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端: 深秋11月初,登陸英國剛好三周年,決定寫信給自己。 翻開日記,三年前在香港臨上機前,你流著淚寫下長長的文,給老公看了,兩人眼眶又再紅起來。 你當時描述只有十歲的幼女,難以排解離愁: 「莫看她跳跳紮紮,其實很敏感、更念舊。有一次,她想起將會離開死黨、外婆、嫲嫲,就哭了出來。由在車上低聲啜泣,回到家梳洗好還在嚎啕大哭。已經一小時有多,她愁,我更愁。唯有跟她說:『阿妹,媽咪都有好多人唔捨得,所以一齊喊啦。但喊咗咁耐,我想為剛才提到的AA、BB和CC逐個祈禱,好嗎?我哋見唔到佢哋,但天父可以翻牆免檢疫,祂會聽我哋禱告,保守每一個。』 妹豬哭聲竟然止住,我們就一個又一個提名字祈禱,大大話話過了三個會合,我開始睏到口齒不清,母女倆最後祈禱多三巡,在語無倫次中摟著睡到天明。往後,孩子也悟出『飯係一啖一啖食,禱係一天一天祈』的真諦。感恩的是,孩子的情緒不再塞在心裏,不用等火山爆發,而是慢慢學與陰影共處。」 願你...
有年歐遊,火車偶遇巴西作家與美國遊客,言談之際,遊客好奇問作家著作的「title」。巴西作家不諳英語,困惑此詞,遊客反複唸著:「What’s the TITLE of your book?」作家仍茫然,遊客語塞,不知從何表達。我不禁插口道:「What’s the...
在這學校服務已近一年半。一閒下來細想,我這個姑娘對自己從事的專業也有些新發現。 首先,原來這年半上了很多課程,學懂或學習去unlearn的事情也有很多。我原以為獲確認本地的執業認可,就可以歲月靜好地在小鎮學校評估和訓練學生,好好地唞唞休息,因為每次學新東西都很花心力。殊不知,資格確認之後,先是向見多識廣又有愛心的資深督導請教,然後我所在地區的特殊學校/中心的言語治療師又有學習群組,每季都會聚一聚,輪流分享最新學到的東西。 我是一個認真學習的人:即是上完聽完,若覺得對自己的學生和家長有幫助,就會很想學懂如何實踐,或更簡明地回校培訓老師和家長。因為如傳福音一樣,有好的方法或想法,希望別人buy in,那末自己總要付諸行動,讓別人都感受到有多好,才是「學有所成」吧?! Armchair Travel...
64、612、71、721、831、101 …… 這些日子,你們還記得嗎? 還有好好為這些日子預留時間和心情嗎 ? 在台灣的時候,可能正正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沒有相關的集會示威。對於這零集會經驗,我一直耿耿於懷,好像沒有盡自己的責任,盡自己一分力去謹記和感謝那年大家的付出,那些血和汗,還有很多流過的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