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突然宣布,11月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0%關稅,報復中國全面收緊稀土產品出口,消息刺激美股大跌,進而導致全球多處股市本周初大跌。雖然周末至周一美中雙方官員皆努力放風,試圖為中美衝突降溫,並指本月下旬兩國領導人仍將在亞太經合峰會上會晤,但周二中方續有反制措施推出,制裁南韓造船業巨企韓華海洋在美國的分支機構,而特朗普也表示擬停購中國食油,報復中國不再購買美國大豆,令投資者擔憂此次中美衝突或會深化。 分析新一波中美角力,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由中國主動發起 這一輪的角力與衝突,看來是由中國主動發起的。美中貿易談判美方主將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怒斥中方此次嚴限稀土出口,是想拖累全球經濟,陪中國經濟一起崩塌。這篇報道引述美方官員透露,美方上周中得悉中方推出一套極嚴厲的限制稀土物資出境方案後,曾馬上要求作雙邊會談,藉此消除誤解避免誤判,但中方拒絕商談。美方等了36個小時,見中方沒反應,特朗普才決定公開出招,宣布對中國加徵100%關稅。 在周末,中方官員為新一輪衝突解說時,指新限制出台是回應美方在九月擴大對華科技輸出清單,並非有意挑釁。對此,美方官員公開反駁,指美方之前推的都是小措施,中方的稀土新政卻是全盤禁止出口,力度完全不符比例,且新政細節極多,非短時間可擬就,相信已醞釀好幾個月。美方官員指今年夏天雙方會談時,持強硬態度的中國商務部官員曾表示,中方將會有強似「地獄火」的措施,相信就是預告這次稀土戰。...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罕有地以強烈語氣批評中國,指北京藉斷電和盤查出席者來破壞美國使館辦的多個民間交流活動,又煽動反美情緒,他對較早前四名美國教師在吉林遇襲表示擔憂。 另一則是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指中國多個地方政府因財困而加大了對企業漏稅的偵查,倒查時期最長的竟達到30年,而且全國超過20個省份出現了「警稅合成作戰中心」,以警力打擊瞞稅漏稅行為。有分析指大查稅運動導致民怨銳增,商人和中產階級加快出逃。而日本經濟新聞亦引述一研究報告指,中國在2024年迎來了全球數目最大的百萬富翁外流潮,有錢人湧向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 美交流活動屢遭遏制 北京政權對美國駐華大使館盯得很緊,這本來不是新鮮事物,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1月在三藩市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雙方明確同意加強各領域的民間交流。伯恩斯近日的專訪內容,無異於指控習領導的中國政府不守信用,元首會晤時說要加強民間交流,但當美國駐華使館試圖推行交流活動時,卻屢屢遭到遏制,有數十次大小衝突。 例如舉辦音樂會,場地方突然取消租場,指使館預訂之日會停電,但該日之前和之後日子卻電力正常;參與了使館活動的人遭到執法當局盤查恐嚇;使館對外發布信息平台遭到嚴格限制;而中國的網絡上又經常出現煽動民間仇外情緒,令身處中國的美國人憂慮人身安全,吉林的美國教師遇襲事件更備受關注。伯恩斯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官員兼學者,對中國尤其熟悉,若沒有白宮授意,不會輕易發表這番激烈控訴。 相信激烈衝突陸續有來 就在美國駐華大使公開指責中國搞小動作破壞民間交流之際,中國官方媒體英文《中國日報》也在報道美國入出境部門刻意刁難中國留學生,指近日有4名赴美留學或出席學術會議的中國學生,入境美國時被帶到小黑屋裡扣留盤問十多小時,質問他們是否中共黨員,其中三人更被遣返,當事人均為理工科背景,其中二人研究人工智能。報道又指美方近年滋擾盤查了30多名電腦相關專業的中國留學生,被扣留時間最長的達到5天。美國媒體也報道了這個趨勢,美國之音於22日發表題為「理工科中國留學生入境美國會有問題嗎?」的報道,引述一位在華盛頓一大學做半導體研究的中國博士生說,已經6年沒有回家鄉北京了,前幾年碰上疫情,這兩年則是擔心一旦回國,再入境美國時會遇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