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在香港 十年前的3月28日,是台灣太陽花運動,這場運動稍微改變台灣政治,可謂成功。同樣,十年前,香港雨傘革命,從9月26日到12月25日。雨傘革命最終失敗。七十九日佔領旺角、中環、尖沙嘴、銅鑼灣等各處心臟咽喉地帶。從時間長度言,較諸於同類型政治運動,如太陽花及美國佔領華爾街,雨傘革命都來得長。 圖中三人,由右至左為陳健民、戴耀廷和朱耀明。戴耀廷為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法庭裁定他為初選組織的「首要份子」,上月被判囚10年 。 從2014年到2024年,香港發展每況愈下,中國答應給予香港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基本法治,大家信以為真,認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果真能夠保存五十年。我如今才明白一切都是騙局。因此,馬英九說,中國答應台灣一國兩制,若你仍相信,你就是天真與無知。...
這一波移民潮和過往到世界各地旅居的港人的其中一大分別,是十分刻意強調自己來自香港的身份。而這一點,最少在歐美社會,又明顯是和從中國大陸出去的移民相對應。上篇提到離散港人在歐美遇到當地人用「nihao」來跟他們打招呼時會感到不舒服,反映的正是這種轉變。有些朋友甚至會刻意提醒對方自己來自香港,母語是廣東話,然後再教對方兩句廣東話的髒話來緩和氣氛。 香港的本土身份認同一直和中國大陸相對應。從《網中人》的阿燦到《表姐,妳好嘢!》中的表姐,香港認同一直建構在「和中國不一樣」的基礎上:香港是現代、聰明、勤奮;中國是落後、死板、懶惰。這個中港之別實際操作上當然一直有轉化,例如中國經濟發展起來後,對中國的負面刻板印象便從貧窮變成暴發戶;在八九民運中,中港差距則被演繹成「香港人是帶領中國走向自由的中國人」;到了近年,本土主義之下則有不少香港人索性宣告自己「不是中國人」。 不過,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過去港人到了歐美生活,又不會把界線分得那麼清楚。我懷疑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條界線在歐美社會的處境中本來就不是那麼明確。過去很多海外華人來自華南沿岸地區,到達歐美之前也很可能曾經在香港停留,無論生命軌跡到語言與飲食習慣都和港人很相似,港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感到很大必要為「海外港人」另樹旗幟。 政治影響力 二零一九年的抗爭浪潮,和隨後的港人移民潮,大幅改寫了港人離港後的身份認同。這一波的移民不少有極為鮮明的政治立場,不單止希望和中國政府劃清界線,也不希望被稱之為「中國人」。本來在日常的英語溝通當中,華人和中國人都會被簡單稱為 Chinese ,但許多港人明顯不接受這個混淆。有港人移民為子女填寫學校表格時,刻意不挑選表格上已有的...
收看節目 林橙,因為一次旅行而認識到Coin Art,利用各國硬幣變為各種飾物。回港後繼續研究,慢慢由興趣變成職業。 在香港時,林橙以工作坊形式教導學生們製作硬幣飾物。2022年移英後,他開始轉型在網上銷售作品,每一件飾物都由自己親手打磨和設計。 每遇到要求有女王頭或香港字樣的設計,林橙便知道,這個客人預訂的,不只是一件飾物,而是一個需要紀念的根。...
收看節目 自2021年起,至少14萬香港人透過BNO簽證抵達英國。今年的英國國會大選,是很多香港人首次參與。《綠豆》邀請居住於不同城市的香港人,拍片把投票日的心情記下,看這一票對他們有何意義。 ...
收看節目 港人在英參政由起點開始。 崔天成2021年來到英國,他從未有參政經驗,郤在2022年參選大倫敦南部,Sutton and Cheam選區的地方議會選舉,成為自由民主黨候選人,得到超過1200票,但最終得票數目「梗頸四」,選不上當區的三個議席。...
收看節目 英國大選前的衝刺階段,有在英港人組織籌辦候選人論壇,讓不少是「首投族」的選民可以近距離接觸候選人。Sutton的論壇有近百人出席,Reading的論壇就按選區分成五場,每場都有數十人參與。 選民和候選人在論壇討論,香港移民關心的議題,包括面對跨境鎮壓、英中關係、孔子學院去向等,有候選人認為跨境鎮壓問題嚴重,亦有候選人要求重新審視英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