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英國官員訪華陸續有來。踏入2025年英國金融市場動盪,反映政府借貸成本的債息抽升,10年國債息見2008年高位,30年長債息率更加去到1998年來最高水平﹐令英國發債還息成本﹐較希臘等多個歐洲國家更高﹐英鎊亦受壓見超過一年低位。市場波動之下,財相李韻晴及英倫銀行行長貝利兩大財金官員,繼續按原先計劃出訪中國﹐重啟暫停近六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想知道今次訪華外界反應如何,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8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香港警方正追查鍾庭耀及香港民研,與鍾劍華的關係。 警方國安處帶走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以及兩名民研職員協助調查,又搜查香港民研的辦公室,並檢走多箱證物。 國安處指調查是因為懷疑有人利用自己的機構,「協助一名已竄逃外地的被通緝人士,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又指暫時無人被捕,但案件仍在調查中。警方雖然無點名涉案的被通緝人士﹐但香港多間傳媒均引述消息指﹐涉及的是民研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想知道警方今次行動帶來的影響,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8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英財相赴北京對話,連串示好只值£6億? 踏入2025年,英國金融市場出現嚴重動盪,國債息率大幅上升,10年期國債息率達2008年高位,而30年期更創1998年以來新高,令發債成本較希臘等歐洲國家更高,英鎊亦跌至一年多低位。在此市場波動之下,財相李韻晴和英倫銀行行長貝利仍依計劃訪華,重啟中斷近六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雙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包括推動滬倫通、中國發行首隻人民幣計價綠色債券,以及取消農產品准入門檻等,英國財政部估計這些協議未來五年將帶來6億至10億英鎊的經濟收益。然而,這些成果遭到反對派批評,認為收益微不足道,尤其是與持續上升的債息成本相比顯得杯水車薪,並形容李韻晴在金融市場混亂時期訪華是「乞錢行為」,質疑其去留問題。 同時,工黨政府內部危機加劇,專責打擊金融腐敗的財政部經濟事務秘書Tulip Siddiq因家族涉嫌挪用孟加拉基建資金的醜聞請辭,成為兩個月內第二名主要官員下台。這些事件使工黨面臨執政危機,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下滑至僅領先保守黨4個百分點,而改革黨則迅速崛起,以25%的支持率緊追工黨,成為英國政壇第三股力量。儘管李韻晴強調訪華有助促進英國經濟增長,並可直接向中國官員提出分歧議題,但英國輿論普遍對其表現不滿,尤其是與中英「黃金年代」相比,當年簽署數百億英鎊合約的成果今不如昔。工黨政府上台不足一年,已因內外困局和經濟不振陷入重重挑戰,未來能否穩住政局仍是未知之數。...
收看節目 財相訪華為英經濟5年注入6億英鎊 英國財相李韻晴上周訪問北京,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重啟中斷六年的《經濟與金融對話》。雙方討論俄烏戰爭、新疆人權及制裁議員等敏感議題,同意改善溝通渠道。對話達成經濟協定,未來五年將為英國注資6億英鎊,並計劃在倫敦發行人民幣綠色債券。返英後,李韻晴因借貸成本及英鎊貶值受壓,但12月通脹率意外降至2.5%,令市場對央行減息及降低借貸成本的預期上升,暫為其紓壓。 施紀賢銳意發展英國成為AI大國 英國首相施紀賢宣布一系列措施推動人工智能(AI)產業發展,包括興建資料處理中心、強化全國電力供應,並開放公共資訊予私營AI公司處理,目標將英國打造成AI大國,刺激經濟及改善公共服務。目前已有科技公司承諾投資140億英鎊,創造逾1.3萬個職位。Kyndryl將在利物浦建科技中心,但分析指出,英國在集資能力上難與美國匹敵,短期內發展本土產業至Google或OpenAI規模仍具挑戰。...
收看節目 馬斯克近期熱心英國事務。民望持續低迷的首相施紀賢,新一年希望藉改革NHS,推動措施縮短超過750萬名病人的輪候名單,重新掌握輿論主導權。不過在公布改革政策的記者會上,傳媒更為關注美國TESLA創辦人馬斯克,於旗下社交媒體對他連日的批評,指他與保障事務大臣Jess Phillips,要為姑息1997年至2013年間﹐最少1400名女童被誘拐幫派性侵、強姦的事件負責。兩人不但要下台,更認為施紀賢應該要負上刑責,馬斯克的言論,令案件再度引起關注。想知道事件來龍去脈,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特區政府持股75%的港鐵,上周向多家傳媒放風,指未來10年於保養及新鐵路項目等支出,所需資金超過2000億元,港鐵現金流無法應付,未來需要舉債或出售物業作融資。港鐵在 2024年 8 月公報中期業績,中期盈利升45%至60億元﹐不過行政總裁金澤培當時已指出,港鐵未來需要投資超過1000億元去興建新鐵路,現有鐵路設備的更新等亦需要數百億元資金,港鐵必須審慎理財才可以持續未來。想知道港鐵最新財務狀況,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 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已解散的支聯會三名成員,拒絕應警方國安處要求呈交資料案,就定罪及刑期提出終極上訴。終審法院進行聆訊,案件由首席法官張舉能,3 名常任法官李義、霍兆剛、林文瀚,以及非常任法官陳兆愷等5人審理。上訴人支聯會時任副主席鄒幸彤、常委鄧岳君及徐漢光,被控於2021年,作為支聯會在香港的幹事,或在香港管理或協助管理該組織的人士,未有根據《香港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規定,交出被要求的資料,3人經審訊後於 2023年 3 月被裁定罪成。想知道控辯雙方理據,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無居英資格港人赴英須預早獲旅遊授權 自2024年1月8日起,香港旅客(無論持特區護照或BNO護照)如無BNO簽證或居英資格,前往英國或經英過境均需申請電子旅遊授權(ETA)。ETA審批約需3日,費用10鎊,有效期2年,可多次使用。未獲批者需申請相關簽證方可前往。ETA僅允許抵達英國並接受入境檢查,並不保證最終入境資格。首階段計劃適用於包括香港在內的83個非歐盟地區,4月起擴展至歐盟旅客。此前ETA僅限於部分中東國家公民。 流感激增迫爆醫院 受寒冷天氣影響,冬季流感高峰加劇,英格蘭逾10間醫院進入危急狀況,急症室爆滿,病人輪候時間長達91小時。首相施紀賢計劃一年內將輪候超過18星期的患者減少50萬人,針對關節手術及婦產程序,擴展社區診療與手術中心,並加強分流至私營機構,以紓緩公立醫院壓力。...
收看節目 政權輪替,民望即跌,政策左搖右擺 英國工黨自2010年失去執政權後歷經多次變革,最終在2020年由施紀賢(Sir Keir Starmer)接任黨魁,致力重塑形象並吸引中間選民。2024年大選中,工黨大勝,獲得411席,接近國會三分之二席次,施紀賢成為新首相。然而,新政府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執政不足一個月便遭遇利物浦北部城鎮發生的兇案引發全國性騷亂。政府強硬應對,拘捕千餘人,但也面臨監獄擠迫、司法問題和政策失焦的批評。...
收看節目 新年倒數多個城市因風雨取消 踏入2025年,全國多個城市舉行倒數慶祝活動。倫敦「倫敦眼」成為煙花匯演焦點,吸引逾10萬人冒寒觀賞;曼城則有約2萬人在滂沱大雨下於聖彼得廣場欣賞燈光煙花表演,天氣較愛丁堡、紐卡素等地理想,未取消活動。倫敦新年巡遊在黃色氣象警告下推遲半小時進行,大型吹氣卡通因天氣未出動,惟無影響參加者興致,活動依然熱鬧非常。 首相新年演說指政府艱難如戰後重建國家 英國首相施紀賢首次發表新年致詞,指2025年是國家重建之年,強調現政府承擔重任,類似二戰後時期。他回顧工黨自七月執政以來的改革,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推動新能源工程及增加國民保健署資源,但承認仍有大量工作需完成。施紀賢關注民眾生活困難,承諾興建150萬住宅、打擊反社會行為及提升收入。然而,工黨蜜月期短暫,稅項措施引發投資者與僱主不滿,民調顯示若現時大選,恐失超過200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