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史蒂芬大教堂 (Szent Istvan-Basilika)是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內最大的教堂,於1851年開始建造,到1905年才完工,屬於新古典和新文藝復興式建築,比起之前聖奧斯本和克拉科夫的大教堂,聖史蒂芬大教堂不算是古老。 教堂內部以金色為主調,滿佈宗教璧畫、聖人雕像和圖頂的上帝及諸聖的畫像,當然是金碧輝煌,不過給我一種堆砌的感覺。教堂內有不少匈牙利王族和主教長眠於此。 從教堂外型到內部,我覺得是模仿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不過教堂外的雲石圖案廣場甚為壯麗。大門上寫的拉丁文 EGO...
協助安藤忠雄建築台中亞洲大學美術館的台灣建築師姚仁喜,是去年才完工的台南藝術大學校園內漢寶德紀念館的建築師。我在相片集已介紹過他在台北北投的農禪寺,對他簡約莊重的佛寺院設計極為欣賞。台南藝術大學創校校長漢寶德,被視為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啟蒙者,影響台灣建築界至深。姚仁喜是他的高徒,負責設計為老師而建立的紀念館。正立方體的建築物,與其說是發展他老師漢寶德的人文素養建築思想,不如說是承受了安藤忠雄的幾何圖形空間和光影變化的理念,甚至清水混凝土的極簡構築,相信也來自安藤。館內清水混凝土的灰白色是主調,但對比一邊深紅色的大牆,有另一種官感的視覺效果,用色大膽,似乎和安藤的其他建築物不同。可惜台南藝術大學離開台南市頗遠,交通不方便。但如果喜歡姚仁喜和安藤建築,這紀念館仍是十分值得去參觀。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伊東豐雄的國家歌劇院與安藤館完全不同。從伊東開始構思到落成啟用,歷時超過十年。歌劇院是公共領域,藝術文化活動的場所。音樂會、舞蹈表演、歌劇在劇院不同的演奏廳演出。儘管劇目和音樂可能源出古典時期,但聽眾和表演者是21世紀的人,不需要在傳統的演奏廳表演,而是在當代的建築物中呈現;與台北中正紀念堂的傳統國家音樂廳相比,台中的是當代的,面對將來的設計。進入歌劇院,便是進入伊東流動的建築,館內找不到凝結固定的幾何圖形,沒有正方形,當然沒有安藤的三角形,而是柔軟的圖像。 ▌[相印集]作者簡介...
如果喜歡建築,到台中至少有三座建築物一定要看:貝聿銘在東海大學的教堂、安藤忠雄在亞洲大學的美術館,和伊東豐雄在台中市的國家歌劇院。三位是世界級的建築大師,三座建築都各有不同的風格。安藤忠雄概念很簡單,以原始幾何正三角形為基本,發展出對光和空間的建構,簡約但極講究的建築物料令美術館成為台中的建築地標。我覺得每期的展覽不是最重要,在館內感受光與空間,便知道整座建築物本身就是藝術品。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是當代最重要的日本女建築師,她是2010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獎者(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今次遊日本金澤和東京,有幸參觀她的兩個重要作品:金澤的《二十一世紀美術館》和東京的《北齋美術館》。這輯相片不算是「建築攝相」,也不打算詳細介紹她的建築理念,而是透過妹島建築物的空間和物料,展示光、影、線條和幾何圖形的對比。以前西方最重要的建築物是教堂和王宮。世異時移,現代世界最重要的是公共建築物,是以著名建築師以設計富個人特色的機場、博物館、音樂廳和酒店為榮。差不多當代所有主要城市都以這些建築物作為地標,這些是獨一無二,以顯示每個城市的獨特風格。有點後悔和遺憾沒有完成建築學課程。建築或哲學,究竟何者更有意義?對文化有更大影響?我不知道。本輯首5張相攝於東京的《北齋美術館》,後5張則是金澤的《二十一世紀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