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英首相忽然有個人工智能夢。 施紀賢發表人工智能AI政策宣言,目標使現時排在美國和中國之後的英國,能成為全球AI領先國,並會在全國設立「AI增長專區」,把AI置於經濟增長核心,確保AI技術帶來的利益遍及全國。 工黨政府全面採納了創投企業家Matt Clifford的50項AI行動計劃建議,並即時委任他成為顧問﹐施紀賢相信,一旦全面採用AI技術﹐英國將可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的生產力﹐並於10年內為每年帶來470億英鎊經濟進帳。想了解今次AI大計的可能性,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8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英國官員訪華陸續有來。踏入2025年英國金融市場動盪,反映政府借貸成本的債息抽升,10年國債息見2008年高位,30年長債息率更加去到1998年來最高水平﹐令英國發債還息成本﹐較希臘等多個歐洲國家更高﹐英鎊亦受壓見超過一年低位。市場波動之下,財相李韻晴及英倫銀行行長貝利兩大財金官員,繼續按原先計劃出訪中國﹐重啟暫停近六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想知道今次訪華外界反應如何,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8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香港警方正追查鍾庭耀及香港民研,與鍾劍華的關係。 警方國安處帶走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以及兩名民研職員協助調查,又搜查香港民研的辦公室,並檢走多箱證物。 國安處指調查是因為懷疑有人利用自己的機構,「協助一名已竄逃外地的被通緝人士,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又指暫時無人被捕,但案件仍在調查中。警方雖然無點名涉案的被通緝人士﹐但香港多間傳媒均引述消息指﹐涉及的是民研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想知道警方今次行動帶來的影響,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8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英財相赴北京對話,連串示好只值£6億? 踏入2025年,英國金融市場出現嚴重動盪,國債息率大幅上升,10年期國債息率達2008年高位,而30年期更創1998年以來新高,令發債成本較希臘等歐洲國家更高,英鎊亦跌至一年多低位。在此市場波動之下,財相李韻晴和英倫銀行行長貝利仍依計劃訪華,重啟中斷近六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雙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包括推動滬倫通、中國發行首隻人民幣計價綠色債券,以及取消農產品准入門檻等,英國財政部估計這些協議未來五年將帶來6億至10億英鎊的經濟收益。然而,這些成果遭到反對派批評,認為收益微不足道,尤其是與持續上升的債息成本相比顯得杯水車薪,並形容李韻晴在金融市場混亂時期訪華是「乞錢行為」,質疑其去留問題。 同時,工黨政府內部危機加劇,專責打擊金融腐敗的財政部經濟事務秘書Tulip Siddiq因家族涉嫌挪用孟加拉基建資金的醜聞請辭,成為兩個月內第二名主要官員下台。這些事件使工黨面臨執政危機,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下滑至僅領先保守黨4個百分點,而改革黨則迅速崛起,以25%的支持率緊追工黨,成為英國政壇第三股力量。儘管李韻晴強調訪華有助促進英國經濟增長,並可直接向中國官員提出分歧議題,但英國輿論普遍對其表現不滿,尤其是與中英「黃金年代」相比,當年簽署數百億英鎊合約的成果今不如昔。工黨政府上台不足一年,已因內外困局和經濟不振陷入重重挑戰,未來能否穩住政局仍是未知之數。...
收看節目 馬斯克近期熱心英國事務。民望持續低迷的首相施紀賢,新一年希望藉改革NHS,推動措施縮短超過750萬名病人的輪候名單,重新掌握輿論主導權。不過在公布改革政策的記者會上,傳媒更為關注美國TESLA創辦人馬斯克,於旗下社交媒體對他連日的批評,指他與保障事務大臣Jess Phillips,要為姑息1997年至2013年間﹐最少1400名女童被誘拐幫派性侵、強姦的事件負責。兩人不但要下台,更認為施紀賢應該要負上刑責,馬斯克的言論,令案件再度引起關注。想知道事件來龍去脈,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特區政府持股75%的港鐵,上周向多家傳媒放風,指未來10年於保養及新鐵路項目等支出,所需資金超過2000億元,港鐵現金流無法應付,未來需要舉債或出售物業作融資。港鐵在 2024年 8 月公報中期業績,中期盈利升45%至60億元﹐不過行政總裁金澤培當時已指出,港鐵未來需要投資超過1000億元去興建新鐵路,現有鐵路設備的更新等亦需要數百億元資金,港鐵必須審慎理財才可以持續未來。想知道港鐵最新財務狀況,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 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已解散的支聯會三名成員,拒絕應警方國安處要求呈交資料案,就定罪及刑期提出終極上訴。終審法院進行聆訊,案件由首席法官張舉能,3 名常任法官李義、霍兆剛、林文瀚,以及非常任法官陳兆愷等5人審理。上訴人支聯會時任副主席鄒幸彤、常委鄧岳君及徐漢光,被控於2021年,作為支聯會在香港的幹事,或在香港管理或協助管理該組織的人士,未有根據《香港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規定,交出被要求的資料,3人經審訊後於 2023年 3 月被裁定罪成。想知道控辯雙方理據,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政權輪替,民望即跌,政策左搖右擺 英國工黨自2010年失去執政權後歷經多次變革,最終在2020年由施紀賢(Sir Keir Starmer)接任黨魁,致力重塑形象並吸引中間選民。2024年大選中,工黨大勝,獲得411席,接近國會三分之二席次,施紀賢成為新首相。然而,新政府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執政不足一個月便遭遇利物浦北部城鎮發生的兇案引發全國性騷亂。政府強硬應對,拘捕千餘人,但也面臨監獄擠迫、司法問題和政策失焦的批評。...
收看節目 市道未復甦,港府財赤,打亂經濟規律 2024年即將結束,香港經濟經歷了重要變化。零售業全年銷售額按年下跌7.1%,樓市持續疲弱,政府撤銷印花稅及放寬按揭成數等措施僅短暫帶來回暖,全年投地收入僅37億元,不足預算的十分之一,顯示經濟信心低迷。財政赤字擴大至1000億元,迫使政府依賴發債籌資,但經濟低迷與旅客消費減少,令「盛事經濟」及各項振興措施成效有限,公眾對政府「全力拼經濟」的表現逐漸失望。 施政報告以「改革」為主題,但具體措施多流於口號,未能有效解決結構性挑戰。政府投入620億元成立投資管理公司,支持AI、晶片、新能源等國策項目,但投資細節不透明引起質疑。同時,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工程繼續推進,即使面臨財政危機,建制派也有質疑應否暫緩,但政府仍然堅持大規模投入資源。商界對投地及參與政府發展計劃態度冷淡,進一步加劇經濟不穩。 此外,政府首次動員商界表態「愛國愛港」,要求發展商、銀行及國企簽署意向書支持北部都會計劃,將政治表態與商業決策掛鉤,挑戰香港長期以來的自由市場原則。這種計劃經濟模式的操作令人擔憂,或進一步影響外界對香港營商環境的信心。未來,企業、投資者及公眾需要重新評估風險,而香港在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壓力下,需尋求新的平衡與出路。這一年標誌著舊模式的終結,也為未來埋下新的不確定性。...
收看節目 美國財政部眼中的香港,角色是否已改變?《日經新聞》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 Jesse Baker,到了香港與多間銀行代表會面﹐消息指包括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就近期美國國會發信指,香港幫助俄羅斯洗黑錢及入侵烏克蘭,警告香港銀行不要與俄羅斯有業務來往。消息人士指港府金管局代表亦有在場﹐報道指各間銀行都拒絕評論有關消息﹐而金管局發言人稱局方時常與各方對話﹐涉及各種事務﹐一般做法是不確認、不否認或不評論。想了解美國、俄羅斯和香港之間的角力,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4的編輯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