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數個港人移民的熱點都有選舉,除了英國的地方選舉,澳洲和新加坡也舉行了國會選舉,而最受關注的則應該是加拿大的國會選舉。移加港人在這次加拿大選舉中的參與,特別是鄭敬基的國會議員競選,的確十分值得關注。 在網上看到不少移加港人因為這場選舉吵架,其中不少已經移居加拿大多年的港人移民,不滿新近赴加港人的政治立場,認為他們過於依賴個別港人網紅的政論解讀,輕視主流加拿大人的判斷,未能表現與加拿大社會的融合。 其實即使同一族群,選舉中有不同立場本來就正常不過。新舊移民的判斷不一樣,也是在所難免;老移民過去當過新移民,新移民有天也會變成老移民,不妨「放長雙眼」讓時間作證。唯一要介意的,是對民主制度的捍衛:難得千里迢迢來到一個民主社會,如果胡亂相信甚至散播一些破壞民主制度的言論,例如對選舉公正提出欠缺證據的指控,則這些人恐怕真的不值得留下來。 移民參政的難度 說回鄭敬基的國會議員競選,這次他代表保守黨參選,不過沒有被派到他一直經營的社區,而要他到一個保守黨本來支持度較低的選區出選,引起一些移加港人朋友的議論,被認為是當了「砲灰」。政黨出選機制從來都是選舉中的難題,由黨中央主導往往帶來黑箱作業的批評,但如美國一樣採取黨員民間初選則容易走向極端,讓奇形怪狀的候選人出線。移民要走上參選之路,不單止得花心思時間摸清當地選舉模式的實際操作,最後往往依靠天時地利人和加持才能順利出選。相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來說,移民要參政,難度可不少。 第一個門檻是能不能夠參與。不少選舉制度事先排除了移民的參選權,例如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必須要是「天生美國人」才能出任,後來入籍的都不可以;所以除非修改相關條文,否則移民成為美國總統的機會是零。美國的開國先賢要這樣設限,背後固然有其時代背景的考慮。 今天的台灣亦有類似的情況:本來按《港澳條例》規定港人在台設有戶籍滿十年便可以參選公職,不過近期台灣政府解讀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也算「外國國籍」,而港人大多因為《基本法》而自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加上中國政府不接受取得中華民國身份為取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原因,如是者大批移台港人也就因「雙重國籍」而自動失去了參選權。...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