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的秋季預算案,原意是要向市場展示英國重拾財政紀律的決心。誰料弄巧成拙,預算案提前曝光,演變成一齣即時信譽壓力測試——財相站起身準備宣讀預算案前數分鐘,預算責任辦公室(OBR)的評估報告已在網上流傳,傳統的信息層級完全顛倒:交易員在議員聽到隻字片語之前,已把財政附件看了個通透。 洩密文件一出,英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應聲飆升至約4.54厘;待李韻晴強調財政規則「鐵板一塊」後,收益率方才回落至4.44厘左右。這一漲一跌——洩密引發拋售,表態帶來回穩——恰恰道出投資者如何同時解讀數字與政治。 到底有幾分可信 單看數字,財政緊縮力度着實不小:到2029/30年度淨緊縮117億英鎊,主要靠增稅261億英鎊,抵銷開支增加的113億英鎊綽綽有餘。財相更把財政預算的緩衝空間擴大至約220億英鎊,遠高於三月春季聲明的99億英鎊。 然而這份看似超額交足功課的穩定承諾,市場卻疑慮重重。投資者消化預算案之際,心中盤算的不是今日赤字多寡,而是李韻晴的預算案到底有幾分可信。 預算案的致命傷在於結構設計。雖然整體緊縮看似可觀,OBR分析卻揭示真相:政策的直接效果是明年增加借貸60億英鎊,要到2029/30年度才削減150億英鎊。最大宗的增收措施——凍結入息稅起徵點(83億英鎊)和對薪酬犧牲退休金供款徵稅(47億英鎊)——要到2027/28年度才落實,之後逐步累積。這是典型的「分期付款」式財政整頓,先斬後奏不如說是先奏後斬。...

  • 收看節目 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今次內閣改組中,被重召成為新任外交大臣,是半世紀以來首次有前首相被重召入閣。他即日和到訪的印度外長會面,討論英印關係,之後又到訪烏克蘭,和總統澤連斯基會面。 他在社交網站「X」表示,榮幸可以再次投身公共服務,在以巴局勢緊張和俄烏戰爭未停之際,外交工作極具挑戰。他又強調,儘管他對現政府並非所有政策都同意,但認為辛偉誠,是堅強和有能力的領袖。 今次內閣改組的另一個焦點,亦是事件的導火線,是原內政大臣柏斐文(Suella...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