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一是中國元首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稍為紓緩了緊張的中國與歐盟關係;另一則是中國通過了新的《反間諜法》,並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搜查及拘捕了多名與西方有關係的人,令外資企業在華投資風險驟增。 習近平會與澤連斯基通電話 習近平會與澤連斯基通電話的傳聞,在習近平出訪俄羅斯與普京會晤時就甚囂塵上,但不知何故遲遲沒有發生,使習近平出訪一事變成一面倒拉近與俄羅斯關係,使西方認定習近平是要與普京結盟共同對抗西方,而非充當中間人調停烏克蘭戰事。其後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電視台訪問,說前蘇聯加盟國的獨立主權國地位未定,在歐洲引起一場外交風暴,歐盟國家強烈質疑中方立場,中國外交部急忙澄清。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與澤連斯基談電話約一小時,而事後澤連斯基對通話又給予正面評價,便在一定程度上紓緩了緊張的中歐關係。 不過,從澤連斯基與習通話後的對外發布來看,無論北京是否介入,烏克蘭與俄羅斯暫時還不具備條件重返議和談判桌。澤連斯基只是爭取中方理解和尊重烏克蘭的立場,即烏克蘭不接受以領土換和平,和談必須以1991年烏克蘭獨立時的彊界為基礎,即既包括去年被俄軍侵佔的烏東領土,也包括2014年被俄羅斯奪去的克里米亞,以及請求中方協助向俄羅斯施壓,促使俄方加快遣回逾萬名被擄的烏克蘭兒童和戰俘,並不涉及任何俄烏會談的實務安排。俄國其後發表的聲明也顯示,俄方認為烏方主張等同拒絕政治談判,俄方會繼續達成特別軍事行動目標。 換言之,中國的外交斡旋只是做到與俄烏兩國最高領導者都能直接溝通,為日後時機成熟時介入促成和談奠下基礎,對烏克蘭當前戰局暫時沒有影響。這次外交斡旋,更大的作用在於向歐盟表明,中國有誠意紓緩歐洲局勢,並非一面倒親俄挺俄,向普京提供各種支援,助他欺壓烏克蘭。假如中國能守住這條界線,不向俄羅斯提供軍備或民用轉軍用設備,則烏克蘭的親華姿態(包括對華發表正面講話、重派駐華大使等)便有價值,歐盟諸國內部的親華派(如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有發言空間,否則歐盟可能會走上全面敵視中國的軌道。 新修訂《反間諜法》...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中國新聞有兩則,其一是內地開展農業執法,被稱為「農管」的執法隊進入多個農村,引起農民不滿,衝突片段在網上迅速傳開,引發民眾熱議;另一則是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一電視台訪問時,拒絕承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領土,指前蘇聯陣營國家缺乏有效的主權國地位,觸發多個歐洲國家強烈質疑和批評。 香港方面,立法會通過動議,支持引入大灣區勞工,每天從內地來港工作,晚上返回內地,而醫管局則去英國招聘醫生,發出了過百份有條件聘用合約,顯示特區當局正從低端到高端全面引入境外勞動力,填補移民潮造成的就業空位。 農管執法 農管執法亂象近日成了內地民眾關注的議題,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農地是農村居民的生存依據,也是他們唯一的經濟資源,隨著城市邊界不斷擴展,許多昔日位處偏僻的農村,已經變成靠近城市的近郊。土地價值颷升,農民為了獲利,紛紛在宅基地上加建住宅樓房,由於沒有正式地契,只能以非產權房形式用較低價發售,令市場上出現大量僭建房屋。此外,原來用於農耕的土地,由於靠近城鎮,許多改變了用途,變成飲食消閒娛樂等場所。這些既定事實存在已久,政府過去隻眼開隻眼閉,如今忽然認真執法,要清除農村的非法違規事項,由此觸動的利益極其廣泛。 其二,農管進村,除了規範農民不能做什麼,還夾著向農民徵費的任務。徵收理由各處不一,有徵收基建費的、有徵收排污費的、有徵收養老費的,徵收水平一般不高,但農村居民擔心一旦開了這些新收費項目,往後每年加費,將會成為農民的沉重包袱。昔日中央政府主要向城市富裕人群及企業徵稅,然後以財政轉移支付方式補貼農村,給農民各種津貼,以穩住留守農村生産糧食的人口,如今全國多處向農村居民打徵稅收費的主意,反映不少地方政府財政陷入困境,自地産市場泡沫爆破後失去賣地的搖錢樹,於是向農民伸手要錢。 其三,中央不但開綠燈給地方政府搞農村執法,還積極鼓勵地方政府以先行先試方式,盡快組建專門的農村執法隊。這些有制服有裝備的「農管」,為了替地方政府向中央邀功,非常積極地發掘和打擊農村的各種違規違法現象,但其實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立法機構仍未就農業執法制訂詳盡完善的法規。好些地方仍在諮詢醞釀階段,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政府搶閘邀功,任意妄為在所難免,情況猶如過去許多城鎮未有完善的環境管理規章制度,便組建「城管」執法隊四出執勤,結果許多外來打工人口因證件不齊全或手續未辦妥,被城管監禁罰款,甚至被虐打致死,以致「城管」二字臭名遠播。...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新聞是中共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夏寶龍訪問香港,一面強調社運的政治風險未消,國安部門須加強防範,一面向港人和外商派定心丸,強調中央支持下香港經濟前景美好。此外,中國與美國抗衡的外交策略初見成效,繼法國總統訪華後,巴西總統盧拉亦到訪中國,並參觀受美國制裁的華為,顯示巴西不會跟隨美國針對中俄。 夏寶龍訪港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釋出了多個值得關注的信息。首先是習近平第三任政府中誰主導港澳工作。據香港電台報道,夏寶龍在港考察期間,曾向與會人士提到,主管香港事務的是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丁薛祥。丁薛祥是政治局常委,在七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港台較早前報道指他已接替卸任常委的國家副主席韓正,出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管香港及澳門事務。 港台又引用澳門《新華澳報》報道說,港澳辦副主任楊萬明上周三會見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時表示,丁薛祥出任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有五人,分別是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石泰峰,政治局委員兼政法委書記陳文清,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部長王小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秦剛,以及夏寶龍。至於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包括那些部委和機構,楊萬明稱仍在協調。 丁薛祥長期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於2007年出任上海市委秘書長,成為習近平當上海市委書記時的政治秘書,獲習近平賞識。他於2013年上調中央,即出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總書記辦公室主任,成為習近平貼身幕僚。2015年明確為中央辦公廳管常務工作的副主任,陪同習近平訪問美國。2017年換屆後成為政治局委員,接替栗戰書當中央辦公廳主任,其職責猶如大內總管。 夏寶龍訪港釋出的另一個信息,是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上的講話,據法廣網報道,夏說「條例風波這場港版顏色革命雖然沒有得逞,但這是香港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傷疤,是我們永久的痛」。而據明報報道,他指維護國安與表達利益訴求並不矛盾,而表達渠道和方式各種各樣,「遊行不是表達利益訴求的唯一方式」,環保民生等訴求很易被騎劫,香港應形成包容共濟、求同存異、理性溝通的濃厚氛圍,希望香港「天天辦會展、搞創科、拼經濟,跑馬、跳舞、炒股、搵大錢」。夏寶龍講話後,原本申請在五一辦遊行的勞聯即表示要再考慮,其後以不再等警方不反對通知書為由取消遊行。...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新聞有三則,其一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聯袂訪華,一個獲熱情接待另一個則遭冷遇;其二為大陸一連三日發動軍事演習包圍台灣,報復台灣總統訪美獲眾議院議長麥肯錫會晤;其三為香港女子冰球隊於世錦賽歷史性摘金,這是在男子隊播錯國歌、冰協遭建制強烈批評後的突破,難能可貴。馬克龍與馮德萊恩訪華法國總統馬克龍於4月5至7日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強,於4月6日下午進行中法歐三方會晤。但除了這個官式會晤,馮德萊恩並未獲其他高規格接待,甚至入境也只是使用普通旅客通道,與馬克龍明顯有別。馬克龍獲中方安排紅地氈歡迎、國宴款待、閱兵和禮炮儀式,並由習近平陪他一起出席記者會,又安排他去廣州中山大學參觀,沿途獲民眾及師生夾道歡迎,習也親自去廣州與他再作非正式會晤,並設晚宴款待。這種冷熱有別的對待,傳遞了重要的外交信息。其實,在訪華行程前,馮德萊恩與馬克龍就已明確了兩人的分工角色。馮德萊恩飾演黑臉反派,公開批評中國的烏克蘭停火建議沒要求俄羅斯退出烏國領土,又強調歐盟在保護尖端科技上應有一致立場,不能被中國分化,要防止敏感技術落入中國之手;馬克龍則一面倒替中國講好說話,肯定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貢獻,希望在多個領域擴大法中經濟合作。中國對這個分工看得很清楚,也就設計了黑白分明的兩套待遇,評論者說北京刻意分化法國與歐盟,讓馮德萊恩在媒體眼中成為輸家,這故然是事實,但也可以說是中國順應法歐取態有別的自然反應。儘管待遇有別,中國還是在馮德萊恩訪華時提出了一份新的中歐經濟合作協議,對法國更安排了高規格的中法企業家會議。由此可見,北京向歐盟和法國發出的信息很明確,就是不要理會美國發動的對華制裁,不要跟從美國限制對華輸出尖端科技產品(例如高端芯片),這樣才可持續在中國龐大的內銷市場分一杯羹,獲得中國熱情款待。歐盟各國對這信息會如何回應?答案取決於美國施壓的力度大小,美國畢竟是北約的首領,在國防事務上處於領導位置,出於國防安全的對華限制,歐盟國家很難獨自行事。但與軍事無關的領域上,例如汽車生產及銷售、電力及環保等工業設備,歐盟諸國是絕對不會放軟手腳的,尤其當美國電動車領頭人馬斯克親自去中國,啟動大型超級儲能設備工廠,歐洲企業怎能不眼紅?那怕是軍民兩用的核電,法國看來也是堅決要對華出口的,美國用什麼理由來阻止?在這場歐美分化對華各取所需的戲碼中,利益受損的可能是台灣。這是由於馬克龍離開中國後,對媒體表示歐盟不應捲入中美衝突,不值得為台灣問題派兵,這個表態剛好在中國策動對台軍演之際出現,加倍受國際注目。對歐盟來說,台灣位處遙遠,與烏克蘭截然不同,軍援烏克蘭是為了切身利益,阻止俄羅斯向歐洲擴張勢力,但軍事援助台灣對歐盟完全沒好處,卻會得罪中國這大客人,自然希望置身事外。而且,假如台灣受到軍事打擊,台積電的芯片生產停頓,歐洲製造的芯片就可以稱霸市場。對美國來說,中國取代俄羅斯,成為軍事及經濟上主要競爭對手,這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而且在未來十至二十年恐怕都不會改變,因此不論是拜登的民主黨,或是麥肯錫的共和黨,都採取了聯台制中的策略,一面增加對台軍售及軍事訓練援助,一面提高官式會晤規格,突顯美國軍事保護台灣的決心,意圖令中國不敢啟動台海戰事。因此,不論歐盟如何不情願,美國都會繼續推進其圍堵及箝制中國的大戰略。大陸一連三天對台軍演關於這次一連三天的對台軍演,不少評論者指規模稍遜於去年八月佩洛西訪台後的軍演,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北京出動了山東號航空母艦,遠至台灣以東海域,在航母上出動了至少120架次飛機,演示了包圍整個台灣島進行攻擊的謀略和實力。與過去主要靠導彈穿越台灣上空有所不同,從包圍台灣這個象徵意義來說,今次軍演較上次更進一步,信息強度絕不亞於上次。不過,美國也擺出了強硬的回應姿態,安排米利厄斯號導彈驅逐艦駛進中國南沙美濟礁對開海域,明顯是挑戰中國對這海域提出的領海主權主張,警告中國不要只顧針對台海,忽略了東海有日本、南韓,南海有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都是美國軍事上的同盟,或者與中國有領土爭端,中國很容易後欄失火。減少對美元倚賴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發表的親華言論中,除了冷待台灣,另一點是呼籲歐盟國家減少對美元的倚賴。過去一段時期北京大力策動主要貿易伙伴(如俄羅斯、巴西、東盟等)放棄用美元作雙邊貿易結算,改用本國貨幣與人民幣直接結算,這是要削弱美元作為世界主要流通貨幣的地位,令美國無法恃著無限量印美鈔的實力遏制中國。對歐盟來說,國際社會減少對美元倚賴,等如歐元地位相對提升,這符合歐盟自身利益。不過,中國實施這個打擊美元地位的戰略,會對香港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港元長期與美元掛鈎,聯繫匯率已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礎,保證了國際資金可以一美元兌七點八港元的水平自由進出。一旦美國決定對中國的貨幣戰予以還擊,港元可能遭遇池魚之殃,只要美聯儲發表不支持港元的言論,國際資本市場對港府能否堅守聯匯制度就會有懷疑,資金就可能離開香港,這是中美角力下一個可能產生的風險,屆時港元可能被迫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籃子裏會有許多與中國友好國家的貨幣。播錯國歌風波香港在中美對峙的動盪局面中,可以做什麼來自保?這是一個很值得特區政府思考的課題,但現階段香港特區政府的注意力並不在此,它更多關注的是北京的信任,以及適應改由黨中央直管的港澳辦,保持政治正確是港官的首要考慮。這個政治取態,在許多小事上都自然流露。例如,香港男子冰球隊二月在世錦賽得第三名,特區政府本應表達祝賀,但因為主辦方不慎播錯國歌,政府便聯同港協便對冰協大興問罪之師,把冰球運動員的努力成果一筆抹殺,不願聆聽冰球隊的解釋,以致冰協被迫發出對抗式聲明。最難得的是,冰協屬下的冰球運動員們在這樣蒙冤受屈的艱難境況下,並沒有氣餒或自暴自棄,女子冰球隊仍然發揮出運動員的專業精神,在比賽中全力以赴,最終憑實力取得史上第一塊金牌。領隊在比賽前一再複查,也發現了主辦方為何播錯港隊國歌。領隊一早將存有國歌的記憶棒交給主辦方的職員,但這職員並沒有與負責播國歌的職員交接,播歌人自行上網搜查,再次因為谷歌搜尋器沒把國歌置頂而犯錯,證實了錯誤與港隊職員或運動員無關。其實,港協或港府只要保持冷靜,願意與冰球隊共同查找錯誤來源,就可以發現和避免,不用與冰協互相批評,既丟香港人臉子,又令香港運動員心寒。冰球事件還有一個小插曲,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在女子冰球隊摘金後,發表短文讚揚球隊表現,附帶評論港府近月積極提倡香港成為家族財富管理中心。他説其實那些什麼中心的主張多數不切實際,因為香港能夠發展成為什麼中心,不是政府由上而下引領達成的,政府只要把保障投資的環境做好,制訂具吸引力的稅務法規,並維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投資者自然會來,家族財富管理辦公室自然會增加,這個法則不單適用於香港,也適用於大灣區。大灣區如果能夠率先使用香港法律制度,來保障國際投資者,自然就能吸引外資進駐。這個大膽的提議,突顯了香港雖然細小,卻蘊藏巨大的能量與優勢,問題只是決策者是否懂得珍惜運用。▌[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新聞有數則,包括台灣總統蔡英文訪美、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去中國內地祭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習近平會晤、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被紐約州刑事檢控,以及香港的遊行實施新規定,參加者須佩戴主辦方預備的識別標誌及不得蒙面。 蔡英文與馬英九 蔡英文訪美與馬英九訪內地由於同一時間發生,媒體上有不少評論把兩件事拿來比較,但若從實質影響的角度看,蔡英文訪美的政治影響遠遠大於馬英九祭祖。首先,蔡英文是現屆台灣政府領導人,馬英九則是已卸任多年的在野國民黨前領導人,兩者在台灣島內的政治影響力相距甚遠。其次,馬英九這次訪問內地的立論仍是建基於逾三十年前的兩岸談判成果,即所謂九二共識,指兩岸同屬一中。一中各自表述,在台為中華民國,在大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表述在台灣的支持已淪為極少數,在內地也甚少被提及,內地年青一輩許多根本未聽過。其三,當前主導兩岸關係走向的其實是中美冷戰關係,蔡英文訪美獲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見,屬政治高層接觸,勢必刺激北京作出強烈回應,因此受到海峽兩岸及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由於本欄發表的時間與蔡英文會見麥卡錫極為接近,而截稿時二人尚未會晤,只能從事前各方透出的政治風聲,作兩點初步的判斷,進一步的分析則要留待下周。 第一點判斷是,北京的反應可能不亞於上一次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到訪台灣,其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包括以軍機及軍艦繞台呈圍堵姿態,也包括以軍機穿越台灣領空以示有能力武力統一;另一選項是《明報》一則報道提及的、以「電子戰」癱瘓台灣某個軍事目標。佩洛西與總統拜登同屬民主黨,她打破傳統禁忌以議長身分親身到台灣,政治震撼力巨大,但畢竟是白宮挾台制華政策的延伸,但麥卡錫是共和黨人,其以議長身分接待過境美國訪問的蔡英文,表面上不及佩洛西親自去台灣那麼富象徵意義,但會晤傳達了提升美台關係已變成美國兩黨共識,這一點對北京的刺激恐怕更勝於佩洛西的突擊出訪。 另一點判斷是,不論北京反應措施如何強烈,現階段中美之間還不會爆發軍事衝突。台灣問題的熱度雖在上升,但仍未達到熱戰的臨界點,主要理由有兩個,其一是北京尚在備戰階段,現時國策焦點是走出新冠疫情及西方圍堵造成的困局,恢復經濟增長動力;其二是來年便是美國總統換屆之年,共和黨熱門人選、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對軍援烏克蘭相當冷淡,對派兵捍衛台灣也很有保留,反映共和黨若入主白宮,在出兵海外問題上或許有別於拜登。北京如果部署攻台,等到大選之後可能遇上黃金機會,因此美國軍方將領也認為,台海戰事最早可能在2025年發生。...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返回杭州,被視為北京與商界民企修好的徵兆;國務院公布新版工作規則,突顯唯習近平獨尊的指導方針,刪除了工作信息須透明的原有規定;大量內地客湧往香港,令兩地文化差異引發的分歧與衝突,充斥兩地網上空間,特區政府據報正醞釀立法,禁止內地人與香港人之間的「族內歧視」。 馬雲現身內地 本周一,馬雲現身內地的報道,佔據了不少媒體的顯要位置。率先披露這信息的媒體,一個是馬雲的阿里集團旗下香港《南華早報》,另一個是阿里巴巴大本營杭州當地具影響力的《科創板日報》。前者刊出了一張馬雲在阿里巴巴總部大樓的一個大露台上與員工喝茶聊天,並報道馬雲到他有份創辦的雲谷學校訪問,與學生暢談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挑戰,後者則引述網友,刊出了一段在杭州文一路隧道內拍到的馬雲與友人坐在一輛豐田汽車內的短片,並引述阿里巴巴集團,證實車內人士分別為馬雲、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及資深副總裁邵曉鋒。 此外,《華爾街見聞》引述雲谷教育微信公號說,馬雲對學生表示,「ChatGPT這一類技術已經對教育帶來挑戰,但是ChatGPT這一類技術只是AI時代的開始。我們要用人工智能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控制,雖然人的體力、腦力比不過機器,但機器只有『芯』,而人有『心』。」他說,「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知識的競爭;數字時代是智慧驅動,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 馬雲返國的信息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與報道,是因為他過去一年長期旅居在日本,又在泰國、澳洲、以色列、斐濟等地現身。彭博通訊社不久前才發表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馬雲婉拒了內地官方讓他回國提振士氣的邀請,理由是自己已淡出阿里巴巴集團,集團沒有他也會發展良好,他要專注考察國際上先進的農業經驗。彭博這段報道,香港主流媒體也有採用,誰知報道剛刊出不久,馬雲便現身杭州,令外界意會事態並不尋常。 不少內地媒體在報道馬雲現身杭州時加上一個詮釋的角度,就是這次馬雲回到內地,反映習近平領導的新一屆政府重視與商界的貢獻,會提供良好環境予民企發展。這個詮釋有一個特殊背景,去年馬雲曾高調批評金融監管黨局思想狹隘,其後阿里分拆金融業務螞蟻集團上市雖獲監管批准仍遭緊急煞停,不單阿里集團受調查及處分,還牽引出一場監管風暴,多家互聯網巨企遭整頓,之後馬雲便淡出阿里集團管理,並自我放逐長居海外。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返回內地與阿里高層會晤釋出的信號,就是中國領導層已拋下前嫌,預備與阿里及一眾科網民企重修舊好,藉此促進經濟發展擺脫經濟困境。...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三則,一是習近平出訪俄國,與普京會晤,名義上是尋求中止烏克蘭戰事,但實質意義是聯俄反美;二是銀行倒閉風潮由美國擴至歐洲,近年醜聞纏身的瑞信(Credit Suisse)遭大額存戶擠提,瑞士當局安排其對手瑞銀(UBS)收購接管,事件令全球投資者再度關注銀行業監管不足、動輒要求政府打救的結構問題;其三是北京公布機構改革方案詳情,負責港澳工作的常規部門,由國務院港澳辦改為黨中央港澳辦,港澳事務決策收歸黨中央,突顯了國務院被架空、傳統港澳事務官僚大權旁落,隨著新的掌權派上位,其在港的各式代理人及政商關係網也將大洗牌。習近平出訪俄國晤普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3月20至22日出訪俄國,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外界最關注的當然是雙方在烏克蘭戰事上的取態,中國官方釋出的信息,強調習近平此次乃和平之旅,目的是促使俄烏雙方盡早重開和談;俄國媒體方面釋出的信息,則是希望中國履行去年初宣稱的「中俄合作無上限」,給予俄國實質的支持;美國方面的信息是,反對中方提出的和平方案,因方案不包括要求俄國撤軍,變相合法化俄國侵佔烏國領土;至於烏克蘭方面,取態較為審慎,說中國應不至於向俄國提供軍事援助,沒有否定中國的促和外交姿態。從中國領導人眼中的國家利益來看,絕不希望俄羅斯大敗,普京被迫下台,這樣意味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大獲全勝,俄羅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再構成威脅,這樣一來,美國便可以策動盟友集中火力圍堵及箝制中國。因此,就算北京為免授人口實,避免直接向俄羅斯供應武器和軍用設備,也會以其他合法互利的方式支援俄羅斯,例如增加採購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軍民兩用的物資,甚至協助俄國向伊朗、北韓等國取得所需敏感物資。只要俄國能挺住,就能牽制美國和歐盟,中國所受壓力就會減輕。從這個角度看,此次習近平訪問俄國,實際意義是構建及鞏固國際反美聯盟。然而,此次出訪畢竟是打著和平之旅的名義,如果只是與普京會晤,對烏克蘭不理不睬,就無法展示「和事佬」姿態,因此在出訪前就有消息傳出,習近平見過普京後將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視像對話。烏克蘭外長據此表示,將密切注視北京有何信息轉達,表明烏克蘭政府期待與習近平直接溝通,這或許解釋了為何烏克蘭沒有像美國那樣批評北京的和平方案。對烏克蘭來說,只要北京信守中立立場,不向俄羅斯提供軍援,就是較有利的結果。其次,假如普京給面子習近平,擺擺願意重開和談的樣子,對烏克蘭來說,也是一個稍事喘息重整軍力的機會。對美國來說,中國近日的連串外交姿態,正在逐漸扭轉國際局勢,令美國無法孤立中國。尤其中國成功促使伊朗和沙地阿拉伯握手言和,令中國的外交聲譽上升,在中東產油地區的影響力增加,這對美國是一個警告信號,中國並不是孤家寡人,它在國際上也有不少盟友。美國要藉著經濟脫鈎與軍事圍堵,孤立和削弱中國,使其無法與美國競爭,實質結果可能是促成一個以中國為首的全球反美同盟,重演當年美蘇兩大陣營長期冷戰對峙的格局。美國將如何應對這個發展趨勢,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國際政局的焦點所在。從習近平與普京會晤後雙方發表的談話及書面聲明來看,普京對中方提出的12點和平方案雖表示讚賞,但並沒有承諾什麼回應行動,只說方案能否實行,視乎西方及烏克蘭是否願意,把皮球踢了出去。比較具體的,反而是中俄能源合作,俄方很著急要簽約落實興建西伯利亞二期天然氣管道,穿過蒙古國到中國境內,中方雖說積極配合,但沒有表態何時簽約,似乎還有條件未談妥。這條管道若按俄方計劃今年建成,俄國對華輸出天然氣往後每年可增至980億立方米,是極大的一筆交易。正當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突然造訪烏克蘭首都基輔,成為二戰後首位日本首相親臨戰爭區域。岸田除了表示日本將全力支持烏克蘭,還邀請澤連斯基在今年五月以視像方式參與日本主持的G7峰會,頓時吸引了全球媒體眼球,削弱了習普會的吸引力,時機把握可以說非常精準,讓中國無端吃了一記悶棍。瑞信陷倒閉危機在經濟方面,瑞信作為有167年歷史的全球三十大銀行之一、一向被視為大得不能倒閉,竟然會像美國中型的矽谷銀行那樣陷入倒閉危機,令國際投資者再度關注銀行業的脆弱結構,觸發全球主要股市銀行股全面受壓,即使瑞士當局火速介入,在剛過去的周末逼使瑞信由瑞銀收購,並且運用權力使收購交易毋須瑞信股東批准,瑞士政府及央行更提供巨額流動資金及承擔部分損失,也未能全然平息投資市場的不滿及恐慌。瑞信的資產表上仍有數千億美元的資產,全球員工數目逾五萬,但股價因擠提風潮暴跌,最終收購價竟然只值32.5億美元,瑞信的股東近乎血本無歸,而買了瑞信債券的投資者更加冤枉,總值170億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居然被當局一筆勾銷,完全違背了過去債券持有人先於股東獲償的準則。更荒謬的是,瑞信管理層竟然宣布2023年照舊派發花紅,導致銀行沉船的管理者,無論能否在合併後的超大型銀行佔一席位,這一年的花紅不受影響!這個宣布即時引起瑞士民間抗議,政府急忙出來救火,說花紅只限2022年底前應得的,讓瑞信員工空歡喜一場。在美國方面,矽谷銀行和Signature Bank雖已獲安排易手,但銀行倒閉風潮餘波不斷,First Republic Bank成為另一個遭存戶擠提、股價插水式暴跌的地區銀行,聯儲局主席耶倫被迫出來救火,承諾會介入銀行危機,避免存戶失去存款,局面才穩定下來。這股銀行風暴顯示,美國監管當局在2008年雷曼倒閉後引進的連串監管措施已告失效,無法阻止銀行倒閉的骨牌效應。部分原因是華盛頓的政客響應銀行業游說,不斷放寛原已收緊了的銀行監管要求,部分是監管當局錯誤以為,只有少數大型全國性銀行若瀕臨倒閉才構成系統性風險,其他中型地區銀行可以放鬆一點對待。但以此矽谷等幾家中小型地區銀行的危機顯示,中小型銀行倒閉也可以產生骨牌效應,將危機傳導至其他銀行,使監管當局不得不出手打救,尋求大銀行收購接管。既然如此,對中小銀行放鬆監管要求的理據還怎能成立?如果不從體制上保障銀行安全,接而連三的拯救行動又豈能平息風波?港澳辦收歸黨管港澳辦收歸黨中央直接管轄,與過去隸屬國務院管轄、由黨中央成立專責小組領導工作,在運作上有何區別?最終不都是由黨總書記領導的政治局常委拍板嗎?當然有差別,否則也不用搞什麼改革了。港澳辦歸屬國務院,意味港澳辦是行政部門,主任和副主任等行政單位領導一般會論資排輩,由部門中最資深的官僚一級一級升任,只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空降沒有港澳管理經驗的人掌舵,而部門日常的行政與財務,也按國務院其他部門的制度來處理,向副總理、總理等負責,黨中央成立專責小組,就算兩個月開一次會,也只能從大方向上引導行政部門,或者就個別重大事項拍板,具體決策與執行工作,仍得交由部門裏有經驗的官僚去處理。港澳辦收歸黨中央管轄後,人事安排會較彈性,不一定由原來的官僚體系中擢升,可以用培訓未來領導等各種不同名義,空降獲黨中央信任的人選,進駐擁有實權的行政管理位置,在人事任用和財政收支方面也有較大的自由度,不用處處照跟國務院那一套。這對於出任港澳工作一把手的習近平親信來說,等如把涉港澳的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各方面的權力高度集中,只須向習匯報請示,就可以挾聖旨令諸候,不受其他部委或勢力左右。這樣便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形成一個有高度向心力的利益集團(政治圈稱為馬房),支配香港和澳門這兩個最富裕發達城市的運作。內地每個想進軍港澳的省市和企業都要來尋求支持,港澳每家想拿地拿專營權拿政策的企業,也要來敲門獻茶,箇中風光豈是國務院一個區區正部級領導可以比擬?從這個角度看,港澳特區的既得利益圈子將無可免會洗牌重組,新的政商人脈網絡將圍繞黨中央的實權派搭建營運。▌[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為北京兩會結束,習近平第三度擔任國家主席,新一屆領導層悉數為習的親信部屬,鮮有上屆的江派或團派舊人。這個大一統局面顯示,北京將可以在沒有阻力下推行舉國體制,加快研發生產戰略物資,應對美國的封鎖制裁,以及備戰台海。但人民銀行行長一職,仍由具海歸背景並已屆65歲退休之齡的易綱續任,向商界釋出了一絲利好信息——中央為求經濟發展須確保金融穩定。習近平第三度出任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一身兼黨總書記、國家主席及軍委主席,其管治格局與之前兩屆有何不同?最主要的分別在於政治局及政治局常委的組成,清一色是習過去十年一力提拔的習家軍,江澤民、胡錦濤等前最高領導人栽培的人選被摒棄,或者擔任無實權的閒職。這個新的人事布局預示,在新的派系逐步形成之前,中國領導層的決策模式,將會走向排除雜音、凡事定於一尊,這種一言堂式運作,最有利於推行舉國體制,即集中全國之力,推進某些戰略領域的發展,但其缺點是缺乏自我糾錯能力,一旦戰略定錯了,就會產生災難性後果。習近平在第二度主政的五年期間,已經流露了強烈的「國進民退」傾向。在經濟、金融、運輸、物流、科技、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以嚴苛的監管手段壓抑民營企業,銀行貸款則集中於大型國企,許多有活力的民企都被迫躺平。這些企業對於今次兩會釋出的信息非常著緊,聽到習近平在公開講話中稱民企是自己人,都期待新一屆政府能扭轉近數年的政策取向,恢復昔日寛鬆監管、支持民企發展市場的方針,以應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危機。境外投資者和媒體中,也有不少有這樣的期待,例如《華爾街日報》便引述商界消息,指新總理李強過去有不少利商言行,他或許可以向習近平進言,推動市場經濟。在這樣的期待聲中,當北京宣布由易綱續任人行行長,而非外界盛傳的以土産經濟學者取代海歸官員,商界人士都視為重大利好信息,《金融時報》報道新一屆政府領袖名單時,便是以此為主軸。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出現危機,對外出口大跌,內部消費不振,生產訂單萎縮,待業人口大增,為了解決這些燃眉之急,北京高層不惜放棄「清零」防疫政策,全面催谷國內經濟復蘇,在這個非常時期,新一屆領導層若採取穩定金融、支持民企、吸引外資的一系列政策,暫停國進民退步伐,是非常合理的做法。不過,這種市場主導的做法,只適用於一般的經濟民生領域,並不適用於關乎國家安全或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域。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加強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及制裁,北京相信會在多個戰略領域採用舉國體制作強硬應對,所以新一屆政府還未就任,就已急忙改革國務院,因應國家安全及戰略發展領域,成立多個特大部委,加強統籌決策和行政指揮。所謂舉國體制,相信港人並不陌生,以2008 年北京舉辦奧運會為例,不少中國過去完全沒參與沒成績的體育項目,可以傾一國之力選少年人培訓,在短短數年內衝擊金牌,京奧的金牌豐收令決策者和民眾都深信,舉國體制比自由市場更有力,更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好成績。如今,美國對中國實施高科技全面封鎖,不單制裁華為等通訊企業,更勒令西方盟國企業不得對華輸出高端芯片,全力阻止中國發展高端科技,中國將如何應對?以舉國體制來催谷國產芯片的研發及生產,肯定是主要選項,透過外交手段誘使荷蘭、南韓等對美陽奉陰違,以軍事及經濟力量脅迫台積電轉移芯片科技等,則會成為輔助手段,類似的決策取向,在扶植國產新冠疫苗一役上已展示無遺。由於新一屆政府主政人物全是習家軍,對於這些奉國家戰略利益之名出台的大政策,肯定會全速進行層層加碼,不會瞻前顧後自我檢討。以上的分析,大抵解釋了兩會期間北京釋出的貌似矛盾的信息,即一方面強調民企是自己人,要全力穩定金融發展經濟,另一面則加強集權中央,重組部委架構,藉以強化統一指揮。這套其實是兩手抓策略,一手用來抓非戰略領域,可以酌情放權讓利,激活民間動力,另一手用來抓戰略領域,嚴格按習近平統領的黨中央所制訂的戰略,傾一國之力層層加碼全速執行,國企、民企乃至個人,悉數充當棋子,必須為國服務。剩下來的問題是:何謂國家戰略領域?高端芯片、5G通訊、無人機、稀有礦物,這些當然是,那麼,自動汽車呢?人工智能呢?網約交通和物流呢?電影電視劇呢?以研製兩彈一星的國家機制,來管理互聯網科技發展及各種網絡生態,是否合適?除了政治經濟兩手抓的信息,兩會期間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是,新公布的軍方人事任命,從媒體相關報道及熟悉中國軍事的評論來看,也是清一色支持對台動武的所謂強硬派,這個人事布局,為一旦決定武力攻台掃除了軍方內部阻力,令台海戰爭的風險上升。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便以此為封面專題,指台灣問題是未來一段時期中美對峙角力中最重要的熱點,一旦發生錯判令衝突升級,就有可能觸發戰爭,甚至演變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這番立論雖有點聳人聽聞,但絕非無稽之談。台灣總統蔡英文行將訪美,據報將與國會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會晤並發表演說,北京估計會有強烈反應,會否發動另一次圍島軍演,已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新聞有兩則,一是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親信李強雖無國務院管治經驗,卻被視為接任國務院總理的大熱人選,而大會議程又有黨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提案,建議把國務院多個部門的行政決策權力移交黨中央,明顯與鄧小平年代倡導的黨政分家背道而馳。另一則為香港特區公布洗衣街商業地以47億元售出,平均每平方呎地價僅3000元,反映發展商看淡未來十年香港商業用地的需求及回報。黨及國務院機構改革提案習近平於去年秋天的中共二十大上,成功連任黨總書記,並且清除了黨內稱為團派、江派、前任領導人栽培的接班人,使新一屆政治局常委變成清一色的習家軍。因此,今年三月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上,國務院總理、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等行政、立法、議政的最高領導職位,全由當上了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親信出掌。本來並不令人意外,但李強成為國務院總理人選大熱,還是引起了外界側目與非議,這是由於他的資歷與現任總理李克強相距太遠,既沒有當過國務院重要部門領導,也沒有國務院副總理的歷練,且去年主政上海時拍板封城曾鬧得天怒人怨,如今僅僅憑藉曾在浙江省與習近平共事,獲其信任提拔,便能鯉躍龍門,這為中國政壇開了危險的先例。按照常理,習近平既安排了自己的親信掌管國務院,便沒有需要對國務院的架構與職能作大幅改革。李強既能嚴格遵從習近平當時堅持的「清零」政策執行上海封城,自然也會嚴格執行習近平領導的黨中央拍板的各項政策。但就在習近平連任後的第一個兩會上,便已提出議案改革國務院,把有關國家安全、財政金融、科技文化等多個部門和機構的領導與決策權力,移交相關的黨組織,由不同的政治局常委打理,這樣做實際上是拆散了或架空了國務院的權力,使其變成單純的政策執行機構,只有辦事權而沒有決策權。換言之,在國務院累積了多年經驗的職業官僚,就算當上部長、行長,也不是決策的第一把手,真正話事的可以是沒有相關專業資歷或經驗的黨中央幹部。這個人事任用趨勢,香港人應該不會陌生,過往港澳辦與中聯辦的一把手,總是由長期參與外交工作或港澳事務的官僚出任,但近年出於所謂維穩的需要,已改由毫無港澳工作經驗的黨幹部擔任。外界如今關注的是,這個開倒車搞黨政不分的趨勢,是否只局限於有關保安的部委,例如盛傳將由一位常委級的大內總管統領公安、國安等多個政法單位,或是會擴及多個領域,包括講求專業知識與經驗的部門,如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等財金部門,以及統管科技、通訊、廣播等專門機構。假如一律貫徹黨領導政的新方針,會否出現外行領導內行、政治凌駕現實的局面,這對於境外投資者是否有信心繼續在中國投資,將會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洗衣街賣地在香港方面,洗衣街商業地的投標結果於3月5日公布。據《明報》報道:「今年1月市建局觀塘巨無霸商業地僅獲新地入標,最終上月流標收場後,屬本年度最後一幅出售官地的旺角洗衣街商業地亦被市場睇淡,可建樓面逾152萬方呎,上周五截標時僅獲3份標書,最終新地擊敗長實,以及鷹君伙信置財團,以47.29億元、每呎樓面地價3103元奪標,不但較截標前市場估值下限56.4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約3700元低16%,更較一年前地皮進入本年度賣地計劃時最高估值228億元、每呎樓面地價1.5萬元大跌八成。」對於這個賣地結果,名為天行足跡的臉書專頁有不錯的分析:「洗衣街地王是旺角難得一見的大型地皮,又鄰近東鐵站,吸引力無容置疑,應該是兵家必爭之地。47億的低價,除了四大地產商,會德豐、信和、恆隆、太古等也玩得起,還有一眾中資地產商,不可能聯手壓低地價,明益新地。新地的標價最高,因已擁有旁邊的新世紀廣場,搭條天橋便可發揮「聯乘效應」(即是壟斷),可略為推高租金。其他入標者標價更低,反映了發展商對後市悲觀。如果是住宅地,最快三年後可賣樓花,四年可賣現樓,地價是反映發展商對三四年後樓市的預測。但現在建的是商場和甲級寫字樓,將來出租,回報期長,地價反映的是未來10年、20年商場和寫字樓租金的預測,可見各地產商對香港長遠的商業前景是悲觀的。」發展商對香港商業樓宇市道前景是看好抑看淡,本來只是市場行為,而且受宏觀政局波動影響,未必可以作準。問題在於香港特區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向高度倚賴房地產業,地產不景氣政府便出現大額財赤,反之則積累巨大盈餘,商業地王低價售出因此成為警鐘,令外界重新審視政府的財政狀況,以及重新評估其宏圖大計,例如把東九龍打造成第二個中環、在大嶼山對開填海造島建新商業中心、在北部邊境打造新的就業及商貿中心等,這些動輒涉及千億計資金投放的大型建設項目,其財務可行性很大程度取決於未來的賣地收益,如果每平方呎只售三千餘元,這些項目全都會淪為大白象!▌[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新聞有三則,其一是中美兩國藉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一周年的時機展開外交角力,對往後的中美關係有所啟示;其二是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預算案出台,突顯了無力開源無法節流的財赤困局;其三是賀建奎雖有刑事紀錄,仍一度獲批高端人才來港通行證,反映特區管治起了質變。(一) 俄烏戰事一周年 北京主動出擊俄烏戰事一周年在國際外交上是重要時刻,西方國家要加緊動員及營造輿論,輸送更多高端武器到烏克蘭,希望在俄羅斯發動春季大反攻時可以擊潰俄軍,盡可能收復失地,在對烏克蘭較有利的條件下,逼俄羅斯同意終止戰事。至於公開或暗中支持俄羅斯的國家,則要按戰事形勢研判,或是繼續支援普京,希望俄羅斯憑藉總體資源優勢壓垮烏克蘭,實現吞併烏國四省,或是找下台階遠離漩渦,避免招惹歐美制裁。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國高調發表和平立場書,又派遣中共外事代表王毅出訪歐洲及俄國,積極游說各國以外交談判終止戰爭,這個姿態相當特別,也相當突出。中國這次採取主動出擊的做法,肯定是基於對當前國際局勢的研判,認為被動地作壁上觀,並非最有利的做法,需要刻意營造中國正積極促成俄烏議和的形象,為俄烏戰事結束後的國際局勢作好準備,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中國的話語權及影響力,抗衡美國的壓力,避免中國成為下一個西方陣營聯手打擊的對象。俄烏戰事雖然還未走到終局,但中國顯然已在籌算終局那盤棋該怎樣下。俄烏戰事的走向,大致有兩種可能情況,一是俄羅斯佔上風,春季反擊打得烏克蘭節節敗退,對烏國四省落實行政管控,製造既定事實,逼烏克蘭及西方接受重劃疆界;另一個是烏克蘭憑藉西方軍備援助,成功擊退俄軍,逐步收回被吞佔土地,俄羅斯元氣大傷,被歐洲強力箝制。中國如果判斷俄軍將佔上風,靜觀其變、坐收漁利,是最明智選擇;中國如今站出來積極促和,反映其對戰事的判斷,正走向對俄不利的結局,而一旦俄羅斯戰敗,普京可能被迫下台,屆時西方國家騰出手來,接著要對付的,很可能就是華盛頓視為眼中釘的北京,習近平曾大力支持普京,將成為西方聯手制裁中國的理據,所以中國要積極洗脫挺俄侵烏的外界印象,但中俄關係親密是抹不掉的事實,因此只能以中國積極促和來代替中國挺俄侵烏,這就解䆁了中國為何突然高調地主動出擊。中國擺出和事佬姿態,美國和歐盟的反應負面居多,王毅外訪最後一站是莫斯科,這就成了西方反駁的依據,指北京中立促和是假,最終還是投向俄羅斯懷抱,與普京攬頭攬頸,西方陣營還放出消息,指俄軍的伊朗製無人機將用完,正尋求中國供應以百計的無人機,供俄軍投擲炸彈及偵察敵情,這些消息反映北約成員國對中國既不信任,也充滿顧忌,所以不斷警告北京,逼北京表態絕不對俄提供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北京這次表態,反應最積極的竟然是烏克蘭,澤連斯基甚至公開說,希望盡早與習近平見面,談論怎樣實現和平。西方國家批評中國的立場書,指全篇隻字不提俄軍需退出烏克蘭原有領土,澤連斯基對此不可能不知情,但他還是給予積極回應,這個取態顯示,他判斷中國正在調整立場,從原來表面中立暗中援俄(例如提供軍民兩用設備、大手買進俄國能源),調整為實際中立積極調停,所以要打蛇隨棍上,只要鎖定北京在充當和事佬,就不可能再私下援俄,自然就斷掉俄軍重要後援,這是烏克蘭出於功利的計算,並非澤連斯基格外信任北京。(二)香港財政預算案回過來看香港新一份預算案,製作預算案的財政司長陳茂波已經是赤字預算老手,頒布了多個所謂逆周期的預算案,即在外部經濟環境惡化、稅收減少下,非但不加稅,還大派福利,不惜承擔巨額赤字蠶食儲備,來維持企業不致倒閉、市民繼續消費,等待經濟走出低谷。今年的預算案,主旋律仍是這個,什麼努力開源節流、按《基本法》量入為出。今年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叫馬會每年貢獻24億特別稅為期五年、加煙草稅鼓勵戒煙、消費券只派五千不派一萬,就算是開源節流了,相對於直逼1400億的財赤,這些開源節流措施只不過是杯水車薪。開源無力節流無方,就會入不敷出,赤字颷升,但赤字估算若太大,蠶食財政儲備過多,北京是會有意見的,所以要粉飾太平,掩蓋危機。而掩蓋的方法就是調高未來數年的經濟增長假設,由原來的每年3%增長,上調至每年3.7%,因為政府未來數年稅收的估算,是按照經濟產值來推算的,只要把GDP估高一些,預計稅收就會增加,赤字就會變小,這樣財政儲備便不致於連年逾千億下跌,中期預測就可以勉強維持在八千億元、僅僅夠政府12個月開支的水平,這就是今年預算案的最大特色。至於香港未來數年憑什麼實現3.7%的本地產值增長,預算案並沒有提供確切答案。假如經濟增長不達標,財赤持續惡化,特區政府可以怎麼辦?陳茂波在預算案出台後,於公開解說和答問中給了一些提示,例如停止派錢、縮減逆周期的特殊惠民措施,這是節流措施;開源方面,他說會考慮改革差餉,能者多付,暗示可能向貴價樓宇徵收較高稅金,而非按物業租值徵劃一稅率。此外,深受內地富裕家庭歡迎的投資移民計劃、高才通、優才專才等「搶人才」計劃,也有可能在短期內引進較大額的投資,政府或會指定部分用於認購政府債券,藉此充實庫房。(三)高端人才來港通行證高才通計劃本意不差,內地亦確實有較多具備博士或博士後資格的科研人才,香港要發展高新科技,自然要引進境外人才,內地或海外都需要,但賀建奎事件令人震驚之處,是申請流程竟然沒要求申請人申報是否有刑事紀錄,在事件曝光後才急忙修訂,加入必須申報刑事紀錄的條款。香港入境處過去處理過大量移民計劃,審批準則須包括申請人的犯罪紀錄,這是基本常識,初級入境人員也知道,怎可能一個引入高端人才的移民計劃完全不問刑事紀錄?唯一合理假設就是,這個計劃是交由沒有經驗的人負責,並且排除了有經驗人員參與,或者雖然有具經驗下屬參與,但他們實際上沒有發言權,明知有錯誤也不敢糾正,而高層決策人員只考慮宏大政治,例如計劃有助大灣區融合、計劃可填補香港人才流失、實現人口改造、更有利國家安全等等,根本沒有細察審批準則,最終產生了一個不問刑事紀錄的高才通申請流程!這是管治制度的重大質變!▌[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