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歷史人物你是特別想認識的,沒有甚麼理性原因,或只是他或她的名字很有型,比如宮本武藏、司馬懿、拿破崙……黑太子(1330年 — 1376年)也屬於路易士老師想認識的非理性範疇。最近,在倫敦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又「偶遇」他,看到他全身盔甲,雙手手指聚攏在一起,燈光下有一種肅穆的威嚴 ——...
大家若對哲學有些認識,或許聽過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創始人傑洛米.邊沁(Jeremy Bentham)。我們不要以為功利主義等於自私自利,相反,那是要求我們一視同仁,追求社會福祉,而邊沁也的而且確是一位社會改革家,身體力行。1785年他前往俄羅斯帝國摩吉廖夫省的克里切夫(現今白俄羅斯),探望作波將金王子隨從的哥哥森姆.邊沁(Samuel Bentham)。邊沁在那地方停留了將近兩年,其中一項得著是對監獄多了一重了解。他在一封信件中勾勒出全景監獄的概念。「全景監獄」(Panopticon)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全能看見」(panoptes)。意思當然不是讓囚犯看見,而是管理者能看見一切。邊沁於1832 年 6 月...
路易士有個朋友在英國教英文,說找到一份在監獄教英文的工作,但她自感道行未夠,還是沒有赴任。當中沒有任何歧視,只是我們對監獄的確充滿恐懼和疑惑——更何況是在異地? 其實,英國的監獄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讀歷史的,往往喜愛透過過去了解現在。讓我們研究一下吧! 在英國GCSE(英國會考) 歷史科,有一個單元叫「罪與罰在英國」(Crime and punishment in...
對於警察,我們不能愛也不能恨。不能愛是因為警察是可以濫權的,不能恨則是因為社會始終需要他們來維持秩序。關鍵是,有沒有制衡和有沒有持理念、講道理的人來掌管警務。 在英國談這題目,我們一定要認識羅拔.皮爾(Robert Peel)。皮爾曾兩度擔任英國首相,但他最為人樂道的卻是他擔任內政大臣(Home Secretary)時對警察和監獄制度的大幅度改革。他被譽為現代警察之父(Father of modern policing),因為大倫敦的倫敦警察局(Metropolitan...
英國有很強勁的緝兇傳統,暢銷書往往都是有關謀殺案找出誰是兇手之類的東西,但事實上1890年的英國,謀殺案並不常見。人們對此卻興趣很大,喜愛到比加街 (Baker Street)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地下室的「恐怖展廳」(Chamber of Horrors)參觀慘死的名人或罪犯蠟像。這多得報紙大力報道謀殺案,令人們都成了大偵探,對人家的死津津樂道。 五個女性的名字...
第一次去東倫敦,在Aldgate East Station走出來,突然發現有許多高樓大廈(對不起,本人住在鄉村)、滿街塗鴉,小店林立。我們到著名的Brick Lane吃了咖哩,看到整條街都是地攤,令人想起我們家鄉的旺角。我還去了白教堂(Whitechapel),最醒目的地標是開業於1901年的白教堂美術館,畢卡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也曾經在這裡展出。 著名的連環謀殺案 不要以為我忘了「英史補習班」的職責,只跟大家談吃喝。我其實是想親身感受一下東倫敦的氣質,再聯繫在歷史課提到的著名案件「開膛手傑克」(Jack the...
小女跟我一樣都有「系列癮」,她借了莎士比亞一系列的入門書,其中一本是亨利五世(Henry V)。我見她隨意把書放在地上,也就拿來翻翻。天啊,我竟因此搞通了完全不明白的一個環節,那就是英法關係。 英法關係簡單來說就是不好的關係,關鍵字在「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百年戰爭可以分上下半場,上半場在1337年至1377年,下半場則在1377年至1453年。這場戰爭長達116年,是世上最長的戰爭。 上半場 —...
暑假去了蘭卡斯特(Lancaster)探朋友,除了樂聚,還有一個得著,就是能一到蘭卡斯特城堡(Lancaster Castle),原來它與玫瑰戰爭無甚關係,倒卻是一個監獄和法院,就像香港的大館。除了親身見識到什麼是圓形監獄(panopticon),原來彭德爾女巫案(Pendle Witch Trials)也是在這裡審理的。印象深刻,是因為在這裡初教英史時碰上這宗「彭德爾女巫案」,起初完全理解不到發生什麼事,一來案情複雜,另外十七世紀的英國正處於中世紀的蒙昧,尚未進入理性時期,用現代的觀點很難理解。原來巫術,是醫學,也是政治。英國歷史上最著名、記載最詳盡的女巫審判,正是於1612年在英格蘭蘭開夏郡(Lancashire)進行,這場審判最終導致八名女性和兩名男性因巫術罪被判死刑。那天聽著導賞員講述這件事,天啊,很精簡,不知要用上多少時間才能充分明白。路易士老師也一試自己「特別的講故事技巧」吧,希望大家很快了解案件的來龍去脈。 小衝突用倫敦的觀點看,這看來不可思議。但蘭開夏郡出名是「山高皇帝遠」,專出反叛分子,而當中的彭德爾山(Pendle Hill)更是一個偏遠地區,人們教育程度低,在全郡各地,很多地方幾乎不與外界接觸。1600年代初期,正值歐洲對巫術極度恐懼的時期,當時英格蘭在伊利沙伯一世的統治,剛脫離天主教會轉而接受新教。那些被視為與眾不同或不合群的人常常會受到懷疑。1612年3月18日,年輕女子艾麗森·迪維斯(Alison Device),與小販約翰·羅(John Law)發生衝突。這本是小事吧,後來小販卻倒地了,艾麗森因此被指控為女巫。為什麼會起衝突呢?艾麗森原來是在路上乞討,向約翰討一根針。我們用常理推測,會期待艾麗森奮力為自己辯護吧,可是她的證詞卻說明她真的用巫術導致他人受害。艾麗森的家庭是搞巫術的,她原本不想學,這也是她剛接觸巫術便發生了這件事。所謂巫術,其實是有些人以傳統療癒師的身分謀生,他們使用草藥和護身符或符咒的混合物來進行治療,他們也通過療癒、乞討和敲詐來謀生。據艾麗森指,當時她的「靈僕」以狗的形態出現,問她是否希望它傷害約翰,她因為太氣忿,認為約翰應該受到懲罰,於是告訴那條狗去使約翰跛腳。約翰果真的突然癱倒在地,一邊身體不能動彈且無法說話(若以現在的科學角度來看,他實是中風)。事後艾麗森並沒有一走了之,她認為自己對約翰有責任,並乞求他的原諒,約翰也原諒了她。 兩天審訊決定十條人命惟事情並未有結束。約翰的兒子亞伯拉罕向當地的治安官羅傑·諾威爾(Roger...
暑假對於師生來說,是一個休息的時間,也是獲取另類經驗的機會。到巴斯,除了在羅馬浴場大開眼界,難忘的還有爬了巴斯修道院(Bath Abbey)的鐘樓。 巴斯修道院有兩種門票,一是一般的參觀。抱歉,又是抱著教堂沒什麼好看的心態,打算隨便看看算了,太太卻說要去鐘樓一看。到過後發現,雖然貴一點,但倒真切地明白鐘樓駝俠身處的環境:隱匿、陰暗,狹窄。當然雨果筆下的駝俠是在巴黎,而非巴斯。 先介紹巴斯修道院吧,它的所在地自公元757年以來一直是基督教崇拜的地方,在這段時間內,有三座不同的教堂曾經佔據巴斯。最初建造的是一座盎格魯-撒克遜修道院,正正就是巴斯修道院所在地。公元973年,英格蘭的第一位國王愛德加(King Edgar)在此被加冕。 英格蘭首位國王...
英國曾被殖民統治。沒寫錯,是被羅馬帝國(Roman Empire)。英國曾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長達三個半世紀之久。從公元43年克勞狄烏斯皇帝(Claudius)入侵起,直到5世紀初羅馬的統治結束。即使在羅馬人離開後,他們仍然在整個國家留下了印記,包括新城鎮、植物、動物、硬幣、語言(例如 ‘exit’一詞就是拉丁語)、道路、建築,甚至「Britain」這個詞也是來自羅馬人的。 當然,還有著名的羅馬浴場(Roman Baths)。去浴場絕無不良意識,人們來到浴場是為了健身、清潔身體,還有與朋友見面,是社交活動。 羅馬人意識到巴斯(Bath)是進行溫水浴的好地方,因為水是由地下深處的岩石自然加熱的,就在這裏建了浴場。路易士老師來了英國兩年多,終於有機會到巴斯親身看看這著名的建築。由倫敦的柏靈頓(Paddington Station)出發,坐火車約一小時多,來到了英格蘭西南區域。路途不算遙遠且景點集中,我們主要看了浴場和旁邊的巴斯修道院教堂(B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