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星期日泰晤士報》早前披露,一名在國會工作的研究員,因為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今年三月在蘇格蘭愛丁堡被捕。報道指這個近三十歲的研究員,和國會多個可以接觸保密及高度敏感資料的資深議員有聯繫。包括主張對華強硬的保安事務國務大臣董勤達(Tom Tugendhat),和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Alicia Kearns。《泰晤士報》之後亦公開了研究員的名字,其他英國媒體亦開始廣泛報道,指這個研究員曾經加入董勤達有份創立的智庫組織「中國研究小組」(China Research Group),之前亦在中國杭州的英國文化協會工作過兩年。警方就發出聲明,表示於今年三月十三日拘捕兩個男子,他們涉嫌違反《官方機密法令》(Official...

  • 收看節目 被官方稱為「五百年一遇」的大雨,將深圳和香港兩地多處變成澤國,9 月7日星期四下午開始,深圳龍崗、鹽田、羅湖等區已經出現特大暴雨,這場暴雨打破深圳多項氣象紀錄。當晚10時,深圳氣象台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又宣布全市進入緊急防禦狀態,香港天文台亦於大約11時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接下來的一小時,更錄得一小時雨量158.1毫米,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新高。這一小時,深圳同時向香港通報,深圳水庫即將於12時正排洪,香港政府新聞處於23時44分發新聞稿公布這個消息。這場暴雨一直下到翌日早上,全港多區出現嚴重水浸,官員下午見記者,未到問答環節,已經主動澄清,多個地區出現的水浸情況,似乎與深圳排洪均沒有直接關係,新界北部部分地點出現水浸。《綠豆》曾向渠務署查詢北區多條河道和鄉村附近,有幾多個水位監測站?具體位置又在哪?又向他們索取攞埋這些監測站,在暴雨下的數據,但渠務署於截稿前無回應。市區主要排洪設施的設計標準為「200年一遇」,明明是市區的黃大仙,亦是這次暴雨的重災區。翻查立法會文件,現時黃大仙區的雨水渠,仍只可以應付50年一遇的大雨,渠務署於2020年展開改善工程,將排水標準提升至「200年一遇」。原先目標明年完成工程,現改為目標2025年才完成。想知道更多?請重温《兩邊走走》。 #暴雨 #停課 #五百年一遇...

  • 收看節目 ✅ Trigona是甚麼?✅ 資料外洩事態發展✅ 數碼港前員工稱前僱主是「大話精」由政府全資擁有、自稱是「香港數碼科技旗艦」的數碼港,在過去四個月,連同自己園區初創公司,和警方合作舉辦網絡安全活動,表示要將網絡安全定位做「公共財產」。這個活動前一個星期才閉幕,期間幫助60間公司做免費網絡漏洞測試,發現八成都有安全漏洞。諷刺的是,當時數碼港自己亦因為安全漏洞,令公司資料成為「肉參」。專門公開全球網絡安全威脅情報的平台FalconFeeds.io,在社交平台公布,國際駭客組織Trigona的最新受害人,就是數碼港。平台指Trigona 聲稱掌握數碼港超過400GB的數據,當時的截圖隱約可見,資料包括證件相、香港身份證等。Trigona用底價30萬美元,拍賣兜售這些資料;數碼港在倒數時限完之前沒有付這筆錢,這些資料就在「暗網」公諸於世。這些資料由五個資料夾分類,大約有一半是「計劃」,當中有跟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會議的紀錄、交予規劃署的平面圖、數碼港的風險評估、KPI和3年發展策略等等。其他分類還有財務、人事、金融科技公司和租務。在金融科技公司方面,他們的公司資料、計劃書、信貸紀錄等等,都可以看到。「人事」資料夾中,資料牽涉數百人,按名分類,橫跨遠至十年前的文件。求職、現職、離職,甚至被炒員工的紀錄,整個職業生涯,一覽無遺。數碼港在事件中的處理手法引起關注,強調...

  • 收看節目 英國教育部在臨開學前,向過百間學校,包括幼兒園至專上教育學校發出通告,確認校舍內叫RAAC的建築物料有倒塌風險,部分需要即時關閉,暫時轉移到其他地方上課,或以網課代替。另外亦有部分學校需要局部關閉,開學時間要延遲。教育部同日亦發出指引,協助學校確認校舍內哪裡有RAAC,英國官方衞生安全局指,這些學校校舍用上強化蒸壓加氣混凝土(RAAC),或叫氣泡混凝土,有大約30年的壽命。收到通知的學校校舍,物料已到使用期的極限,有機會在沒預兆的情況下倒塌。政府聲明指,他們沒有信心讓有RAAC物料的建築物,在沒有相應特別安全措施下繼續開放。強調受影響學校,相比全英格蘭21,000多間學校,只屬少數。但代表教師的組織「全國教育聯盟」(NEU)就指情況令人羞愧,並警告校舍關閉會對這批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我們訪問了居住在西倫敦的Iris,她女兒的學校亦受影響,部分校舍要圍封。女兒上學有什麼特別安排?預計何時可以回復正常?除了學校,有沒有其他建築物受到影響? #RAAC #泡沫混凝土 #校舍 #政府建築物...

  • 收看節目 在香港,上星期四深夜發出了今年第一個黑色暴雨警告。十八區市面出現的情況,遠遠超乎市民想像。港鐵因為水浸關係,先後關閉上水站、柴灣站、南昌站和香港站部分入口;但承受水浸威力最厲害的,是黃大仙站,激流湧入月台,列車駛入「水底世界」。站外的龍翔道早就變成江河,不少物件在水面漂浮。屋苑亦都受波及。到晚上11時44分,政府公布深圳將會於16分鐘後排洪。還有各區出現史無前例、動魄驚心的畫面⋯⋯這段時間,一向活躍的「政府新聞網」、「添馬台」,甚至各官員的社交平台,一律沒有提及任何政府消息。唯一正提供資訊的天文台,於凌晨1時許公布,在黑色暴雨警告生效首一小時,所錄得的雨量,是自1884年以來最高紀錄。之後,李家超的Facebook 表示他「十分關注」水浸情況,多個部門正在應對。但政府應對規模有多大?市民有沒有特別熱線可以致電?市面交通情況還是否安全?翌日早上要不要上班上課?全部無從得知。全港打工仔半夜等待的政府公布,最終在清晨5時34分出現,短短三行入面出現了四次「極端情況」,同時表明日校停課。但是否停工?政府就「呼籲」僱主「參考」八號風球下的工作安排。大約個半小時後,勞工處獨立出稿,講解「極端情況」之下的工作安排,當中提到除了一些有和僱主協定「極端情況」期間必要上班的「打工仔」之外,其他人「不要啓程上班」。政府三年前耗資1億5千萬元設立的緊急警示系統,指明極端天氣會用,但為何今次不用作提醒市民?究竟是否很多僱主有向僱員說明,極端情況下的工作安排? #暴雨 #黑雨 #柴灣...

  • 收看節目 申請了BNO簽證的人,有超過12萬人已經抵達英國。連同在英國獲批申請的人,有超過15萬香港人已經在英國展開新生活。這麼多人來到英國,面對生活上不同的挑戰,他們的近況又如何?近期英國利物浦大學做了一個較為廣泛,有關移英港人情況的網上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了超過1300個香港新移民。發現他們近八成人有高等教育學歷,超過七成已婚或同居,五成多人有子女。他們離開香港的原因,以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而在移民過程當中,他們都面對不同壓力;首五位的壓力來源分別是搬新屋、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財政壓力和移民後要發展新事業。值得留意的是,只有兩成受訪者認為,失業會為他們帶來壓力。談到發展事業:💡 有30%受訪者表示自己在英國有全職工作💡 18%受訪者做兼職或者自由工作者💡 有超過17%人,表示正失業💡 再細心看他們的職業分布,在香港當管理層或專業工作的人,來到英國做回同樣階層的工作,只有三分之一或者一半💡...

  • 收看節目 8月24日晚,香港政圈的社交平台,突然湧現一批宴會相片。會場內婚宴般的排場,但宴會主題是「黃大仙區各界歡賀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黃智華太平紳士赴京深造聯歡晚會」。黃智華9月3 日要去北京帶職培訓一年,有人安排這場宴會,當晚在九龍灣百樂門國際宴會廳筵開43席、過500人歡送他上京。會場台前有張寫著「主家席」的紅布長枱,過40人就坐。25日早上,建制媒體率先報道這場盛宴,《經濟日報》引述不開名的資深建制派,形容他驚嘆:「一個DO只是因為上京受訓一年,竟然有這樣的待遇」;還表示擔心其他區亦會「有樣學樣」,令「民政專員成為地區皇帝」。《明報》亦提到,當晚黃智華除了收到字畫、墨水筆等禮物外,九龍東區各界聯會會長李誌峰,還送了黃智華的人像公仔給他。亦有消息指,當晚的司儀在台上曾說,黃智華日後「做局長、做司長,下一步就是行政長官」,台下報以掌聲。黃智華的上司、民青局局長麥美娟當日下午解話,也說沒想到專員的受歡迎程度那麼厲害。還說大家若要表達對同事的鼓勵或支持,可能一封信表揚他就已經足夠。事件主角透過民政事務總署facebook署名聲明,指「餞別晚宴引來朋友關注」,「尤其是觀感問題」,他「表達歉意」。但事件並未平息,這些帖文引來網民更多質疑。事件只屬觀感問題?有沒有牽涉公帑?背後沒有無利益輸送?有沒有延後利益? #民政專員 #黃智華 #黃大仙...

  • 收看節目 《立會好聲音》音樂會原定9 月8 日舉行,有13名議員獻唱,多名藝人亦會參與,唱足三個半小時。但細節公布不久,就爆出黃大仙民政專員餞別宴的新聞,加上早前立法會議員的表現和出席率惹起關注,建制派「班長」廖長江上周末向議員發出「溫馨提示」,指如果令市民覺得「跑場比跑區多」,會令人覺得議員未有盡忠職守,浪費公帑。周二中午容海恩率先宣布,她跟黨友何敬康、陳家珮決定不會參與《立會好聲音》,「希望市民多聚焦議會工作」。兩小時後,主辦單位「藍星行動」宣布取消音樂會。有傳媒指,跟灣仔分區委員會有密切關係的「藍星行動」,本身向馬會申請了50萬元資助,公關回覆傳媒查詢時指最終沒有取50萬,「因為已經沒有舉辦」,又強調是以主辦機構的「NGO」名義向馬會申請贊助;而馬會已經並非第一次贊助有議員唱歌的活動。按慣例,馬會不會直接資助議員活動,但議員不時會介紹一些非牟利機構予馬會,申請社區資助撥款。今集會透視《立會好聲音》滅聲背後,疏理事件種種「疑點」:議員「開騷」不合立法會規矩?《立會好聲音》有何慈善目的?主辦單位又是何方神聖?為何馬會贊助這場甫「見光」就被認定是「不務正業」的活動? #立法會 #立會好聲音...

  • 收看節目 港人在英國房地產市場積極入市,並非新鮮事,最近更得到肯定。根據倫敦一間房地產中介公司在土地註冊處取得的資料,指出香港投資者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擁有的物業,無論數目或總值,都在海外買家當中,排第一位。數據顯示今年初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買家,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擁有近19萬個物業,總值近800億英鎊。其中近25000個,總值108億英鎊的物業是由香港業主擁有,佔整體海外買家持有物業的總值,超過13%。排第二位是來自新加坡的買家,但物業數目已經少近一萬個。中國則排第五,佔4.6%。除了物業買賣市場,香港投資者又取得另一個第一。《Telegraph》早前報道,標題是"Surge in Hongkongers Buying Up...

  • 收看節目 理大學生呂世瑜去年承認「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區域法院以5年6個月作為量刑起點。他原先因為認罪獲得三分一刑期扣減,被判監3年8個月,但控方指本案屬於「情節嚴重」,根據《國安法》,刑期必須為「5年以上」,最終法官改判監5年。呂世瑜未能獲得全數刑期扣減,他一直上訴至終審法院,上星期二被駁回。要解讀這份影響深遠的判詞,首先要理解「認罪扣減」此一普通法原則。上訴庭於2016年吳文南案,制定「認罪扣減」幅度的指引,如果被告在未定審期時認罪,最多可扣減三分一刑期。愈遲認罪,可以扣減的比例就愈少。翻查今次判詞,呂世瑜所涉及的控罪,即《國安法》第21條,若罪行情節嚴重,要判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就判處5年以下。上訴一方指「5 年以上刑期」只是量刑起點,終院反駁指,條文的用字:「處」,以及英文的 shall be sentenced,明顯為「強制性措辭」,訂明刑期下限。又指上訴方的說法「是賦予文字不能包含的意思」,根據判詞的量刑指引,法官判刑時,要先考慮被告在案中的角色及罪行的嚴重性,以決定量刑框架。下一步,再於框架以內決定量刑起點,並考慮加刑或者減刑的因素,即使運用「認罪扣減」原則,都不可扣減至低於刑期下限。《綠豆》請來港大法律學院前公法講座教授陳文敏,為我們講解今次判詞的意義和影響。到留言區或...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