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三國演義》,或多或少會同情漢獻帝:有心做好君主,無奈時不予我,最後變成一條「柴」。近代的還有光緒帝。英國歷史上也有一位類似的,他是亨利六世(Henry VI)。當然,要了解玫瑰戰爭,也必須了解亨利六世,因為他統治期間主要受到玫瑰戰爭的影響。但更想說的,是他曾被廢黜(deposed)兩次,不可說不淒涼。生不逢時亨利於1421年12月6日出生於溫莎城堡。在英法一百年戰爭中大放異彩的父親亨利五世(Henry V)去世後,亨利於1429年於西敏寺加冕為英格蘭國王,當時他年僅七歲。年幼登基的國王大多數都沒好下場,因為一定要面對其他權臣。像康熙能扭轉乾坤的,真是少數例子。當時實際統治英格蘭的,是一個攝政會,直到1437年,16歲的亨利六世才被認為已經足夠年長來治國。即使亨利六世終於執政,但權力胃口已養大的貴族仍渴望繼續掌控權力,他們試圖操縱亨利,以獲取自身利益。然而,亨利六世情況更為惡劣的是,他還要兼顧法國這另一盤大棋。法國軍隊在聖女貞德(即「奧爾良的少女」)的激勵下,士氣大振。貞德幫助查理七世在1429年奪回奧爾良,並護送查理前往蘭斯(Reims)加冕,這讓查理七世成為了法國的合法國王。但亨利六世透過母系繼承,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國王。為了象徵著英格蘭對法國王位的正式宣示,他於1431年在巴黎的聖母大教堂加冕為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當時他才剛過十歲生日。然而英國最終失去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法國的加冕並未為亨利六世帶來實質上的權力和控制。 悲劇一生亨利六世的性格是怎樣呢?他是一個虔誠的人,但始乎不太適合當管治者。他不是對政務太有興趣,也無法阻止宮廷內的權力鬥爭。也許,亨利六世的父親太成功,令到英國國王同時也是法國國王,對法國的輝煌勝利仍然鮮明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但亨利六世並不「好打」,一來沒有他父親那樣魁梧的身材,他也不擅長任何體育活動、在馬上的長槍比武不是他那杯茶。亨利六世愛和平,關注的是保護教會和實現國際和平,這跟他父親在戰場上展示的王權和威嚴形成鮮明對比。不過打仗是要錢的,愛和平的亨利六世卻繼承了一個因戰爭而財政緊張的國家。他在議會會議上的沉默、樂於寬恕和容忍政治對手的態度,引起了他的支持者不滿,特別是他放棄部分法國領土以緩解外部緊張局勢,此舉在國內並不受歡迎。貞德等人開始削弱英格蘭對法國領土的控制,亨利六世最終在1450年失去諾曼第,其威望和權威急跌,3年後他精神還崩潰,翌年約克公爵理查(Richard Plantagenet)被任命為護國公,處理政事。1955年亨利六世雖然康復,但約克派(House of York)和蘭開斯特(House of...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