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歐盟購美國能源倍增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蘇格蘭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就「對等關稅」達成貿易框架協議。歐盟承諾三年內每年向美國採購價值2500億美元能源,美國則對歐盟商品統一徵收15%關稅。協議還包括大規模採購美國軍備,但細節未明。外界質疑能源採購目標過高,恐引發全球能源競爭。 在俄烏戰事上,特朗普對俄立場趨強,縮短要求普京停火的期限,並批評其拖延戰事。美國同時向中國及印度施壓,反對其向俄購買能源與軍備,威脅加徵高額關稅。北約高層警告,俄中可能於2027年同時在歐洲與太平洋發動戰爭,歐美及東歐多國正加強軍備與防禦準備。 波蘭、丹麥等國響應美國呼籲,提升國防開支並部署軍力。丹麥國會批准美軍使用格陵蘭軍事基地,強調在面對俄中威脅下須加強合作。專家指出,美國對歐洲的軍事存在是威懾與保障關鍵,但若美國撤援,歐洲將面臨更大風險。...
台灣大罷免首波投票以罷方大敗落幕,社交媒體見到有台灣人發晦氣說要移民離開,引發其他網民熱議。這邊嘲笑對方之前說愛台灣是假的,另一邊則號召不能只有在贏的時候才愛台灣,要愛就要同時愛她的不完美。一時之間,各種道德判斷紛紛壓下來,好不熱鬧。 身為移民,對移民這件事情本身沒有多大的道德判斷。人不能選擇自己於何處出生,如能有機會爭取自己在何處生活也算是一種自我實現,把對原生地的愛說成責任並非吾等自由主義者所嚮往。驀然發現自己和所處的社會原來格格不入,那麼嘗試尋找新的居住地亦是人性所在。 而對於本來處於社會邊緣的人群,意外的選舉結果或政治變遷很可能預示未來環境的急速崩壞,提早規劃後路實是情理之中。你總不能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離開歐洲大陸的猶太人或四十年代末離開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是不夠義氣。而從六十年代起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移民離開香港,後面也是同樣的道理。 台灣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夠預知。這次選舉是否預示未來情況將會急速轉壞,有風險或有能力的人是否該開始想想後路,恐怕要由未來的歷史學者回答。不過我相信這刻會說這些話的人,出發點很可能是情緒發洩;而之所以引起不滿,是因為碰上其他同樣在巨大困擾和震撼中的人群,於是引發了更多的情緒。 多少人付諸實行 現實上,要作出移民這個決定還是沒有那麼即興的。就連處於移民潮中的香港,經常見到民意調查聲稱有兩三成港人計劃移民,但到目前為止真正離港的人口百分比應該還是個位數。有時人們對媒體或調查說自己寧願移民,很大程度上是要表達對現況不滿,而非真有計劃。 那麼每次選舉之後聲稱「這社會太可怕,還是早走早著」的人,實際上又有多少人付諸行動呢?美國人移民加拿大的數據或可幫助我們回答。過去兩次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都為不少美國人帶來震撼,紛紛聲稱要移民加拿大。從數據上看,確實見到有移民加拿大的美國人有所增加。按加拿大統計局的資料,在奧巴馬任內八年,每年移居加拿大的美國居民大約是一萬人;特朗普在2017年就任後,數字明顯增加,到2019年時最高峰時超過兩萬人。2020年的數字估計因疫情大幅減少,到了2021年拜登上任後仍維持於每年超過一萬五千人的水平。至於特朗普再次就任的影響,現在為時尚早,未有數據。...
收看節目 ▌台24立委面瀕罷免,選民發聲立院易手? 台灣民間團體「青鳥行動」發起「大罷免」行動,針對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主導立法院期間擴權、刪減預算及削弱國防等具爭議性的法案。賴清德就任總統後,立法院呈現「朝小野大」局面,在野兩黨推動的多項法案引起民間強烈反彈。此次罷免對象包括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民間視之為對立院施政的公投式審判。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案若通過,將在三個月內進行補選,可能改變國會權力版圖。儘管國民黨過去亦發起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但多次因程序問題未能成功。這場罷免戰不僅關乎立法院的主導權,更象徵著社會對民主程序的捍衛與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也吸引了部分香港人聲援參與,反映出跨地域的公民連結與對抗威權干預的共同訴求。青鳥行動被視為台灣近年罕見的大規模草根民主運動,意義深遠。...
收看節目 俄烏局勢預視台海戰略?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後,宣布將會透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新一輪軍援,當中包括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是他重返白宮以來首次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同時,《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國防部近日要求日本及澳洲兩國,明確表達若美中因台灣問題爆發戰爭時將採取的行動。兩邊事態發展有何關係,《兩邊走走》請收看EP154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美「愛國者」送烏迫俄停火,對台「戰略糢糊」漸清𥇦?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後,宣布將透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新一輪軍援,包括愛國者導彈系統,為其重返白宮後首次承諾提供武器。他語氣與早前批評澤連斯基挑起戰爭時大有不同,並對俄羅斯發出警告,若50日內未達成協議,將面臨100%與二級關稅,針對中國與印度等與俄貿易國家。Axios指特朗普與普京本月通話後態度驟變,普京稱將擴大對烏控制領土,令特朗普對其失望,並曾私下詢問澤連斯基若提供遠程武器是否能攻擊俄境。 《金融時報》報道,美國防部也在印太地區行動,要求日本與澳洲表態,若台海爆發戰爭會如何應對,但兩國未明確回應。美軍政策次長柯爾比稱此舉為整合盟友軍力,進行聯合演練。另有報道指美軍特種部隊已部署台灣外島,並與台灣軍方展開聯合演練及軍事合作,是40年來首次此類部署。 同時,美國國防部宣布收購美國唯一稀土礦場Mountain...
收看節目 千億赤字財爺處變不驚續發債 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香港資產市場持續受壓,政府財政赤字惡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確認,2024/25年度財赤預計達1000億元,高於預期481億元,主要因賣地收入低迷、印花稅及利得稅減少。資深股評人David Webb指出,扣除政府發債,實質財赤達1950億元,較去年嚴峻。 政府計劃以發債縮減赤字,但面臨還款壓力,至2028/29年度還債額或超過發債收入。儘管如此,政府強調借貸支持基建而非彌補赤字,並呼籲關注中長期經濟。針對縮減開支,學者建議公務員減薪8%-10%,但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認為應謹慎考慮,以免影響士氣。...
上周日晚,台大體育館4000人演唱會規格的場館坐無虛席。粉絲們忙著自拍,對不到兩周前的環台軍演毫不在意。「演講會」主角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搶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6月4日開幕前舉行演講,揚言台灣的人工智能(AI)產業鏈將主導全新的工業革命,NVIDIA將大舉投資台灣。 「沒有台灣,我們的願景,只會是無法實現的夢想……台灣是我們珍貴夥伴的集中地,也是NVIDIA所有一切的開始,我們的夥伴和銷售團隊從台灣把這一切帶到全世界。台灣與NVIDIA的合作,創造了全世界的AI 基礎建設。」黃仁勳背後的巨型顯示幕打出一百多台灣企業,包括:伺服器製造商鴻海、廣達、緯創工業電腦廠研華機械人廠達明機器視覺商所羅門新藥廠安宏生醫虛擬工廠建模新創宇見智能當然,這是黃仁勳有意說給台灣聽的「甜言蜜語」,人工智能的大腦主要還是美國。人工智能的「神經元」GPU 是Graphic Processing...
台灣花蓮於上星期三(四月三日)發生規模 7.4 的大地震,為1999年「921大地震」後最為嚴重的地震,世界各地都關注台灣災後的情況。身為在台港人,當天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問候,十分感謝。香港最嚴重的災害是風災和雨災,移民離港後要學習應對當地的不同災害,也從社會的災害應對中,認識當地社會和香港的差異。 環顧各個港人移民熱門地點,英國、加拿大和澳洲常見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有寒流和雪災、熱浪和山火,還有暴風暴雨帶來的河水泛濫。至於台灣,和香港一樣有颱風威脅,但也有香港罕見的地震和海嘯。眾多災害當中,地震最難以預警,發生的方式卻又最為急速,我總覺得對移民港人來說最為嚇人。 學習當地的應對 按道理,正如以前提過,學習應對災害大概就是移民生活適應的一部分,當地人做什麼照做就可以了。不過也正如之前提過,甚麼是主流本來就是一件會改變的事,就連應對災害也一樣。台灣傳統智慧是地震的時候要第一時間打開大門,因為擔心震後門框變形弄得不能離開。認識不少港人朋友來台後也真的照做,不過,原來台灣政府一直宣傳叫大家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如果地震烈度足以使門框變型,則走去開門這幾步的路程反而更為危險,不如立即躲在桌下再算。這次也有不少台灣民眾因為第一時間去了打開門,反而因此走失家貓。...
收看節目 人稱「浪子詞人」的他,八九十年代開始填詞,作品至今逾千首。他同時也是電影導演、編劇和足球評述員。這位元袓級的斜槓族是潘源良。2020年,潘源良移居台灣,當時他的想法是台港兩邊走,在台灣建立一個創作基地,和年青人一起創作。豈料抵台後,因疫情封關,被困當地的潘源良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2019年反送中運動未發生前,他曾經在香港舉辦過一場音樂會,以二創歌曲回應時代,當中的內容如今可能已成為禁忌。香港還容得下這種二創嗎?這是潘源良思考的問題。他不甘於創作自由受限,最終決定定居台灣,開展他的二創人生。2023年年底,他在英國舉辦「有辣有唔辣二創人生」音樂會,演譯多首二創作品,談香港人移民台灣的困難、談普世價值,也談紅線。為何在英國辦二創演唱會?「2019年我在香港藝術中心,辦了一場「生炒廣東話」音樂會,朋友們提議試試在英國舉辦。最初也在掙扎應否舉辦音樂會,很難做到收支平衡,坦白的說。但也很希望一班樂手,無論在香港、台灣或曼徹斯特,可以合作。激勵香港人,鼓勵大家在不同地方,可以安定生活和發展,可以尋找自己的『二創人生』,而這就是音樂會的主題。」不想自己的左手跟右手搏鬥「2020年到現在,三年多了,沒有返回香港。當然我也有點掛念,我沒有特別為能否返回香港,界定我活動的範圍。暫時我還沒有考慮,因為怕回不了香港,不如不要這樣那樣。如果『紅線』出現,才去處理吧。為什麼我要自己假設,這裡就是『紅線』而不要走過去?那很奇怪,自己左手跟右手搏鬥,那沒有什麼意思。」二次創作,二次人生「我人生二創過很多次,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最初做電視,然後做電影,然後做編劇,然後寫歌詞。寫歌時突然有人說,為何這傢伙去做足球評述員。所以作為一個『斜槓族』,已經有這麼多年,我敢說,我明白所謂『二創人生』的感受。很多事情都要由零或負數開始,爭取機會,投入和努力,一步一步將它變成另一段人生。如果我的經歷可以幫助人,由零開始,在另一個社區或另一些地方,可以發展到自己的另一段人生,我很樂意為他們打氣。」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79 集|2024.01.12在台港人感選舉氣氛與上屆差別大;港預算案臨近財爺指財赤延數年;英電視劇重提「郵局醜聞」民眾再關注今集內容:01:22 2024全球多處有大選04:27 台灣總統選舉議題糢糊20:41 黎智英案第二周發展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