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中東局勢在過去一年變得非常緊張,多條戰線出現,人道危機擴大。隨著哈馬斯在去年十月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色列加強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報復,加沙地區已有超過42,000人喪生,大部分是巴勒斯坦難民。黎巴嫩的真主黨與以色列之間的軍事對抗也持續升級,真主黨由黎巴嫩向以色列發射火箭襲擊,以色列亦也面對來自伊拉克和也門的遠程攻擊,而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敵對行動也不斷升級,令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複雜。超過200萬加沙居民需要四處避難,黎巴嫩也有100萬人流離失所,平民百姓的生活非常艱難。 這集《中東戰火》特輯聚焦在黎巴嫩和加沙地區的衝突,透過無國界醫生黎巴嫩總幹事童靜漪和今年兩度參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加沙救援的歐耀佳醫生,帶大家走到人道危機的前線。 ...
收看節目 黎巴嫰戰火升温英政府派機撤僑 近日中東局勢升溫,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戰,導致至少95人死亡,並計劃回應伊朗的空襲。英國開始撤僑,首班包機已抵達伯明翰,外相林德偉警告局勢可能迅速惡化,呼籲約5000名英國國民立即撤離。軍方已部署至塞浦路斯準備應對局勢發展,並承認曾參與保護以色列行動。 議員斥工黨領袖貪腐濫權憤然退黨 國會議員Rosie...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是以色列轟炸加沙南部拉法的難民營,造成大量平民死傷,觸發廣泛國際譴責。西班牙、愛爾蘭和挪威三個歐洲國家更率先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令以色列長期否定以巴兩國並存的努力遭到挫敗。另一則是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放棄在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計劃,指七至八成市民反對,突顯了特區立法機關毫無阻力下通過的法例,仍會因為民意阻力而無法執行。此外,隨著「六四」三十五周年臨近,國安處突拘捕六人,包括還柙中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指她和支持者發布有關「六四」的臉書帖文,違反維護國安條例中的煽動罪,顯示23條立法後當局正全力封殺公開紀念「六四」。 轟炸難民營以色列轟炸拉法難民營之前數天,國際刑事法院的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宣布,他會向三名法官組成的預審小組申請拘捕令,拘捕對象為以色列及哈馬斯的領導人,包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國防部長加蘭特,以及哈馬斯領導人辛瓦爾、戴夫和哈尼亞,指他們涉嫌觸犯戰爭罪及反人類罪。假如預審小組批出拘捕令,以色列和哈馬斯的領袖將難以踏足國際刑事法院的124個締約國,否則可能被拘捕和檢控。這些締約國包括大部分歐洲國家,但不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和以色列。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這個決定,雖然遭到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但在歐洲卻獲得不少支持,認為突顯了以哈交戰雙方均罔顧基本人道立場,刻意造成大批無辜平民死亡,以及令他們在缺乏生存必須物資下面對死亡威脅。國際刑事法院之前因應俄羅斯軍隊非法擄掠烏克蘭兒童,也對普京發出拘捕令。然而,以色列非但完全不理會國際刑事法院的停火呼籲,反而立即加劇對拉法的軍事行動,隨即造成「誤炸」難民營的悲劇。歐洲國家對此反應異常強烈,除了嚴詞譴責,西班牙等三國更主動承認巴勒斯坦國,此舉為國際社會接納巴勒斯坦人可獨立建國、與以色列毗鄰並存,開拓了有利的局面,使兩國並存較有可能成為國際斡旋以哈停火後政治安排的主流方案(美國也贊成朝這方向發展),而這卻是以色列長期以來大力抗拒的。以色列雖然在軍事裝備上佔有壓倒性優勢,但單憑軍事行動卻無法鏟除哈馬斯,反而不斷造成平民死傷慘劇,令以色列泥足深陷,既救不到人質,又失去眾多西方盟友,在國際上逐漸陷於孤立。 垃圾徵費計劃香港的垃圾徵費計劃被迫擱置,突顯了兩個根本問題,其一是行政機關管治水平嚴重下降,強制市民使用指定膠袋處理垃圾的計劃,實行細節上漏洞百出,既缺乏足夠的宣傳教育,又欠缺妥善的配套安排,更會為清潔工製造大量困難。這些問題在試驗過程中暴露無遺,令政府不得不面對現實,無限期押後整個計劃。如果政府當初採取較審慎的策略,在拍板決定全面推行前,先選數個不同社區反覆試驗檢討,然後才判斷是否及何時全面推行,就不會出現朝令夕改、有法不能行尷尬局面。其二,立法會經過所謂制度完善後,變成清一色由愛國人士主導,反對聲音幾乎全面消失,特區政府可以輕易通過任何法案,包括過去極難通過的23條立法,如今不到三個月便完成,效率極高。但這樣一個高效率的議會,卻無法反映民眾對垃圾徵費計劃的疑慮,無法對計劃作出有效的監察,以及使計劃細節變得合理可行,最終引發民意強力反彈,以集體不配合來使計劃觸礁,這不單是行政機關的失敗,其實也是立法機關的失敗。 六四言論不容於法國安警針對「六四」三十五周年將臨,向已身陷牢獄的鄒幸彤及她的親友大興問罪之師,指他們在「小彤群抽會」臉書專頁上發布資訊,屬於煽動民眾仇恨政府,違反新近通過的維護國安條例。但這些所謂煽動言論,其實只是重提一些過去的紀念活動,感嘆如今已無法公開悼念,並沒有對當權者發表什麼強烈的政治聲明(例如倡議結束一黨專政),也沒有呼籲民眾出席什麼公開集會(根本沒有這樣的集會),仍然被指為非法煽動。這樣做給外界的印象就是,那怕是溫和的紀念六四的言行,23條立法通過後,在香港亦變成了法律不容許的行為,隨時被國安警以煽動罪拘捕起訴。這樣既偏頗又嚴苛的法律詮釋與執行,只會令港人及國際社會認定,23條立法就是以言入罪的惡法。( 圖 : UNRWA)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包括:以色列拒絕停火,加沙衛生部指累計死亡人數已超過一萬;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出訪美國,為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赴美與總統拜登會晤作準備;美國國會五名議員提出法案,尋求制裁49名參與執行國安法的香港公職人員,包括終審法院所有常任法官。以巴衝突改變世界《金融時報》專欄作者Gideon Rachman 本周一的文章標題為:「從美國到烏克蘭,加沙之戰將改變世界」。他分析說,世界局勢正朝著不利和平、民主與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俄羅斯很可能憑藉更強的戰時經濟在烏克蘭戰事中取得優勢;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和平協約因加沙之戰粉碎,且多個中東國家可能捲入戰火;美國的拜登總統陷入困境,特朗普被博彩市場視為將贏得2024年總統大選的寵兒,近日的民調顯示他在大多數可決定勝負的搖擺州份大幅領先拜登。這些發展勢頭正在互相鞏固。例如,加沙之戰令美國及盟友無法專注協助烏克蘭,必須兼顧供應彈藥及空防軍備予以色列,而美國支持以色列之舉,又令南半球發展中國家更不願意支持烏克蘭。西方指責俄羅斯犯下戰爭罪行時,被指對以色列雙重標準,而拜登正因為撐以色列而流失較年輕的、較前衛或阿拉伯裔的選民,這些選民若不出來投票,特朗普可望獲勝。這正是普京最希望見到的結果,他會全力作戰至特朗普上台並拋棄烏克蘭。作者還指出,當加沙戰火成為全球焦點,遮掩了其他嚴重侵犯人權事故,巴基斯坦、蘇丹和納卡地區都出現大批難民被迫流徙,台灣在2027年前淪陷的危機也在加深。加沙之戰的影響英國廣播公司的國際編輯Jeremy Bowen上周末在以色列南部發了一篇文章,嘗試在急速變化的局勢中,總結加沙之戰較為確定的影響,提出了五點分析:1)以色列民眾的確支持軍方攻擊加沙,意圖消滅哈馬斯及其伙伴伊斯蘭聖戰組織。哈馬斯突襲,以殘暴手段殺死1400人並擄走240名人質,令以色列國民決心報復,對戰火中不幸犧牲的巴勒斯坦平民不表同情,把他們的死歸咎於哈馬斯。2)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造成了極嚴重的大規模死傷,加沙衛生部最新統計數字已超過9000,三分二是婦女和孩童。雖然美國對這數字存疑,但在過去的以巴衝突中,國際機構向來認為巴方的死傷統計頗為準確。聯合國近日宣稱,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戰爭至今,二十一個月來被殺的烏克蘭平民累計為9700人,被以色列軍隊殺死的巴人數目即將超過烏克蘭,即使其中有一成是哈馬斯戰士,無辜被害的巴人平民數目也極大,因為還有不少屍體被掩埋在瓦礫下未被統計。聯合國人權辦公室認為,這麼多平民被殺,反映攻擊行動超乎適度武力,可能構成戰爭罪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為此公開提醒以色列須遵從國際戰爭法律,這樣的提示為過去三十年以巴衝突以來僅見。3)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承受巨大壓力,他身為以色列最高保安及防務主管,卻沒有為國防漏洞導致哈馬斯突襲帶來災難後果而承認個人責任,反而在社交平台發信息怪責情報部門,引起群情洶湧,他其後刪除信息及道歉。前情報主管和軍隊高層公開抨擊他,反映他已失去軍方及保安部門的信任。4)自2005年巴人反抗運動後,內塔尼亞胡一直以政治分化來維持局面,他默許哈馬斯在加沙地區建立勢力,藉此削弱阿巴斯領導的巴人自治政府,使西岸與加沙各自為政,無法邁出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步伐。2019年他所屬的利富德集團內部討論外洩,內塔尼亞胡告訴盟友,若要阻止巴勒斯坦建國,便應支持卡塔爾向加沙的哈馬斯政權輸送資金,加深加沙與西岸的分化。5)以色列既獲得美國經濟及軍事支援,如今絕不會同意任何容許哈馬斯繼續保有權力的和平方案,這肯定會導致大量流血戰鬥,也帶出了重要的問題:日後誰代替哈馬斯?這問題迄今未有答案,但過去一百年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在這地區的衝突顯明,單靠軍事行動永遠無法解決衝突,容許巴人立國與以色列並存之路雖然極為崎嶇,雙方的強硬派都不斷破壞這構想,但如果這次戰爭還不足以喚醒各方,唯有兩國並存是可行出路,則猶太人和巴人只能世世代代繼續互相殺戮。拜登設法將美中角力降溫本欄引述這兩篇分析文章,希望向讀者指出兩點,其一是加沙戰局牽一髮動全身,其影響絕不限於中東地區或國際油價,對中美關係、台海局勢等都有重要影響。美國近來積極拉攏中國,力邀習近平親身去美國參與亞太經合峰會,並與拜登舉行美中元首會談,焦點議題必然包括烏克蘭戰況及以巴戰爭。美國明知道北京在政治取向上親俄親巴,仍期望藉緩和美中經濟冷戰,使中國經濟有改善空間,來換取北京在兩場戰事上保持中立,反映拜登在特朗普內憂與兩戰並發的外患夾擊下,已無餘力應付另一戰線,所以要設法把美中角力降溫,把矛盾往後推延,避免多方受敵。何立峰與耶倫的會晤,相信會有一些有利中美雙邊經濟關係的消息發布,為習拜會營造氣氛。其二,國際政局近年是強人當道、民族主義盛行、全球化解體,美國固然當不了世界警察,也沒有其他國家或跨國機制可以有效維持世界秩序,遑論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危機,這個失衡無序的大格局,短期內恐怕不會改變。港府不應靠嚇至於香港方面,在中美角力的大氣候下,香港不再是雙方協作的中介與平台,更動輒成為雙方鬥爭的夾縫或棋子,從盡吃兩家茶禮變為兩邊都不討好,尋找出路必然處處碰壁,這問題不能靠搞活夜市或唱好香港來解決。據傳媒報道,何立峰於11月7日以視頻致辭,向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提出三個建議,希望香港著力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建議香港繼續保持國際化的特色,進一步拓展「朋友圈」,希望香港主動適應市場變化,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三點建議頗有道理,尤其第二點相當應景,許多治港者已經遺忘。從這個角度看,要回應美國國會五名議員的制裁法官提案,除了發聲明反對,更恰當而有實效的做法是動用北京和香港的人脈,游說美國政府拒絕這項提案,而非威脅把香港的國安案件移交內地審訊。香港若還不認真找出路,難道要靠內地黃金價格較高,港人帶運金器或走私金條,來維持國際金融中心這塊金字招牌?參考資料 :From the US...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包括: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突然逝世,大批民眾自發悼念,政府嚴格管控悼念活動及言論;以色列拒絕國際社會的停火呼籲,持續轟炸及派遣地面部隊進入加沙,巴人死傷數目急增;香港特區政府拒絕向中大學者何曉清續發簽證,令她無法回港授課,中大隨即把她解僱。 李克強突然逝世 李克強突然逝世,官方宣稱死因乃突發性心肌梗塞,全力搶救無效。海外評論者卻普遍認為事有可疑,因為李克強年僅68歲,在退休領導人中屬於極其年輕,他擔任總理長達十年,在任期間和退休後都有專屬的醫護人員照顧健康,病發時在上海一個高級賓館游泳,距離醫院不過十數分鐘車程,大部分心肌梗塞病患在黃金兩小時内搶救都能救活,李克強卻返魂乏術,難免引起許多忖測。尤其中共高層正處於內鬥激烈時期,外交部長秦剛、國防部長李尚福,擢升高位不到一年便突然垮台,肇因卻秘而不宣,令中共高層人人自危,就在這敏感時刻,論資歷聲望唯一可與習近平比肩的李克強突然英年早逝,在政壇上引起的震動和忖測,自然非同小可。 李克強在任期間並無重大建樹,因為習近平非常強勢,他長期活在習的陰影下,重大事情都要向習請示,整個國務院被黨中央架空,總理的權力被大幅削弱。但這位「一事無成」的卸任總理,逝世後卻引發大規模的民眾悼念,追悼內容主要集中在他個人操守清廉、經濟學知識豐富、對中國經濟情況敢說真話,以及堅持鄧小平的對外開放、市場改革路線。把這幾點內容,連繫到網絡上瘋傳的諷刺語句「為何不是他」,令許多評論者相信,民眾普遍對現狀不滿,對習領導下的政府施政有怨言,所以借追悼李克強來宣洩不滿,帶有強烈的控訴意味。 嚴厲管制悼念活動 由於李克強故鄉和全國多處都有大批民眾自發悼念,而追悼內容又不時語帶雙關,令北京當局高度緊張,害怕歷史重演,像過去周恩來與胡耀邦逝世,民眾追悼活動演變成大型政治抗議,但又不能禁止民眾悼念這位前總理。因為李克強是完滿落任,在政治上並無明顯過錯,中共中央因此一面給予高度評價,全國官媒高規格報道他去世的消息,喪禮也按正國級領導人規格進行,所有官方機構下半旗致哀。與此同時,安排盡快火化遺體,責令各地政府嚴格管制悼念活動,對公眾場所和網絡上的悼詞輓聯等也從嚴審查,阻止民眾對李的功績給予過高評價或搞公開告別活動。這些措施,明顯是希望平息悼念潮,使其盡快過去。...
收看節目 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移英歷史老師路易士(化名),現受聘於英國本地學校,用四個關鍵詞講解歷史上英國的角色,如何為幾十年來的衝突埋下伏線。路易士老師的文章,原文刊登於《綠豆》Patreon :https://bit.ly/496bSrW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67集|2023.10.20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持續,加沙醫院爆炸案,以哈互相指責;同時間,「一帶一路」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面,也成為新聞焦點,今集內容:00:43 以哈局勢最新進展06:24「一帶一路」論壇北京舉行09:05 區選提名期展開民主黨難尋提名18:22 港府擬設「宣揚中華文化辦公室」20:38 玫瑰崗學生籲關注短片被下架23:30...
有些事情是這麼近那麼遠。路易士老師在香港的時候,聽了不知幾多年「以巴衝突」的新聞。「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等地方的名字,我在小學時已能琅琅上口,但倒未有真情實感去明白當中的矛盾。後來當了通識老師,總有一些推力要求自己認識不同的東西,除了看報紙,還會參加不同的課程。當中最特別的一次,就是去了尖沙嘴一間清真寺學習伊斯蘭的宗教和文化,嘗試用英美以外的角度看世界。課程其中一堂就是播放紀錄片,講述以色列人怎樣建國,遜尼派穆斯林的巴勒斯坦人怎樣備受壓迫。看完後心裏暗駡,當時的英國在搞什麼,弄了這麼一個大頭佛出來!來到英國教歷史,跟以巴衝突再接近了點。課程有一部分是教現代世界,其中一個課題正是提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歷史。課堂的主旨是了解英國怎樣導致和試圖解決以巴衝突。題目是很客氣了,因為英國的確是整個問題的歷史根源。當然,那個英國是指作為帝國的英國。認識歷史,未必能直接追究責任,但對我們如何對不同資訊定位,卻甚有幫助。了解的起點大家都需要懶人包,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事情實在太複雜了!路易士老師在課堂就用幾個關鍵字幫學生作基本了解(因為要他們看懂紀錄片是太困難了吧),希望這也對大家有幫助吧。第一個關鍵字,是奧圖曼帝國( The Ottoman Empire)。巴勒斯坦一直在奧圖曼帝國的版圖裏達四百年。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奧圖曼帝國跟德國結了盟,也被英帝國等打敗。當時初成立的國際聯盟就委託英國暫時(對,是暫時)管治巴勒斯坦,稱為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British Mandate of Palestine)。我們明白了英國為何跟巴勒斯坦結了緣。第二個關鍵字,是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收看節目 最近,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成為香港人熱議的話題。這次衝突的導火線是10月7日猶太教的妥拉節。當天,以色列提前關閉邊境,以防安全威脅。然而,哈馬斯武裝分子發動了代號為「阿克薩洪水」的突襲,突破以色列防線,發射超過5000枚火箭彈,並攻陷以色列南部多個城鎮,包括一場音樂節聚集地,造成超過200人死亡。哈馬斯綁架了以色列士兵、外國人及平民,估計約有百人被綁架。這次襲擊被認為是哈馬斯模仿ISIS的暴力行為,導致以色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報復,包括封鎖加沙走廊,切斷電力、供水和物資。以色列在加沙進行了18年來最大規模的空襲和地面攻勢,造成超過1500人死亡,聯合國也對以色列的行動發出強烈警告。以色列的情報系統未能預測到這次襲擊,低估了哈馬斯的行動能力。埃及早前曾警告以色列,哈馬斯正在策劃大規模襲擊,但這些警告未受到重視。內塔尼亞胡政府被指過於專注於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擴張,忽略了加沙地區的潛在威脅。此次衝突讓以色列面臨空前的國內外壓力。政府的報復行動引發國際關注,而被綁架的人質命運仍是未知數。國際社會對哈馬斯的態度不一,歐美等多國將其定性為恐怖組織,而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則未有此定義,導致外交上的矛盾加劇。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莫過於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於猶太節日發動突襲,攻破以色列南部防線,造成逾900人死亡,百多名人質被擄。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對加沙地區發動持續空襲,造成逾千巴人死亡,加沙城鎮被炸成廢墟,二百多萬居民受困,缺水、缺電、缺糧,聯合國呼籲盡快設立人道走廊,讓老弱傷殘離開,讓援助人員和物資進入。 俄烏戰事未了,以巴烽煙又起,這兩場造成大量傷亡、催生大批難民的現代戰爭,標誌著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以聯合國和多個國際組織為基礎的國際和平秩序已經失效。而美蘇冷戰期間由北約與蘇聯兩大陣營藉核軍事競賽達致「恐怖平衡」、導致兩大陣營勢力範圍所及之地戰火暫告平息,亦已隨柏林圍牆倒塌而成為過去。 國際局勢混亂 在蘇聯瓦解、西方歡慶勝利後不久,高加索地區和非洲便爆發可怕的種族滅絕式內戰,當時美歐西方陣營尚能介入,逼交戰方停火談判,重劃疆土締造和平。但隨著美國軍事介入伊拉克與阿富汗後管治失敗,遺下爛攤子離場告終,美歐在維持國際和平局面上已失去左右大局的決心與能力。 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乘時而起,或直接揮軍攻佔烏克蘭,或支持代理人在敍利亞、黎巴嫩策動內戰,或供應武器予真主黨、哈馬斯等武裝組織搞恐怖突襲,從歐洲到中東到非洲都戰雲密佈,流血衝突不斷,無數平民淪為難民。難民潮不斷湧向歐洲,又造成了主張拒收難民的右傾政治勢力抬頭,令國際維和及人道救援變得異常困難;戰火導致油價颷升、能源供應不穩,也加劇了西方社會的經濟危機。 美圍堵中國計劃或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