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在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的路易士老師,在綠豆寫專欄,引來了讀歷史的莫宜端的興趣,想知道在英國,孩子是如何學歷史科。細問女兒,才發覺老師會將學生的個人經歷與國家的歷史連結,比起在香港的課程有趣得多。而令莫宜端長知識的,還有歷史不只讀英國歷史,竟有被殖民前的西非小國歷史,引起莫宜端對歷史課如何塑造學生世界觀的思考。萬一有缺口,誤解和偏見,往往在這裡萌生。

  • 喜歡看破土新農夫路易士老師有關教歷史的體會。 我從小愛歷史、也愛看報紙。別的同學爭看娛樂版的時候,我總是跟父親爭頭版和國際版。可是我對歷史的認識大多不是從學校課堂來的,因為當時的老師多是依教科書直說;特別是中國歷史,對往事的剖析很多時只可循一個路徑、單一(標準答案)角度,討論的空間超窄。當然,我們成長的年代,越近代的歷史書本越是失語。反而就見到有料的歷史老師,帶出不同的角度,分享他們找到的歷史研究史料、書本跟我們討論,所以後來總算繼續與歷史、甚至政治學續緣。 不過,正如路易士老師所講,零碎的故事可以日積月累,但不一定能明白事件與事件之間的聯繫。所以作為人之初的歷史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從小有尋根究底的心,「穿過現象」看到事件、人物的關係,至為重要。 英國老師怎樣教歷史 正值其中一個孩子剛升上Year 7(即中學一年級),令我更想了解老師怎樣教歷史?...

  • 學習要有學習動機。我在英國「搞掂」生活所需就好了,何必學歷史?首先,功利一點說,英國永居考試Life in the UK Test不少題目都跟歷史有關。筆者知道不少朋友都是做模擬試題預備就算,但死背一堆資料,其實是浪費時間。既然要考試,何不借此機會弄清背景。我太太就問了我三次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是誰。她雖然知道他有「護國公」(Lord Protector)之稱,但卻不知道他在英國內戰中擊敗了保王黨,並下令處斬查理一世(Charles...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