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香港已經兩年有多,美儀剛過來英國時,還是會看看香港的新聞,但又怕多看香港的情況,會令孩子更捨不得香港的一切;朋友差不多每半年便回港探親一次,她卻一直不想回去;兒子嚷着要回去探望公公婆婆及同學,美儀會以機票貴為理由,拒絕兒子的要求。這兩年,美儀跟丈夫找到工作,生活算是不錯,但總是感到有些失落。生活上多專注孩子,怕他不能投入這邊的生活,更怕他不好好讀書,枉費了一家人的心機,結果兒子的學業也成為大家的衝突來源。沉默後的爆發見到美儀的時候,她雙眼已經通紅:「全家人好像都覺得我有問題。 我只是想兒子可以好好把握機會,努力讀書,這樣也有錯嗎?」見在旁的丈夫不作聲,她繼續說:「我也是放棄一切過來的,現在重新來過,大家應該放眼未來,而不是懷念以前的生活。」丈夫連忙說道:「兒子也有他的適應過程,我見他已盡力,成績也不是差,算是中上了。」美儀隨即抱怨:「每次也要我大聲喝駡,你們才會有反應。」丈夫坦言:「但你的說話也太傷人吧!」美儀反擊:「我不說過份的話,你們會有反應嗎?」這種互動模式帶來了負面的情緒及關係, 每當美儀表達自己的想法,兒子及丈夫也像木頭人般,沒有表情也沒有話說。美儀說寧願他們跟她理論,但無論她說甚麼,也得不到回應,直至她失控、大聲疾呼再加上難聽的說話,才讓他們的情緒有一點起伏。丈夫會開始跟她爭吵,兒子則低頭哭泣,整個家庭就像火山爆發,直至大家也筋疲力盡,才會停下來,但問題卻沒有解決。不想走回頭路這樣的循環在香港生活時已經出現過,只是當時生活穩定,也沒有太多的衝突要處理。現在大家還在適應新環境新生活的改變,一直存在的問題,現在變得更突出。 美儀明白這樣下去只會令大家關係疏離,但不知道還可以怎樣做。 丈夫先道:「兒子開始長大,可能以前的方法已經不管用。如果你擔心他,可以先跟我說,我們好好商量。有時我也感覺到你的焦慮,所以才不出聲,免得關係更惡劣。」我問美儀是否也很記掛香港的一切?美儀隨即哭得不能停下來:「我很記掛我的父母,以前在香港有很多親友在身邊,現在只有我們三個人;我也很懷念以往工作的滿足感。我不想讓丈夫、兒子知道我思念香港的一切,我怕他們跟我一樣,大家便好像要走回頭路。」共同的失去美儀一直以為,只要避開香港的新聞、不回去探望親友,便可以在這邊好好生活。 但其實家中各人暗地裡以各自的方法懷念過去在香港的美好。或許我們都怕觸碰因失去而帶來的痛苦,但也怕自己有一天會忘記過往的美好回憶,這些矛盾令原本要適應新生活的我們加上更多的焦慮。離開香港就像我們失去了一位親人一樣,想起來當然痛苦,就像跌落深淵中。當一家人一起面對這「失去」、接受失去帶來的痛,讓大家好好記憶過往的美好時光,在過程中,才能從內心深處的深淵走出來。 思考這失去帶來的改變,讓大家重新調整人生的優先次序,讓我們可以跟身邊的朋友、家人有更深切的交流,更懂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圖:HKIA)▌...

  • 移民帶來不同情緒反應,內疚感卻是常常遊走在家庭關係中。有的家庭沒有辦法帶同年老的父母一起移民;有的是父母不想離開,子女只得把他們留下;有的把年老父母或子女帶在身邊,他們卻不太適應,於是自覺做得不夠好。 當中有你嗎? 小芳是家中獨女,婚後生了兩個女兒,後來跟丈夫選擇移民,但小芳的媽媽不想離開。作為女兒的進退兩難,最後還是離開了,但心裡一直不好過,覺得自己沒有盡本份照顧媽媽。離開後每當聽到媽媽身體不適,便會很自責很想回去照顧她。丈夫看到小芳的情況,也不知如何處理。移民初期已經有很多事情要適應,小芳要照顧好自己、丈夫及女兒,同時卻又記掛遠方的媽媽,內疚感自然而生。 Alex則把父母帶到英國去。他在別人眼中確是孝順,一家人也很開心。但當他發現老人家不適應這邊的生活,便開始感到很內疚,質疑當初的決定是否錯了。他感到既內疚又有點生氣,一邊自覺沒有把雙親照顧得好好,但另一邊又覺得自己已做了很多,但父母還是不滿意。 張太的兒子由踏出英國機場,便開始埋怨英國有多不濟:食物難吃天氣又冷又濕、語言也不通,總之沒有一樣好東西。兒子常常問父母為甚麼要移民,為甚麼不可以留在香港,張太也不知如何向他解釋。當夫婦二人也在調整生活中,孩子的怨氣令他們開始思考是否做錯決定,甚至為要孩子受這樣的「苦」而內疚。 沉重責任的黑影...

  • 十五歲的自閉學生H,同時患有嚴重學習障礙,近期逢星期五真是他的Bad Friday。 一直住宿舍的他,因父母近期希望他能在周末回家,於是逢星期五會提早下課,有車接他回家,而非回到學校宿舍。對於這個打斷了周末日常的安排,H有難以疏理、莫名的焦慮,於是逢周五跟他做治療,他都會很抗拒、很難接受新的玩意和訓練。他從小到大做的言語治療訓練次數,可能比起我這個半途出家的姑娘更多,所以他很會掩飾,不斷告訴自己和別人「I'm OK、I'm fine」。不過,身體其實很誠實,只要他知道這天要訓練時,就會不由自主的掹指甲、咬指甲、眉頭緊皺。 H另一種焦慮的表達,就是極度難接受別人意見和幫忙,會視任何的糾正或出手為干預,有時會因而大發脾氣。...

  • 剛參加由英國家庭治療學會舉辦的座談會,來自英國不同地方的治療師聚集一起,雖然是網上會議,大家也很期待這次的活動。講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治療師,他更邀請了一位過往曾接受治療的「病人」分享她的經歷。這位「病人」曾經是精神科醫院的常客,父母間的衝突矛盾,加上成長及生活的壓力,她被診斷為思覺失調,最後被送進精神科醫院,住院長達4年。家庭治療師的角色她從容不迫地訴說自己的故事,怎樣在治療團隊的協助下漸漸康復,跟父母調整關係,成功地離開醫院,現在更可公開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能讓在同一處境的年青人及他們的家庭,明白只要不放棄,便會有機會改變,活得更好。有治療師問,公開自己的故事,不怕為自己及家人帶來壓力嗎?她答道:「最初確實擔心,而且很多的批評也指向我的父母,但我希望我的經歷,讓那些批評我及我父母的人,可以從一個新角度去了解精神健康及家庭關係。批評別人往往是一件容易不過的事,我接受我整個家庭也有問題,這問題反映在我的情緒病上,但在治療過程,我看到的是我們一家人關係的改變,學懂了諒解及互相尊重。」英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院,團隊的成員包括精神科醫生、護士、家庭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營養師、老師及職業治療師。 治療團隊每星期會一起見住院病人,因應他的情況而調整治療方向。家庭治療師是團隊的一份子,究竟甚麼是家庭治療呢? 家庭治療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心理治療療法,以人際關係去了解及處理個人問題的一種系統思維(systemic thinking)。住院的病人,他的病其實不只是他個人內在的問題,我們是活在一個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社會, 孩子跟父母的關係更是孩子成長重要的關鍵,英國在處理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特別著重病人與家庭關係矛盾的處理。而家庭治療正正就是處理這個個人問題的所在系統。倫敦街頭收禮物治療師在個案完結後,通常很少有機會知道個案家庭的最新情況,如果得知他們活得好,確是治療師的最好禮物。一天在倫敦街頭,人潮中突然看到一張看似熟悉的臉孔迎面走來,我很自然地微微點頭便低頭離開,怕我們在治療室以外的地方相遇,會為她帶來不便。但她卻主動走來拍拍我說:「你好嗎?想像不到我會在這裡見到你。」Karen 一家是我10年前在香港處理過的個案家庭。 我們互相問候,然後她說:「這10年間我改變了很多,謝謝你的同行,在治療過程中讓我及丈夫慢慢開竅,現在我們一家生活愉快。雖然生活上還是有很多挑戰,但這次移民帶來的改變,我們有信心過渡。...

  • 一家四口,來到從沒有踏足過的英國展開新生活。兩兄妹心情興奮,期待新的改變;爸爸Alex卻帶着非常不捨的心情離開,要道別的不只是朋友,還有80歲的老媽;至於媽媽Lily 則忙於安頓一家人的生活。帶著內疚離開到埗後不到三個月,Alex 便提出要返香港探望媽媽,因媽媽的腳患復發,需要有人照顧。Lily 的反應卻是:「你返去以後不用再回來。」就這樣,Alex 沒有回港,但情緒問題卻愈見嚴重。Lily 在面談時提到:「我丈夫好抑鬱,情況愈來愈嚴重,有時脾氣暴躁,兒子做錯少少事,也給他罵得狗血淋頭,家庭氣氛也被他破壞。如果他不想留低,可以隨時離開。」我跟Alex 見面,...

  • 編按 : 這幾年的移民潮,多少家庭在香港連根拔起,買著單程機票到他鄉植根再種。移民這巨變為家庭關係帶來不少衝擊,破土新農夫——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Elaine Fong為離散港人梳理各種家庭關係,讓我們在新天地一家人好好繼續尋夢。================================身心不適,看似不太正面地形容一個人的精神及健康狀態,說明無論身體狀況或是情緒也很有問題。如果再把這句說話來形容正在經歷移民的香港人身上,不知道又是否切合呢?移民為個人及家庭帶來不少的衝擊,以為自己已準備好,來到的時候才發現不似預期;以為一家人都有著共同目標,來到才發現大家的步伐不一致:有的成員會快一點適應,很容易便投入新生活,有些成員卻像無從入手,既沒辦法投入,又怕自己的情況拖累大家;有的成員還在懷念過去美好的回憶,盼望有一天可以回去。 雖然大家說了要開展新生活,但實際上卻不是想像中簡單。家庭需要改變七上八落的心情隨時可見,這也是很自然正常不過的感受。 有些人會安然接受這過程,但大部分的人卻會感到無助,嘗試用盡各種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盡快過度,人急了自然更難安定地接受不同的挑戰,在這情況下也是對整個家庭的一個很大的考驗。移民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家庭生命周期 (stage...

  • 收看節目 移民英國的家庭帶著憧憬,到埗英國開展新生活。「蜜月期」過後問題出現,子女不聽話、夫妻難以溝通、加上還未處理好的情緒,家庭關係出現裂痕。 《邊講BeanTalk》請來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 ElaineFong 以人際關係的角度,談談移英家庭衝突背後,有哪些成因?家中角色的轉變,帶來什麼衝擊?01:46 家庭治療師以人際關係角度分析問題09:48...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