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對保守黨批評多多,但第一份預算案即大幅增加借貸,導致英國國債息率上升、英鎊下挫。難道工黨政府也會步保守黨後塵,弄出個迷你預算案危機? 李韻晴上周宣布未來五年新增政府投資1兆億英鎊,並大幅增加公共開支 (包括增加工務員薪津)。即使每年加稅400億英鎊,政府的財政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未來四年每年都要多借320億英鎊。即使未來政府各部門經通脹調整後的開支維持不變,到2029/30財政年度,英國政府也要增加70億英鎊日常開支。 環境與卓慧思時代大不同 先不說這與工黨選舉承諾大相逕庭—加稅400億英鎊乃當時承諾85億英鎊近四倍之多,投資金額也由每年47億英鎊大增至240億英鎊 ——假設維持政府各部門日常開支這筆資金同樣透過增加借貸解決,工黨的財赤問題,與當時保守黨迷你財政預算危機所提出的減稅方案(450億英鎊),在規模上可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難怪英國國債息率在預算案公布的幾天內升至4.5%,英鎊兌美元也最多下跌1.5%。...
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恐襲以色列,引發的以哈戰爭迄今一年,中東局勢不斷升溫也推高了石油價格。 本月初,伊朗向以色列射發180枚導彈,而周二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Netanyahu)宣布,在黎巴嫩的作戰中,誅殺了兩名真主黨領袖的繼任人,並疾呼只要敵人威脅以色列的生存,就繼續戰鬥。中東戰事持續擴大,伊朗的石油設施首度被點名,成為以色列可能攻擊的對象,布蘭特原油因而一度升穿每桶80美元的水平。 過去十年,中國平均每年原油需求增加60萬桶,佔全球新增需求六成,因此中國對原油需求的增減,左右油價的升跌。踏入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對原油需求也隨之下跌。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中國2023年原油需求按年增9.6%,但今年7月,卻按年跌1.7%(減少28萬桶),估計全年的石油需求僅輕微增加1.1% (平均每日增18萬桶)。 原本受到中國需求下跌影響,布蘭特原油價格已跌穿每桶70美元,只是中東戰事升溫才升破每桶80美元。中國結束十一黃金周假期後,發改委 (NDRC)的記者會雷聲大雨點小,並無公布實質的惠民措施,布蘭特原油價格應聲由每桶81美元回落至每桶76美元。如果中東局勢平穩,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沙地阿拉伯增加原油供應這兩個因素,有望將石油價格於未來兩年壓低到每桶60美元。不過,以色列似乎想把握機會,打擊伊朗,改變中東局勢,短期而言,戰事發展仍是關鍵所在。...
英倫銀行上月減息後,各大銀行紛紛調低按揭息率爭取客戶。美聯儲9月18日大手減息半厘後,市場普通認為今年有機會再減息半厘,明年減息一厘。英倫銀行雖然暫且按兵不動,但相信隨後會進一步減息,按揭息率也將進一步下調。 英國多數按揭貸款都是兩年期或五年期的定期貸款,今年約有160萬宗按揭貸款到期需要再續。英倫銀行8月16日減息四分之一厘後,上月5年定期按揭貸款平均息率按年下調119基點(100基點等於1個百分點),按月下跌了16基點至4.35%;2年定按息率更按年下調了139基點、按月下調19基點至4.8%。 各行隨英倫銀行降息而下調按揭息率 NatWest 9月初推出84% 的5年定按 (40%...
美國聯儲局下周中秋節翌日(9月18日)議息,大概會迎來四年多首次減息。不確定的是,到底會減四分之一厘,還是半厘?早前不少投行預測聯儲局會減息半厘以免經濟硬著陸。不過,剛出爐的8月份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及生產物價指數(PPI)顯示美國經濟仍陰晴不定,減息四分一厘或更合理。 雖然8月CPI按年升2.5%,較7月的2.9%略為放緩,也是三年來最溫和的升幅,但CPI升幅放緩的主因是能源價格下跌。撇除食物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升勢反而上掦,按年升3.2%,按月升0.3%,高於市埸預期(0.2%)。8月核心PPI同樣按月升0.3%,亦是高於預期(0.2%),顯示通脹仍未完全受控 (6月及7月分別按月升0.1%及0.2%)。 減息過急憂通脹重燃 導致8月核心CPI按月上升0.3%的元凶還是租金 。租金是影響核心CPI最大的因素,所佔權重達43%。本來,6月(按月升0.2%)及7月(升0.4%)的租金升勢有放緩的趨勢,但8月租金升幅再次攀升(0.5%),一旦減息過急,通脹重燃就前功盡廢。 事實上,即使CPI...
再生能源已佔英國本地發電量51%,風力發電量已超越燃氣發電。據《衛報》周六的報道,今年8月燃氣發電的佔比已跌至不足兩成。理論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遠低燃氣發電,再生能源的佔比上升,電費應該隨之下調,原何事與願違呢? 由10月1日起,英國電力/天然氣價格管制上限將分別調升9.6%及13.9%至每千瓦時(kWh)24.5便士及6.24便士。導致電價較天然氣價格高出三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電力批發市場價格由天然氣價格主導 政府為支持再生能源建設徵收的「綠色附加費」 天然氣價格主導批發電價 英國電力批發市場採用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壟斷倫敦及泰晤士河谷供水的泰晤士水務(Thames Water)早前要求加價44%被拒後,近日變本加厲,要求加價59%(平均每年加價257英鎊)以改善財務狀況,否則將無法繼續經營,政府須接管其業務。當年私有化的時候,這些水務公司都沒有負債,為何水費加過不停,而泰晤士水務不但屢屢出現污水醜聞,更陷入財務困難?透過公開招股上市的泰晤士水務於2006年被澳洲投資銀行麥格里(Macquarie)以85億英鎊收購,並在持有該公司11年間大幅舉債,以派息予股東。麥格里2017年出售泰晤士水務後,又成為水務控股公司Kemble的債權人(2018及2020年共投資1.3億英鎊),繼續收息。這是典型的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麥格里當年透過Kemble控股收購泰晤士水務,實際出資僅為收購價的7%,其餘均為債務。這樣,麥格里就能以極少量的現金獲取壟斷一方水源公用事業的現金流。透過派息、收息、減少開支、減少投資等手段獲利。 監管者不避嫌變受薪總裁麥格里營運泰晤士水務期間,該公司的負債由38億英鎊上升184%至108億英鎊,派發的股息多達27億英鎊。2017年3月,泰晤士水務被出售數天後,即爆出2013-2014年間污水處理不善遭罰款203億英鎊的醜聞。若指泰晤士水務今日面對的問題,是因為水費不夠高而無法改善污水處理,真是冤枉了我們這些消費者!更有趣的是,水務公司這種公用事業,不是有水務局 Ofwat 監管嗎?但2013-2017年坐陣 Ofwat 的...
英倫銀行終於開始減息而英國次季經濟增長也符合預期。然而,一般民眾恐怕感受不到經濟改善。反而在工黨上台後,面對加稅及削減福利的雙重打擊,大多數家庭需繼續節衣縮食。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披露,截至2023年3月的財政年度,英國家庭平均每周的的開支為567.7英鎊,按年升7%。其中,能源開支的升幅最甚,按年升逾44%。而一些食品,例如橄欖油 (按年升100%)、雞蛋 (升近按29%)、米 (25%)、牛奶 (21%) 的升幅也遠高於平均食物開支的增幅(2%)。...
美國7月失業率連續上升四個月至7月的4.3%,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憂慮。聯儲局認為美國長遠的失業率應該為4.1%,而7月的失業率高出了這個「中性」水平,所以額外讓市埸擔心。不過,美國國會預算辧公室(CBO)的估算顯示,失業率上升,可能是2021至2024年間包括非法移入的外來移民急增的短期反應。長遠而言,新移民對失業率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且,還將成為GDP增長的動力。失業率上升,求的方面是企業減少新增職位,供的方面是過去兩年大量移民湧入導致勞動人口急升。據CBO估計,2021至2026年間,包括非法移入的淨移民人數將比原本估計的平均每年20萬人高出不少,累計將多出870萬人(每年達170萬人)。其中,近半是2021至2023年移入美國。這兩年間突然新增的勞動人口,佔截至2023年底總勞動人口的2.7%。而且,2024年淨移入人數估計與2023年相若,均為250萬人。2021至2024累計額外增加的淨移入勞動人口佔比可能高於4%。事實上,去年美國公民及移民局(USCIS)披露,新批准的200萬個工作簽證中,130個屬於「走線」或申請政治庇護的移民。可見移民對失業率有不少衝擊。 正面影響不過,CBO 預測這些移民對美國經濟將帶來正面影響。額外增加的移民於2024至2034年間,可增加聯邦政府稅收1.2兆美元,而因應移民增加所致的額外開支僅增0.2兆美元。移民於這十年間創造的GDP估計達8.9兆美元 (美國去年GDP為27.4兆美元)。 額外增加的移民將擴大美國人口基數 —— 截至去年底,美國人口為3億人。新增移民估計未來10年總共增加人口870萬人,而且他們將生育200萬個孩子,帶動人口增長,帶動個人消費增長,增加GDP 7.8兆美元這些移民估計會更積極尋求工作機會,增加 GDP...
大選過後,工黨毋須再廻避加稅意向。財相李韻晴( Rachel Reeves) 大呼保守黨欺瞞民眾,指財政缺口達220億英鎊,為即將於10月30日公布的秋季預算案鋪路加稅!其實,保守黨今年公布春季財政預算案之際,智庫IFS 已經指出,預算案僅預計每年1%的公共開支增長乃不切實際之舉,實際的缺口高達100至200億英鎊。所以,財政缺口並非新鮮事。 開支超出預算李韻晴決定全盤接受獨立組織建議的公務員加薪幅度,而94億英鎊的公務員加薪,佔這個缺口的43%。這是工黨的政治取捨 —— 為免初級醫生罷工影響NHS服務,財相批准22%的薪酬升幅;NHS其他員工及教師獲5.5%的升幅。雖然這個升幅高於目前2%的通脹率,但考慮到醫務人員及老師的薪酬原本就偏低,高於通脹的升幅也無可厚非。只是,如此一來,除了加稅,工黨還能做出哪些政策調整?IFS認為,財相允許公務員大幅加薪,再加上工黨承諾的綠色投資計劃,將把保守黨的所謂「財政空間」消滅殆盡,工黨必須取捨。據財政預算辦公室(OBR...
今年4月底中國宣布將於7月召開第二十屆三中全會之際,市埸還抱一絲僥倖心態,以為面對嚴峻的困局,北京會集中力量解決經濟急速下滑的問題。結果7月15至18日的會議悄無聲息地結束,對未來5年如何應對內憂外患,沒有給出市場想要的答案。周四(7月18日)晚發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輕描淡寫地指出要「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完全不提解決當前經濟困局的具體措施。《公報》公布會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但並未披露這份決定的具體內容。 強力改造三中全會傳統上於9月至12月舉行。去年拖延近一年到現在—— 特別是今年已是第14個五年計劃的第4年 —— 卻對第15個五年計劃 (2025年至2030年)定位不明。《公報》此「改革」,並非1978年改革開放的彼「改革」。可能用「改造」會更為貼切。君不見中國最早國際化、曾為遠東金融中心的上海,1949至1952年的改造重點在於維護國家安全。同樣,2020年至2024年,中國大陸、澳門及香港的改造也是國家安全主導。雖然技術官僚盡力提出一些挽救措施,例如今年3月在舉行人大及政協兩會期間宣布發行超長債。但在強勁的改造力度面前,經濟低迷、失業高企、內需不振根本不是問題 —— 即使降息降準無法刺激內需、房地產持續下滑,官方公布的第二季GDP按年增長率進一步放緩至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