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中國金融巨頭中植集團不獲中央拯救,被迫向法院申請破產,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周五公布受理此案;其二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本周二突然宣布辭職,剛開始的三年續任任期,將變成一年的看守過渡,等待校董會另覓人選。 中植集團 中植集團全盛時期曾管理超過1400億美元資產,是中國影子銀行業的巨頭之一。中植去年11月致投資者的公開信指,其負債規模約4200至4600億元人民幣,其資產帳面金額約2000億元人民幣,嚴重資不抵債。投資界一直在觀察,中國政府會否仿效介入海航集團、安邦保險等先例,由中央欽點的機構接管,然後重組其資產,逐步償還債務,避免企業清盤引發連鎖性債務骨牌倒塌,或導致公眾投資者血本無歸。然而,北京此次處理中植資不抵債危機,並沒有按這慣常路徑,而是直接交由法院清算,反映北京處理金融危機的手法,不再是一味包底善後,可以是斬纜割席止損。 當然,中植集團畢竟不是真正的銀行,沒有大量的散客存戶,其金融業務主要是透過集團旗下的持牌信託公司,例如最為人熟知的中融信託,接受富裕階層委託管理資產,類似外國的私人銀行。中植進入破產清盤階段,其客戶注定蒙受巨額財富損失,但涉及人數不會太多,這些苦主有家有業,也未必敢豁出去上訪鳴冤,其對社會穩定的衝擊不會很大,北京高層肯定已對中植的債務摸了底,也評估過清盤對金融市場和社會的影響,才批准北京法院受理清盤。 新遊戲規則 有了中植這個先例,其他受房地產市場崩塌影響陷入資不抵債危機的大型房企,以及向這些房企提供融資的金融企業,就不再是大到不能倒,並非必然獲政府接管打救。金融市場將按照這個新遊戲規則,來評估那些陷入資不抵債危機的企業,還有多少剩餘價值,由於無法預見哪些最終會獲政府出手拯救,保險的做法就是假設它們不被接管,可以像中植那樣走上清盤之途,不少機構將因此陷入信用危機。...
剛參加由英國家庭治療學會舉辦的座談會,來自英國不同地方的治療師聚集一起,雖然是網上會議,大家也很期待這次的活動。講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治療師,他更邀請了一位過往曾接受治療的「病人」分享她的經歷。這位「病人」曾經是精神科醫院的常客,父母間的衝突矛盾,加上成長及生活的壓力,她被診斷為思覺失調,最後被送進精神科醫院,住院長達4年。家庭治療師的角色她從容不迫地訴說自己的故事,怎樣在治療團隊的協助下漸漸康復,跟父母調整關係,成功地離開醫院,現在更可公開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能讓在同一處境的年青人及他們的家庭,明白只要不放棄,便會有機會改變,活得更好。有治療師問,公開自己的故事,不怕為自己及家人帶來壓力嗎?她答道:「最初確實擔心,而且很多的批評也指向我的父母,但我希望我的經歷,讓那些批評我及我父母的人,可以從一個新角度去了解精神健康及家庭關係。批評別人往往是一件容易不過的事,我接受我整個家庭也有問題,這問題反映在我的情緒病上,但在治療過程,我看到的是我們一家人關係的改變,學懂了諒解及互相尊重。」英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院,團隊的成員包括精神科醫生、護士、家庭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營養師、老師及職業治療師。 治療團隊每星期會一起見住院病人,因應他的情況而調整治療方向。家庭治療師是團隊的一份子,究竟甚麼是家庭治療呢? 家庭治療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心理治療療法,以人際關係去了解及處理個人問題的一種系統思維(systemic thinking)。住院的病人,他的病其實不只是他個人內在的問題,我們是活在一個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社會, 孩子跟父母的關係更是孩子成長重要的關鍵,英國在處理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特別著重病人與家庭關係矛盾的處理。而家庭治療正正就是處理這個個人問題的所在系統。倫敦街頭收禮物治療師在個案完結後,通常很少有機會知道個案家庭的最新情況,如果得知他們活得好,確是治療師的最好禮物。一天在倫敦街頭,人潮中突然看到一張看似熟悉的臉孔迎面走來,我很自然地微微點頭便低頭離開,怕我們在治療室以外的地方相遇,會為她帶來不便。但她卻主動走來拍拍我說:「你好嗎?想像不到我會在這裡見到你。」Karen 一家是我10年前在香港處理過的個案家庭。 我們互相問候,然後她說:「這10年間我改變了很多,謝謝你的同行,在治療過程中讓我及丈夫慢慢開竅,現在我們一家生活愉快。雖然生活上還是有很多挑戰,但這次移民帶來的改變,我們有信心過渡。...
《相印集》之前刊出了十輯墓園系列。十九世紀歐洲墳場是埋葬平民百姓,主教、神父或帝王將相則長眠於大教堂。 大教堂(Cathedral)是歐洲基督宗教的最要建築,多是教區大主教所在之地方。大教堂的建築時間,往往需時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長久以來,這標誌著那個城市的宗教輝煌成就,為其主要地標。基督宗教全盛時代,大教堂的崇拜儀式是每個基督教徒盼望參與其中,是以大教堂可容納上千以上的教徒。 惟基督宗教經過上兩個世紀的世俗化過程,昔日全盛時期已成過去。現代歐洲大城市的大教堂,已變成旅遊景點! 我想在《相印集》跟各讀者分享我到過的大教堂種種不同景象。首先從我現在身在英國聖奧爾本斯大教堂説起。聖奧爾本斯(Saint Alban)是英國第一個基督教殉道者,於公元4世紀為羅馬統治者所殺害,信徒於793年在此地建立教堂以紀念他。教堂自此輾轉發展一千多年,1877年成為大教堂。 大教堂的建築形式不是英國十一世紀以降最重要的歌德式(Gothic)建築,而是羅馬式(Romanesque)和後歌德式(late...
第十二封信 12.1 明慧, 抱歉沒有和你通信差不多兩個月,想你一切安好。2023年最後兩個月到了不少地方旅遊,增加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見聞,對中歐、埃及與土耳其文化和藝術認識加深。 十二月中深夜由埃及旅遊回來。從金字塔、神廟、王帝谷到沙漠,給我從未有過的經驗。一方面讚嘆和敬佩四千多年前古埃及的文化成就,但這些偉大建築和藝術只是為了歌頌法老王和貴族的豐功偉績,無視無數人民的苦難和勞役!同時看到現今埃及的落後和貧困,交通的混亂難以想像!所有地方都要求小費!開羅和其他城市隨處可見爛尾樓,沿途有不少警察關卡。導遊跟我們説,2011年的和平革命雖然推翻了當時的總統...
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是我極希望參觀的一個地方。在倫敦Lambeth的博物館現址,前身是一所醫院。1936年起用以收藏和展示戰爭物事,或許,意義上也儼如一個治療之所 —— 回顧一戰以來戰爭的旅程,細味瓦礫血肉之下人的恐懼、變通和淚水。 帝國戰爭博物館...
記得臨離開香港前,曾有朋友煞有介事地告訴我:「在英國的第一個冬天最難捱。」聽罷我卻不以為然,事關小弟從小怕熱,每年冬天都只會嫌不夠凍,到了外國恨不得可以過一個冰天雪地的冬天。 但抵英後隨著冬意漸濃,我開始感受到那個「難捱」真正的意義。 原來,天氣寒冷還算事小,真正難捱的是急劇變短的日照時間。記得初到埗英國的時候,晚上八點還可以看到太陽;過了十月,一轉冬令時間,即感受到日落時間逐日提前;至十一月的時候,基本上每天下午三點多就已經開始天黑,更甚的是,即使在日間,你也可能因為天陰下雨而看不到太陽。 以前生活在香港,從來不會覺得照不到陽光是甚麼大不了的事。但當接連好幾個星期都不太接觸得到陽光,身體開始出現反應。首先是沒有精神,就算前一晚睡飽了,第二日照樣可以呵欠連連。隨之而來的是失去做事的動力。好幾晚看著案頭上還未完成的工作和功課,儘管跟自己說今晚要好好努力,最後卻發現自己根本不能專心,只想賴在床上做些不太需要用腦的事情。 季節性抑鬱 後來學到原來這種情況叫做「冬季抑鬱」(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