓梯旁,顧名思義,廁所正猶如從代代木八幡宮森林中誕生的三朵蘑菇。三間獨立的公廁,分成男廁、女廁與無障礙廁所,並有一條相互連通的小路、消除空間死角,加上夜晚時,燈光會從屋頂透出,猶如點亮樹林的三盞燈。 他的作品不僅注重形式的美感,還深入考慮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他成功地將建築設計與自然環境結合,並以此為基礎創造出舒適的公共空間。透過這個公共廁所,伊東豊雄希望挑戰人們對公共設施的傳統認知,即公共廁所不必僅僅是一個功能性的空間,而可以成為一個提升生活質量的場所。 ...

  • 好友回應上周東京公廁相集: 「日本人做事的認真,讓人驚嘆,竟把本是平凡的公廁變得不平凡,其實核心構思是對使用者的重視,也是對人民的愛護。」 電影《Perfect Days》(香港譯作「新活日常」)説日常生活的樸實無華,我先談一段在日本親身經驗的小故事。 今夏在日本金澤,下午坐計程車回酒店,途經一小路,有一年約8、9歲日本男孩想過馬路,計程車司機停下來,讓小朋友過馬路,但小孩揮手請司機先行,司機再示意孩子先過,不過小孩仍請計程車先開走,如此互讓三次,結果司機和男孩以猜拳決定。 最後,小孩子勝了,互相微笑,男孩恭請司機先走。這樣公民互讓的事,我從未在任何地方遇到,也相信只有日本人從小開始的公民教育才有這樣的人民素質。 見於微小...

  • 2023年的日本電影《Perfect Days》(香港譯作「新活日常」),由德國導演雲溫逹斯(Wim Wenders)執導,日本影帝役所廣司主演。故事情節簡單至極,役所廣司飾演一位公廁清潔員,每天到東京不同的公廁進行清理,展現他樸實無華的日常生活。 影片中的公廁不是虛構的場景,而是實際位於街道上的公廁。這些公廁是東京涉谷區政府與財團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設計的「東京公廁」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邀請了16位日本及國際頂尖建築師參與,興建了17座公廁。 儘管電影的故事情節簡單,但建築公廁本身卻頗具挑戰。公廁看似僅是提供方便的場所,似乎對美感和環境的配合沒有任何要求。然而,日本的文化與藝術在此方面卻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不同著名建築師的手中,公廁可以變成一件實用的藝術作品。 隈研吾是眾多獲獎建築師之一,上周我介紹了他的作品——村上春樹圖書館。木材是他設計中的主要元素,因此,當我們從遠處接近這座公廁,看到它的木板結構,就能夠辨識出這是隈研吾的作品。 ...

  • 不明白為什麼村上春樹到現今仍沒有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多次被提名都失敗。月前到東京早稻田大學參加會議,才知道村上春樹是這日本最著名私立大學的畢業生。 2021年10月才開幕的村上春樹圖書館是由日本國際級建築師隈研吾設計,正式名稱為「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 The Waseda International House of...

  • 京都曼殊院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區,隸屬於天台宗,成立於平安時代初期,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本尊阿彌陀如來、開基(創立者)為八世紀的最澄,日本天台宗的開創者 曼殊院也被稱作「竹之內御殿」、「竹之內門跡」,和青蓮院、三千院、妙法院、毘沙門堂並稱天台五門跡。曼殊院以其意境深遠的庭園、精美的佛教藝術以及悠久的學術傳承而聞名。 曼殊院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平安時代的和式建築與後期的江戶時代元素,使其獨具風格。寺廟內的主殿是主要的拜佛場所,內部裝飾以精美的佛教畫作和雕刻聞名。特別是曼殊院的障子畫,呈現出靜謐的自然風光,充分展現了「物哀」的美學思想。 曼殊院的庭園設計也非常別具一格,秉承了枯山水的理念。庭園內的石頭、沙子及植物皆以隱喻的方式展現了佛教的哲學,讓人感到心靈的平靜與安寧。庭院中的各式花草時令變化,不僅提升了審美價值,也反映了自然與生命的循環。 ...

  • 上星期六到荷蘭海牙參加一個紀念香港雨傘運動十周年的活動。主辦單位從荷蘭政府文物保護局借來雨傘運動的各種物件,展品佈滿兩層樓。這些東西全部是運動後搬到荷蘭保存,每項展品對曾在那79天在金鐘、銅鑼灣和旺角流連的我們,都挑起無數回憶和感受。十年如流水過去,香港亦已淪陷,再也不能回到雨傘運動的時候。 79天的佔領是香港獨一無二的社會運動, 之前從未有過,相信以後也不會發生。 紀念雨傘運動十周年的活動在世界不少地方舉行,海牙只是其中一個。這些展品、相片和書籍是我們香港人集體回憶的重要部分,我們是不會忘記的! ...

  • 等持院,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北區,是臨濟宗天龍寺派的寺院,自1334年由著名的禪僧兼政治家後醍醐天皇設立以來,便承載著豐厚的歷史與文化意義。寺院的成立初衷是為了供奉已故的親人,並通過佛教理念引導世人,這一精神延續至今,成為了無數信士膜拜的聖地。 隨著時代的推移,等持院逐漸成為了許多顯赫人物的安息之地,尤其是在平安時代與鎌倉時代之間,許多武士與貴族選擇在此安葬,以求靈魂得到永恆的平靜與安息。等持院也因此被尊為足利將軍家的菩提寺,其中收藏有足利尊氏的墓與足利歷代將軍的木像,這些文物見證了過去朝代的興衰與文化的延續。 等持院的建築風格秉承了日本傳統佛教寺廟的設計理念,院內設有庭園與各式建築,例如本尊釋迦牟尼佛的殿堂,設計精巧,彰顯了禪宗的簡樸與深邃。該寺的山號「萬年山」、開基足利尊氏及初代住持夢窗疏石的名字更具有歷史意義,標誌著該地的傳承與價值。 夢窗疏石,這位活躍於鎌倉末期及室町初期的著名佛教僧侶,不僅以其深厚的佛學修為著稱,還是一位才情出眾的詩人與作庭家。他自號「木訥叟」,被尊稱為「七朝帝師」,這充分體現了他在當時社會的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夢窗疏石在建仁寺向無隱禪師學習後,成為元朝渡來僧一山一門禪師的首座弟子,並承繼了淨智寺高峰顯日之法,創立了夢窗派。 夢窗疏石在等持院的修行不僅促進了佛教的傳播,還推動了園藝藝術與詩歌的發展。他所創作的庭園不僅是視覺的饗宴,更融入了禪的理念,使其成為禪者靜思修行的理想場所。而他的詩歌作品則用字簡潔有力,體現了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體悟。 我參觀等待院實在不合時節,沒有櫻花、紅葉和白雪,但因為這不是平常遊客所到之地,在這個陽光燦爛的上午,只有數位遊人,可以讓我單獨領悟禪宗之寧靜境界,暫時忘卻一切煩憂。 (部分內容來自不同網站)...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