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6|積金易平台漏洞一年未解決 消息:程式錯誤補救不停|英國安顧問成撤控關鍵|工黨政府諮詢住宅買賣改革

積金易平台漏洞一年未解決 消息:程式錯誤補救不停

積金局於去年六月推出總投資逾49億港元的「積金易」中央電子平台,旨在整合14個強積金受託人、超過1100萬帳戶,讓470萬僱員可一站式管理強積金。然而,平台自啟用以來問題不斷,從註冊困難、交易延誤、供款被清零,到應用程式漏洞頻仍,用戶負評如潮。多名用戶反映,即使嘗試二十分鐘仍無法完成身份驗證。

據悉,平台承辦商電訊盈科在系統開發期間出現人員離職,未留下完整開發資料與測試記錄,導致後續維修困難,只能重寫程式修補漏洞。業界形容這是「技術負債」問題,即在趕工情況下產生大量邏輯錯誤和壓力測試不足,造成系統頻繁故障。積金局已多次向電盈施壓,但情況未見改善。

去年電盈因延遲交付被罰款1.8億港元,惟仍掌握10年營運期、預計收益達370億港元。近期更有爆料指強積金資料外判至佛山處理,引發「送中」疑慮。積金局否認資料外洩,聲稱所有用戶資料儲存於香港伺服器,但承認佛山服務中心可透過加密通道遙距存取資料。

目前「積金易」計劃於明年一月全面整合所有帳戶,但系統錯誤仍未解決。若屆時問題持續,恐影響全港強積金運作與公眾信任。

傳媒追擊英中間諜案 撤控過程涉政治干預?

英國近日撤銷兩名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被告檢控,引發政壇風暴。涉案者包括前國會研究員Christopher Cash與曾在中國任教的Christopher Berry,兩人被指於2021至2023年間向中方提供情報,包括英國國會代表團訪台細節。皇家檢察署原訂10月開審,但上月突然撤控,指證據未達起訴標準。據報內政部與軍情五處均感意外,傳出工黨政府干預審訊、避免激怒北京的說法。

《電訊報》揭,國家安全顧問Jonathan Powell拒絕讓關鍵證人出庭,因政府文件僅將中國列為「地緣政治挑戰」,未稱為「敵人」。外交部官員亦擔心檢控損害中英關係。Powell早前多次訪華,被批與北京關係密切,現將被要求在國會閉門作供。保守黨批評首相施紀賢為「討好中國」放生被告,下議院議長賀立紳更考慮提出私人檢控。

外界認為事件削弱英方在國際間對華立場。與此同時,商貿大臣靳秉德正訪華,爭取數十億英鎊貿易協議;而英國亦啟動「外國影響登記制度」,或把中國國安部、共產黨與解放軍列為高風險組織。政府將於本月決定是否批准中國在倫敦設立超級大使館,此舉再度考驗中英關係。

仿效蘇格蘭模式 英格蘭樓市擬改革

英國工黨政府展開被形容為「歷來最大置業制度改革」的公眾諮詢,目標是降低買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及減少交易告吹。諮詢期由10月6日開始至12月29日結束。

根據建議,賣家及地產代理在放盤初期必須披露物業重要資料,包括樓宇狀況、地租及基本開支,並引入具法律約束力的買賣合約制度,防止買賣雙方臨近成交時隨意退出,違約者需繳罰款。政府估計,措施可令首次置業者平均節省約£710,交易時間縮短四星期,告吹率減半,但賣家或需額外支付約£310以準備文件。

房屋大臣李世勳(Steve Reed)表示,新制度將令買樓過程更簡單、更公平。業界普遍支持方向,但認為細節仍待完善。據BBC報道,現時英格蘭地區平均需時六個月完成交易,常出現「搶盤」及「交易鏈斷裂」問題。新建議參考蘇格蘭制度,有望改善效率。不過,有地產業界警告,賣家準備時間增加,或導致放盤延誤,短期內減少市場供應。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

  • EP 01|香港演變:林鄭治下的五年回顧|英國突發:黨員倒戈,首相約翰遜 Boris Johnson 下台

  • EP 02 |香港推「安心出行」實名制,你受影響了嗎?

  • EP 03 |元朗 721 事件三周年涉事人:原告反轉成被告,警官多升遷|兩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