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一年之前,工黨在大選中大勝,揮舞着「公營投資重塑經濟」的旗幟登上執政之位。當時舉國上下頗有一番「新政」將臨之氣象,社會各界期待政府能加碼醫療、轉型能源,增加公共支出催谷生產力、引領復甦。然而,時至今日,這套看似宏大的願景,卻陷入「銀彈有限、矛盾無窮」的困局。微增轉負:經濟疲軟難以承受理想英國經濟自4月起連續兩月錄得負增長——4月收縮0.3%,5月再跌0.1%,與預算責任辦公室(OBR)於工黨上台時預測的全年1.0%增幅可謂背道而馳。原本寄望新政府可釋放被壓抑的需求、點燃經濟火種,如今卻發現財政槓桿用得愈多,效果愈見渺茫。醫療開支猛漲,績效卻未見顯著改善工黨主打「投資驅動增長」,尤以醫療與綠色能源為兩大支柱。政府堅信,只要不惜代價加大投資,自然可改善公共服務,提升國民生產力。然而,一年過去,成效了了。單以醫療為例,2024/2025年度政府開支高達2,580億英鎊,按年上升7.9%,佔GDP之8.9%,增速遠超通脹及整體經濟。根據國王基金會報告,雖英國醫療開支高於歐盟平均值(8.25%),但每千人醫生、護士數量仍居末列,可避免之死亡率亦偏高,說明「花得多,不等於買得好」。投資非萬靈丹:綠能、醫療陷「愈投愈虧」工黨所謂「投資主導經濟」,意圖再明不過:以政府投入啟動民間配合,令英國重拾增長動力。然而,實情卻反映:投入愈多,效益愈低,適得其反。無論醫療或能源,政府固然大灑金錢,卻鮮見結構性改革。結果是支出愈增,效率日降。醫療罷工不斷,效率無從談起過去一年,政府為安撫醫護界,已為常駐醫生加薪22%,但罷工潮未見停歇。本月又有5日罷工預告,恐將取消逾20萬宗醫院預約。自2022年以來,醫護界已發動11次大型罷工,導致近150萬宗治療延期或取消。若果制度本身缺乏激勵與效率,單靠加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綠能補貼致電價上揚為達「零碳排」目標,政府重啟補貼政策,推出「差價合約」機制,又設立「大英能源公司」(GBE),欲在國內重建清潔能源供應鏈。然而,其能源政策導致家庭與企業用電成本同步上升,形成政治反彈。最新「清潔能源產業計劃」立下目標:至2035年將年度投資翻倍至逾300億英鎊,自去年7月工黨上台以來,公私合共投入至少17億英鎊,然進展緩慢,成效未彰。「投資」兩字,不應淪為美化浪費之詞政府亦將大量資源投放於回報極低之領域:庇護系統:每年耗資超過40億英鎊,其中每日高達800萬英鎊用以安置無證移民於酒店,浪費之鉅,令人咋舌。社會福利:包括PIP在內之健康相關津貼已升至220億英鎊。據統計,35歲以下英人中,每9人便有一人因精神健康問題而退出勞動市場。此類支出雖有社會必要,卻對整體生產力毫無助益。以上例子反映:「投資」一詞若缺乏篩選與效果評估,只會令資源錯配,既未提升經濟,反而拉低財政效益。「秋季聲明」將成試金石展望未來,工黨將面對一個殘酷選擇:究竟要堅持原有大政府之路,還是收斂支出、尋求改革?若繼續擴張計劃開支,則須承受經濟增長乏力、財赤擴大與稅負攀升之多重風險;反之,若欲轉向改革,則須與黨內路線、選民期望重新對話。增長乏力,靜默加稅在經濟乏力、勞動市場疲弱之下,稅收自然難以跟上支出。工黨雖誓言不加主要稅種,惟眼下壓力四起,政府只得祭出「靜默手段」:凍結免稅門檻:名義上未加稅,實質隨通脹吞噬中產可支配收入;檢討僱主與國民保險供款:欲從企業處多擷取數十億英鎊。此外,「財富稅」再度成為熱門議題。惟據英國財政研究所(IFS)指出:財富稅或抑制儲蓄與投資;資產估值複雜,容易產生漏洞與避稅;多數發達國家施行財富稅後皆告放棄,因回報偏低且扭曲經濟。富人出走提議中之「2%財富稅」針對資產逾千萬英鎊者,號稱每年可帶來百億收入。然而,多方警告:此舉或觸發資本外流與投資減退,得不償失。亞當史密斯研究所直言,該稅「以公平之名行愚政之實」,因其行政成本極高,需新設機構審查資產估值,連家族住宅亦難倖免。唐寧街內部消息稱,首相顧問已警告:財富稅若與取消非本地居民稅務優惠政策接連出台,將引發一場「富人出走潮」。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預測,倘若四分之一前非本地戶籍者遷居他國,英國稅收將不升反跌。歷史亦早有前車可鑑:法國於1982年由左翼總統密特朗首創財富稅(IGF),後於1986年被希拉克政府取消。其後,財富稅於1988年以「社會團結財富稅」(ISF)形式重新啟用,直到2017年才由總統馬克龍全面廢止──改為僅針對房地產徵稅的 IFI 系統。法國取消財富稅一則因為行政成本沉重,二則富人遷走導致稅基萎縮。雖然馬克龍於2017 年廢除 ISF,並引入 IFI,然而想藉由放寬財富稅鼓勵資金回流的預期未能實現。稅收並未顯著增加;反而頂層富豪的資產持續增長,削弱了稅制效果。西班牙自1977年推行財富稅,但不同自治區如馬德里、安達魯西亞、加利西亞對應門檻與稅率亦有所調整,導致地方間優惠不一,形成混亂局面。2022 年中央政府預估可徵收...

  • 英國進入盛夏,但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頭上的烏雲卻愈聚愈密。剛公布的《2025年公共開支檢討》(Spending Review)是撇開2010年代初期的緊縮年代,自千禧年以來最為緊縮的一次。這場財政拉鋸戰,只是剛剛開場。 在唐寧街的高牆內,李韻晴正周旋於三個不討好的選項之間:削減公共開支、放寬財政紀律或加稅救場。三者皆失人心,但她若要堅守自訂的財政規則,年內的秋季預算案或須籌得130至230億英鎊,方能維持現時的財政緩衝空間。簡言之,李韻晴要平衡帳簿,還得出狠招。 一紙緊縮預算,不敵現實壓力 最新的預算檢討並未動搖春季預算案中設定的總開支框架,表面穩健,但實則刀鋒內藏:日常公共開支(real day-to-day...

  •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OBR)周四發表對 2025 年 4...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相信是特朗普二度就任美國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後便簽署一系列行政法規、派軍隊駐守美國墨西哥邊境,嚴打非法偷渡,並試圖廢除憲法明文保護的在美出生即享美國公民身分的權利;他又廢除拜登政府的清潔能源政策,鼓勵開採石油及生產燃油汽車,並退出國際氣候公約;此外,他針對主要貿易伙伴威脅大增關稅,逼迫加拿大和墨西哥讓利,要求TikTok的母公司ByteDance出售最少一半TikTok股權,又要求巴拿馬交還運河。這一系列舉措,彰顯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以傳統保守主義為骨幹,以強權威迫為手段,以功利短視為特色。 嚴打非法移民 特朗普嚴厲打擊非法移民,平情而論,確實獲得大部分美國人支持,包括許多拉美移民,這是因為近年墨西哥邊境的偷渡問題極其猖獗,而且背後有販毒集團操控蛇頭謀利,甚至遠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公民,也懂得循墨西哥陸路非法入境美國,長期做地下黑工,等待大赦入籍。 美國人渴望終止這個混亂狀況,以合法移民配額取代非法偷渡,確實無可厚非。特朗普首度當選時欠缺經驗,提出在邊境建高牆阻非法偷渡,收效甚微成為笑柄。如今二度執政,封堵政策趨於周密,一邊派軍隊駐邊境威攝偷渡客,一邊煞停非法移民庇護申請,加快即捕即解,同時宣布境外販毒集團為恐怖組織,以各種反恐法令對付偷渡源頭,甚至試圖廢除出生即享公民權規定,此一舉措最終未必能獲最高法院認可,但至少可以製造短期混亂,阻遏藉非法入境產子舉家移民美國。 長遠而言,美國若要維持國力,必須匯聚世界一流人才,嚴限非法移民措施必須輔以適當的合法移民政策,才能去弊生利,若矯枉過正,變成閉關鎖國,則美國不再是民族大熔爐,不再是做夢者天堂,其創造力將日走下坡。 保守與新思潮 特朗普的限制非法移民舉措,雖然打著以合法取締非法的正義旗幟,但骨子裡也有著保護白人主導美國的意思,防止有色人種因生育較多而支配美國。這個暗含種族及宗教色彩的保守意識形態,在特朗普其他新政中表露無遺,最明顯的就是打擊跨性別自由,宣布美國今後只有男性和女性,即不承認雙性及跨性別,這個主張無疑會獲得較保守的、重視傳統的美國人支持,包括大部分天主教及基督教人士,但卻與現代自由思潮牴觸,也不符合大多數年青人的性別自主理念,可以視為一種世代之爭。...

  • 踏入新的一年,英國的財政狀況卻未見新氣象。財相李韻晴(Rachael Reeves)去年在秋季預算案一口氣大幅加稅400億英鎊,未能改善財政之餘,3月的春季預算案更可能要再次加稅,以應付增加的發債成本。 本周一政府拍賣22.5億英鎊的30年國債,由於投資者擔心英國的財政狀況會進一步惡化,參與的熱度不高,發行成本升至5.2% —— 這是繼白高敦(Gordon Brown)後,再次有財相讓英國國債發行成本高見5%。李韻晴打算今年大幅增加發債額至2970億英鎊,以應付政府開支,但投資者對工黨的經濟政策欠缺信心,發債成本易升難降。 去年10月24日公布秋季預算案之時,預算責任辦公室(OBR)乃以2025/26至2029/30五年間的20年期英國國債平均孶息率(Coupon...

  • 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對保守黨批評多多,但第一份預算案即大幅增加借貸,導致英國國債息率上升、英鎊下挫。難道工黨政府也會步保守黨後塵,弄出個迷你預算案危機? 李韻晴上周宣布未來五年新增政府投資1兆億英鎊,並大幅增加公共開支 (包括增加工務員薪津)。即使每年加稅400億英鎊,政府的財政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未來四年每年都要多借320億英鎊。即使未來政府各部門經通脹調整後的開支維持不變,到2029/30財政年度,英國政府也要增加70億英鎊日常開支。 環境與卓慧思時代大不同 先不說這與工黨選舉承諾大相逕庭—加稅400億英鎊乃當時承諾85億英鎊近四倍之多,投資金額也由每年47億英鎊大增至240億英鎊 ——假設維持政府各部門日常開支這筆資金同樣透過增加借貸解決,工黨的財赤問題,與當時保守黨迷你財政預算危機所提出的減稅方案(450億英鎊),在規模上可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難怪英國國債息率在預算案公布的幾天內升至4.5%,英鎊兌美元也最多下跌1.5%。...

  • 收看節目 財政預算案加最低工資私校VAT 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Rachel Reeves)在工黨上台4個月後公布首份財政預算案,推出400億英鎊加稅計劃,承諾改善國民生活。她強調「投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預算案將取消非稅務居籍身份,並對私校學生徵收20%增值稅。資產增值稅上調至18%和24%,英格蘭與北愛爾蘭第二物業的印花稅附加費將增至5%。 自明年4月起,僱主的國民保險供款提升至15%,預計增收250億英鎊。個人入息稅及國民保險免稅額將從2028年起按通脹調整。最低工資也將提升6.7%至每小時12.21英鎊。除生啤減稅1.7%外,其他酒類、煙草和電子煙等均加稅,燃油稅則凍結。英格蘭巴士單程票價上限則調高至3英鎊(倫敦、大曼徹斯特除外)。...

  • 大選過後,工黨毋須再廻避加稅意向。財相李韻晴( Rachel Reeves) 大呼保守黨欺瞞民眾,指財政缺口達220億英鎊,為即將於10月30日公布的秋季預算案鋪路加稅!其實,保守黨今年公布春季財政預算案之際,智庫IFS 已經指出,預算案僅預計每年1%的公共開支增長乃不切實際之舉,實際的缺口高達100至200億英鎊。所以,財政缺口並非新鮮事。 開支超出預算李韻晴決定全盤接受獨立組織建議的公務員加薪幅度,而94億英鎊的公務員加薪,佔這個缺口的43%。這是工黨的政治取捨 —— 為免初級醫生罷工影響NHS服務,財相批准22%的薪酬升幅;NHS其他員工及教師獲5.5%的升幅。雖然這個升幅高於目前2%的通脹率,但考慮到醫務人員及老師的薪酬原本就偏低,高於通脹的升幅也無可厚非。只是,如此一來,除了加稅,工黨還能做出哪些政策調整?IFS認為,財相允許公務員大幅加薪,再加上工黨承諾的綠色投資計劃,將把保守黨的所謂「財政空間」消滅殆盡,工黨必須取捨。據財政預算辦公室(OBR...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