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給大家猜個謎︰ All boy should come home,...

  • 路易士老師在大學讀書時,除了喜歡借書,還喜歡借影碟。一星期看兩三齣戲或者劇。一劇一世界,其中最難忘的,是一齣由HBO製作的歷史劇The Tudors。那時候怎會想到,自己會在英國教歷史呢?當時只覺劇情大膽刺激,能將亨利八世的情事、慾望、瘋狂和衰敗都一一描畫,當中還遇上了著名的人物︰撰寫《烏托邦》,後因反對亨利八世自創聖公會而被處死的湯瑪斯‧摩爾爵士 (Sir Thomas More)、亨利八世的女兒,後來的著名女王伊利沙伯一世。當然,亨利八世的六個老婆也是各有特色︰一死一活、兩個離婚、兩個砍頭。 亨利七世在1485年從理查三世(Richard...

  • 中國歷代屢有農民叛亂或稱為起義,遠的有大澤鄉起義,近的有太平天國。但已故余英時教授就指出,中國的農民起義都不以農民為主體。陳勝、吳廣是小軍官,洪秀全則是讀書人,我們的毛主席也是知識份子。但當然,農業社會總會很容易與農民聯上關係的,英國也不是自古以來工業發達,自然也有農民叛亂。 其中最著名的,是1381年的農民起義(Peasants' Revolt),也稱瓦特‧泰勒叛亂(Wat Tyler's Rebellion)或大起義(The Great...

  • 最近學了一個字,‘Dickensian diseases’(也即是‘Victorian disease’),中譯「狄更斯疾病」,包括白喉、傷寒、肺病和霍亂等維多利亞時代常見病症。有報導說這些疾病會重來英國,英國衞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則在政府網頁解說,這些病一直都在,只是我們透過醫療科技、衞生政策和市政發展去令它們不像過去那麼普遍而已。對,路易士老師說這麼多,都是想大家明白狄更斯簡直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同義詞。狄更斯是因在1837年出版了《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 Half term有點時間,終於可以一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故居。在羅素廣場(Russell Square)地鐵站下車,沿途漫步也見不少名人故居,比如有《小飛俠》(Peter Pan)的作者詹姆斯·馬修·巴利爵士(Sir J.M...

  • 約翰王 (King John)最失敗的地方,是不能擺平男爵(barons)勢力。在中世紀奉行的封建制度,管治心得,就是要好好控制這班佔全國人口不多於5% 的貴族,以借他們去控制大多數的農民。但約翰王顯然沒能夠抓住他們的心,也沒給他們足夠好處,最終只能有「反了,反了」的結果。 分權協議 1215年5月,一群在北方的男爵舉兵殺至倫敦,約翰王惟有跟他們在蘭尼米德(Runnymede)「講數」。蘭尼米德位於薩里郡(Surrey),距離倫敦不遠,大憲章(The...

  • 我們對中世紀的英國(Medieval England)未必很有認識,但總聽過約翰王(King John)這個名字。被人記得有兩個方法,一是做大好人,一是做大壞蛋。後者成功機會較高。 但問題是,約翰王真的這麼差嗎?他做過什麼? 我們也未必立即拿歷史書來研究,反而很快地用兩個關鍵詞「固定」了對約翰王的理解︰一是羅賓漢,二是大憲章(Magna Carta)。...

  • 睡覺前總愛到女兒房間跟她們吹吹水,也翻翻她們的東西,間接了解一下她們的「近況」。有晚發現她們竟有一本Mary, Queen of the Scots(作者是Tim Vicary)的藏書,我記起了,那是一次在台灣旅行時,女孩媽媽買給她們的,是那些讓小孩子學英文的讀本(reader)。我覺得這些書不適合兒童觀看,但女兒卻說她喜歡。一個小學生真能進入英國的歷史嗎?可以的,只要把歷史當成故事看,就不會有陌生不陌生的問題,只有有沒有共鳴的讀者。有天我也偷偷地翻開這本只有六千多字的小書。作者是老師,也是作家,有雙重身份,也就懂怎樣吸引小讀者和小學生吧(路易士老師也想學會這種能力,但又不想被人知道自己看兒童讀本!)。真的,你只需把它當成一個故事看,而不必太有歷史的沉重。不過,這也真是一個沉重的故事。風言風語作者把這故事交給又高又美麗的瑪麗一世(亦稱瑪麗‧史都華,或蘇格蘭人的女王瑪麗,留意,是蘇格蘭人的女王,並不是蘇格蘭女王)以第一身自述,內容是她寫給兒子的信件,好讓他知道母親的傷心故事。而瑪麗一世的兒子,也即是後來的詹姆士六世及一世(同時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國王)。瑪麗一世本想嫁給西班牙國王的兒子,可惜西班牙王子是天主教徒,因她不想得失主要是新教的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惟有另找人選。而當時的英格蘭女王伊莉莎伯一世(Elizabeth I),竟然提議瑪麗一世嫁給她的「傳說情人」、寵臣羅伯特‧達德利(Robert...

  • 教和學中世紀英國絕對是苦差,因為我們對中世紀認知實在太少了。簡單來說,中世紀是宗教的時代,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終於東羅馬帝國的滅亡。人們開始由神回歸至人自身,這見於文藝復興運動(Renaissance)。我們教學生中世紀的英國,則以1070年諾曼的威廉一世(Wiliam I)講起,直到1485年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的李察三世(Richard III)。中世紀當管治者也是苦差,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應對教會這另一個權力核心。還有,耗費大量財富的十字軍東征(Crusade)也令英國社會動會動盪。約翰王(King John)要簽大約章 (Magna Carta),也是因為五行欠財,才激怒了地主。英國在中世記還要跟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打仗,中世紀的英國並不好過。政教衝突教會和國王的衝突,可以見諸於亨利二世和托馬斯‧貝克特(Thomas Becket)的衝突。亨利二世是金雀花王朝首位國王,而貝克特則是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 在英晚上沒有什麼夜生活,一家人飯後都會看看電影。本想看《虎克船長》(Hook),怎知下了架,太太說不如看《羅賓漢》(Robinhood)吧。其實一年前來英已和孩子看過,但幾乎忘了大半(因為那時同時在上網找工作,一心不能二用)。看完,竟在收到「羅賓漢樹」被惡意砍下的消息,世事之巧有時真令人驚訝。「羅賓漢樹」 (Sycamore Gap Tree)位於英國北部諾森伯蘭郡(Northumberland)國家公園,這並不與歷史相連,因為羅賓漢「理論上」是諾定咸郡(Nottinghamshire)的一位不法之徒(outlaw)。而Sycamore Gap Tree被稱為 Robin...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