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台24立委面瀕罷免,選民發聲立院易手?台灣民間團體「青鳥行動」發起「大罷免」行動,針對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主導立法院期間擴權、刪減預算及削弱國防等具爭議性的法案。賴清德就任總統後,立法院呈現「朝小野大」局面,在野兩黨推動的多項法案引起民間強烈反彈。此次罷免對象包括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民間視之為對立院施政的公投式審判。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案若通過,將在三個月內進行補選,可能改變國會權力版圖。儘管國民黨過去亦發起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但多次因程序問題未能成功。這場罷免戰不僅關乎立法院的主導權,更象徵著社會對民主程序的捍衛與回應。值得一提的是,行動也吸引了部分香港人聲援參與,反映出跨地域的公民連結與對抗威權干預的共同訴求。青鳥行動被視為台灣近年罕見的大規模草根民主運動,意義深遠。▌臨門一刻招標叫停,北都發展去向不明港府原計劃以公私營合作方式,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並推出兩幅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產業用地招標。然而在招標截止前數日,發展局突然叫停,改由科技園公司及政府主導後續發展,原因被指與投標反應冷淡及私人資金不足有關。相關地皮市值逾60億元,原擬用作支援受影響棕地作業,但條款被認為苛刻,即使多次修改亦未能吸引發展商積極參與。有評論指出,香港現時商業地產市場低迷,不少發展商債務沉重,缺乏資金投入大型項目。新世界近期獲批高達882億元再融資雖創下紀錄,但背後反映銀行資源已趨緊張,間接導致其他中小型發展商如英皇爆出違約風險。市場憂慮風險集中在商業貸款領域,尤其地產投資貸款達1.5萬億元,潛藏大量壞帳。部分銀行被傳討論成立「壞帳銀行」應對風險,雖遭金管局否認,但有建制派組織如經民聯亦曾正式建議設立類似機構,以處理商業地產的系統性風險。整體而言,北部都會區的推進與香港地產金融壓力高度掛鈎,未來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工黨政府撤Ofwat,水務從此回正軌?英國工黨政府上台後,下令檢討英格蘭及威爾斯的水務行業。由前英倫銀行副行長康利夫領導的獨立委員會進行九個月研究,整合五萬份公眾意見,近日發表報告,提出88項改革建議,包括設立單一水務監管機構,取代現有多個部門,並賦予其更大權力監察、接管表現欠佳的水務公司。報告建議加強污水排放監管、強制安裝水錶、保護消費者權益,並要求水務公司在牌照中加入「公共利益」條款,加強問責。水資源投資亦將由地方新機構主導,簡化規劃流程。政府預料未來五年水費將上升三成,並將於今年秋季展開立法諮詢。報告批評現有監管局專業能力不足,與業界關係密切、監管失效,尤以泰晤士水務為例,不但環保違規,還未獲批便向股東派息,最終被罰款逾1.2億鎊。該公司負債累累,營運困難,曾計劃向高層發放巨額花紅,最終因輿論壓力叫停,反映整個水務行業改革迫在眉睫。

  • 收看節目 俄烏局勢預視台海戰略?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後,宣布將會透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新一輪軍援,當中包括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是他重返白宮以來首次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同時,《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國防部近日要求日本及澳洲兩國,明確表達若美中因台灣問題爆發戰爭時將採取的行動。兩邊事態發展有何關係,《兩邊走走》請收看EP154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美「愛國者」送烏迫俄停火,對台「戰略糢糊」漸清𥇦?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後,宣布將透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新一輪軍援,包括愛國者導彈系統,為其重返白宮後首次承諾提供武器。他語氣與早前批評澤連斯基挑起戰爭時大有不同,並對俄羅斯發出警告,若50日內未達成協議,將面臨100%與二級關稅,針對中國與印度等與俄貿易國家。Axios指特朗普與普京本月通話後態度驟變,普京稱將擴大對烏控制領土,令特朗普對其失望,並曾私下詢問澤連斯基若提供遠程武器是否能攻擊俄境。 《金融時報》報道,美國防部也在印太地區行動,要求日本與澳洲表態,若台海爆發戰爭會如何應對,但兩國未明確回應。美軍政策次長柯爾比稱此舉為整合盟友軍力,進行聯合演練。另有報道指美軍特種部隊已部署台灣外島,並與台灣軍方展開聯合演練及軍事合作,是40年來首次此類部署。 同時,美國國防部宣布收購美國唯一稀土礦場Mountain...

  • 收看節目 千億赤字財爺處變不驚續發債 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香港資產市場持續受壓,政府財政赤字惡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確認,2024/25年度財赤預計達1000億元,高於預期481億元,主要因賣地收入低迷、印花稅及利得稅減少。資深股評人David Webb指出,扣除政府發債,實質財赤達1950億元,較去年嚴峻。 政府計劃以發債縮減赤字,但面臨還款壓力,至2028/29年度還債額或超過發債收入。儘管如此,政府強調借貸支持基建而非彌補赤字,並呼籲關注中長期經濟。針對縮減開支,學者建議公務員減薪8%-10%,但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認為應謹慎考慮,以免影響士氣。...

  • 上周日晚,台大體育館4000人演唱會規格的場館坐無虛席。粉絲們忙著自拍,對不到兩周前的環台軍演毫不在意。「演講會」主角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搶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6月4日開幕前舉行演講,揚言台灣的人工智能(AI)產業鏈將主導全新的工業革命,NVIDIA將大舉投資台灣。 「沒有台灣,我們的願景,只會是無法實現的夢想……台灣是我們珍貴夥伴的集中地,也是NVIDIA所有一切的開始,我們的夥伴和銷售團隊從台灣把這一切帶到全世界。台灣與NVIDIA的合作,創造了全世界的AI 基礎建設。」黃仁勳背後的巨型顯示幕打出一百多台灣企業,包括:伺服器製造商鴻海、廣達、緯創工業電腦廠研華機械人廠達明機器視覺商所羅門新藥廠安宏生醫虛擬工廠建模新創宇見智能當然,這是黃仁勳有意說給台灣聽的「甜言蜜語」,人工智能的大腦主要還是美國。人工智能的「神經元」GPU 是Graphic Processing...

  • 台灣花蓮於上星期三(四月三日)發生規模 7.4 的大地震,為1999年「921大地震」後最為嚴重的地震,世界各地都關注台灣災後的情況。身為在台港人,當天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問候,十分感謝。香港最嚴重的災害是風災和雨災,移民離港後要學習應對當地的不同災害,也從社會的災害應對中,認識當地社會和香港的差異。 環顧各個港人移民熱門地點,英國、加拿大和澳洲常見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有寒流和雪災、熱浪和山火,還有暴風暴雨帶來的河水泛濫。至於台灣,和香港一樣有颱風威脅,但也有香港罕見的地震和海嘯。眾多災害當中,地震最難以預警,發生的方式卻又最為急速,我總覺得對移民港人來說最為嚇人。 學習當地的應對 按道理,正如以前提過,學習應對災害大概就是移民生活適應的一部分,當地人做什麼照做就可以了。不過也正如之前提過,甚麼是主流本來就是一件會改變的事,就連應對災害也一樣。台灣傳統智慧是地震的時候要第一時間打開大門,因為擔心震後門框變形弄得不能離開。認識不少港人朋友來台後也真的照做,不過,原來台灣政府一直宣傳叫大家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如果地震烈度足以使門框變型,則走去開門這幾步的路程反而更為危險,不如立即躲在桌下再算。這次也有不少台灣民眾因為第一時間去了打開門,反而因此走失家貓。...

  • 收看節目 人稱「浪子詞人」的他,八九十年代開始填詞,作品至今逾千首。他同時也是電影導演、編劇和足球評述員。這位元袓級的斜槓族是潘源良。2020年,潘源良移居台灣,當時他的想法是台港兩邊走,在台灣建立一個創作基地,和年青人一起創作。豈料抵台後,因疫情封關,被困當地的潘源良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2019年反送中運動未發生前,他曾經在香港舉辦過一場音樂會,以二創歌曲回應時代,當中的內容如今可能已成為禁忌。香港還容得下這種二創嗎?這是潘源良思考的問題。他不甘於創作自由受限,最終決定定居台灣,開展他的二創人生。2023年年底,他在英國舉辦「有辣有唔辣二創人生」音樂會,演譯多首二創作品,談香港人移民台灣的困難、談普世價值,也談紅線。為何在英國辦二創演唱會?「2019年我在香港藝術中心,辦了一場「生炒廣東話」音樂會,朋友們提議試試在英國舉辦。最初也在掙扎應否舉辦音樂會,很難做到收支平衡,坦白的說。但也很希望一班樂手,無論在香港、台灣或曼徹斯特,可以合作。激勵香港人,鼓勵大家在不同地方,可以安定生活和發展,可以尋找自己的『二創人生』,而這就是音樂會的主題。」不想自己的左手跟右手搏鬥「2020年到現在,三年多了,沒有返回香港。當然我也有點掛念,我沒有特別為能否返回香港,界定我活動的範圍。暫時我還沒有考慮,因為怕回不了香港,不如不要這樣那樣。如果『紅線』出現,才去處理吧。為什麼我要自己假設,這裡就是『紅線』而不要走過去?那很奇怪,自己左手跟右手搏鬥,那沒有什麼意思。」二次創作,二次人生「我人生二創過很多次,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最初做電視,然後做電影,然後做編劇,然後寫歌詞。寫歌時突然有人說,為何這傢伙去做足球評述員。所以作為一個『斜槓族』,已經有這麼多年,我敢說,我明白所謂『二創人生』的感受。很多事情都要由零或負數開始,爭取機會,投入和努力,一步一步將它變成另一段人生。如果我的經歷可以幫助人,由零開始,在另一個社區或另一些地方,可以發展到自己的另一段人生,我很樂意為他們打氣。」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79 集|2024.01.12在台港人感選舉氣氛與上屆差別大;港預算案臨近財爺指財赤延數年;英電視劇重提「郵局醜聞」民眾再關注今集內容:01:22 2024全球多處有大選04:27 台灣總統選舉議題糢糊20:41 黎智英案第二周發展24:37...

  • 早陣子我弄了一張地圖比較台北市和香港的地理距離,看看如果把台北的地點放在香港的話,實際距離有多遠。這張圖引起了不少關注,見到大家紛紛留言討論某些地點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遠,又或比想像中遠很多。距離感錯亂,是移民常常要面對的生活適應。如果在地圖上把台北車站和尖沙嘴天星碼頭對等,那麼台北車站和信義區台北101大樓的距離,就大約等於尖沙嘴天星碼頭到太古城中心的距離,都是五公里。去林口呢,大概就等於欣澳站;桃園機場的距離剛好就等於香港的赤鱲角機場。我比較意外的是如果把尖沙咀去上水的距離放在台北,原來已經等於到新北三芝了。出行模式的不同之所以會出現距離感的錯亂,後面其實是出行模式的不同。同樣的直線距離,兩端是不是有道路直接連上?是高速公路還是鄉間小路?如果你不開車的話,那就還要問:有捷運嗎?有公車嗎?多少分鐘一班?中間停多少個站?這些問題的答案比起直線距離有多少公里,對距離感的影響要遠遠大得多。自從我搬來台北之後,我發覺我忍受長距離通勤的能力大幅減少。以前在香港我住在大埔,約朋友出市區花一個小時是很正常。現在我住台北市大安區,放在上面那張地圖的話就等於香港的跑馬地。我平常出入的地方都在台北市的蛋黃區,換算在香港就是只限維港兩岸,是連界限街都不會過的那種生活狀態。對此,我想到三個可能的解釋。第一個可能,是我本來就喜歡方便,而我的收入水平在台灣又容許我住在台北的市中心,於是就住下來了。如果我在香港的時候住得起跑馬地,我也很可能會住跑馬地啊,然後一輩子不入新界。第二個可能,是我懷疑台北的公共交通在某些環節實在沒有香港的好。例如很多香港人選擇住在淡水,我是打死也不願意的。淡水坐捷運去台北車站才38分鐘,這樣的通勤距離在香港一點也不過份啊!但問題是這程捷運要停18個站,在列車上走走停停會搖到懷疑人生。同樣的時間距離在香港通常會是乘搭長途巴士,上車睡一覺到市區便下車那種,乘搭體驗不太一樣。第三個可能,也是我認為最有解釋能力的一點,就是兩地人口密度不一樣。因為香港人口密度高很多,就算是離開市中心一小時的地方,仍然會是一個人口數十萬的新市鎮,各種生活機能一應俱全,例如隨便都可以吃到日韓越泰各式料理;但在台灣,離開市中心一小時的地方可以相當荒涼,平時生活供給不會有太多選擇。不可靠且昂貴的交通談這個問題,是因為我發現不少移民外地的朋友,一開始的時候對如何理解當地的距離都沒有很好的掌握。有時聽到朋友說:出市區才一個小時而已,在香港也是這樣搭車啊!誰不知道在台灣、英國或者加拿大的「一個小時車程」,感受上和在香港絕對不是同一件事。到真的住下來之後才發現,噢,原來中伏了!關於交通這回事,自問我在台北還好了。首先到處都有共享單車,基本上四個捷運站範圍內的距離我都會騎車過去。要搭捷運或公車則是班次又多又便宜,想也不用想。但如果你的目的地是台中或台南,又或是倫敦以外的英國,事情就很不一樣了。很多移英港人常常投訴當地的公共交通是完全不能依賴的,班次表說有車但到了車站卻沒有車,錯過了又要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後才有下一班。如果要靠公共交通來上班或者上學,恐怕很快就會瘋掉。就算有可靠的公共交通,也要面對高昂的交通費用。有朋友刻意找了個離倫敦半小時火車車程的地方居住,我問他結果有沒有常常去倫敦逛逛?他說一個月也沒有一次,因為車票太貴了。回想以前曾在紐約生活,每逢週末都要面對地鐵因為各項維修而路線大亂。香港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一直都把香港人寵壞。移民後要接受公共交通原來不一定能日常代步,後面所需的習慣改變真的不容低估。那麼我們是否就得接受「沒有車牌就不要移民」這個說法?這恐怕還是有點簡化。我們在下一篇再展開。▌[移民的自我研究]作者簡介梁啟智,時事評論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現職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 收看節目 「絕命青年」由主音Soft和結他手Soni組成,來自香港的二人組合,早在十年前一起組BAND,當時在香港跟另外兩位樂手組隊,樂隊名稱叫「雞蛋蒸肉餅」。2021年,兩人決定出走到台灣,以新樂團形式再出發。由「雞餅」到「絕青」,四個人變兩個人,Soft和Soni笑說「一個打十個」:曲詞編監、MV製作、字體設計、裝化服等等,一手包辦,務求用街邊檔價錢,炮製出米芝蓮的味道。在台灣居住接近兩年,她們憑首發專輯《來一場冒險》入圍第34屆台灣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踏上紅地毯。由香港到台灣,兩人跌跌踫踫,說說笑笑,繼續走她們的音樂路。音樂路上,陪伴著黃耀明邊走邊唱哪裡缺少,那裡補上 (台灣篇):https://youtu.be/KW5rBY5H3oc哪裡缺少,那裡補上 (英國篇):https://youtu.be/_eqAOdmbveE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