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歡迎左中右各方讀者意見分享。) 社會民主連線───在2006年成立、高舉社會民主主義的香港反對派政黨,在上周流出解散的傳言後,毅然宣布解散。社民連無法跨越成立二十周年,其解散的決定,象徵香港反對派政黨全面消弭,亦成為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的一個標誌。 香港國安法及其執行機關(下稱國安體制)實施五年以來,香港政治、司法、社會、經濟、文化等層面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使香港由一個半民主、半威權的混合政體,全面走向威權化──權力不斷集中在非民選的行政機關,立法和司法部門成為政權附庸;每個制衡政權的社會支柱──媒體、公民社會、人權體制、政治反對派──被一一瓦解,政權的權力不斷膨脹,監控、宰制方方面面的自主力量和「軟對抗」。況且,香港和其他威權政體不同的地方,在於香港並非主柱國家,中共作為主權國,隨時可以向香港實施各種權力和政策而不受制約。亦因如此,能夠抵抗香港威權化的阻力就更大。 香港在國安體制下發展的五個大趨勢...

  •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歡迎左中右各方讀者意見分享。) 上月「法治日」,我重溫了兵咸勳爵(Lord Bingham)的《法治精神》(The Rule...

  • 最近兩宗與反貪法相關的法律發展——一宗來自香港,另一宗來自美國——凸顯出不同法治體系中日益嚴峻的憲政困境:立法權是被擴張性司法詮釋與行政命令邊緣化?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訴林卓廷》一案中,香港終審法院恢復了林卓廷根據《防止賄賂條例》第30(1)條被定罪的裁決,罪名是披露廉政公署調查對象的身分。值得注意的是,該被調查對象所面對的指控 —— 公職人員行為失當——並不屬於條例第二部分所列明的罪行。然而,法院以立法目的為依據,作出擴張性的詮釋,將刑事責任延伸至法條文本未涵蓋的範圍。 與此同時,在美國,一項總統行政命令暫停了《海外反貪腐法》(FCPA)的執行——這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反賄賂法例。行政命令的理由是保護美國在「戰略性產業」中的經濟與國家安全利益。此一決定未經國會討論、修法或廢止,就被行政機關單方面中止,形同擱置一整套根本性的法規體系。 超越國界:全球反貪趨勢的倒退 當前的全球不確定性因主要強權的路徑分歧而進一步加劇。在如中國這類威權體制中,反貪執法往往具備雙重功能:既用以強化黨紀,也常被視為清除政敵的政治工具。特定罪名在缺乏立法監督下透過司法解釋擴張,使外界擔憂反貪制度會否淪為政治打壓的手段,而非一個以法治原則為基礎的法制。...

  •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歡迎左中右各方讀者意見分享。) 2024年9月,《立場新聞》案件塵埃落定,兩位編輯被裁定煽動罪名成立,原因是他們允許在《立場新聞》上發表了一系列被認定為煽動性的專欄文章。 為什麼起訴編輯而不是逮捕專欄作者呢?事實上,大多數專欄作者要麼已經入獄,要麼流亡海外。《立場新聞》案件特別針對編輯和新聞機構的責任。 此案是否會對香港的新聞自由產生寒蟬效應,引發了人們的疑問。例如,《明報》曾致信提醒其專欄作者「遵守法律」。但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表示,鑑於大家已在進行自我審查,該案可能不會產生強烈影響。然而,我們認為,《立場新聞》案件可能對新聞自由,甚至互聯網自由產生重大影響。...

  • 近日,一向被視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信」的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的動向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更耐人尋味的是,外媒向中國國防部追問何衛東去向時,發言人吳謙未予明確否認,而是語焉不詳,這一反常態度令事件更加撲朔迷離。在習近平高度集權的背景下,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軍方高層的潛在動盪,更揭示了「有權無責」格局下,軍方、官僚、上海幫與太子黨等各方如何陷入「集體躺平」的博弈困境。 據美傳媒《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3月25日援引美國國防官員的消息,美國情報機構認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已因調查落馬。對此,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於27日回應稱:「沒有相關消息,也不了解這方面的情况。」 何衛東是習近平於2022年10月破格提拔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將領。然而,自今年全國「兩會」結束以來,有關他可能涉案被查的傳聞不斷傳出,從「被帶走」到「被軟禁」等說法層出不窮,近期更是甚囂塵上,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博弈理論視角:囚徒困境與集體不作為 博弈理論(Game Theory)作為研究策略互動的工具,為理解中共當前局勢提供了重要框架。著名博弈模型「囚徒困境」揭示了一個核心悖論:當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時,往往導致集體最差的結果。在習近平主導的「有權無責」體制下,權力高度集中於最高領導人,而下屬機構與個人則被剝奪決策自主性,僅承擔執行責任。這種結構類似於囚徒困境的變體:各方既無法獨立行動,又因懼怕承擔風險而選擇不作為。...

  •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歡迎左中右各方讀者意見分享。) 2025年3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大幅削減美國全球媒體署(USAGM)預算,導致美國之音(VOA)全體員工休假,並終止包括自由亞洲電台(RFA)在內的多間傳媒機構的聯邦營運資金。這一決定迅速引發全球關注,尤其是針對其背後動機、涉及利益衝突、以及對華語地區新聞自由與知情權的潛在衝擊。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以「減少聯邦官僚機構」為名,要求USAGM及其他六個機構將營運規模縮減至最低程度,並指責這些傳媒存在「激進宣傳」傾向。根據美國之音官方數據,其2024財年預算約為2.7億美元,僱員超過2,000人,以48種語言向全球播送節目;自由亞洲電台則以華語及其他亞洲語言為主,長期向中國、北韓等資訊封閉地區提供獨立報導。然而,這項命令簽署後,美國之音1,300多名員工被停職,RFA的資金也被凍結,顯示特朗普政府急於推出並執行相關政策。 此舉與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有密切關聯。馬斯克早在2月便公開批評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台,稱其為「激進左翼的自言自語」,並主張關閉這些「每年浪費10億美元納稅人資金」的機構。馬斯克在X平台上的帖子顯示,DOGE人員已進駐USAGM,負責審查預算和經營細節,這進一步佐證了馬斯克在此次決策中的影響力。特朗普政府將此視為實現「美國優先」政策的一部分,但其具體執行似乎深受馬斯克的理念驅動。...

  •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歡迎左中右各方讀者意見分享。) 現在世局亂七八糟,主要是因為全球格局出現了二戰後的根本性變化。在二戰後重建的世界秩序中,美國作為超級大國,擁有主導地位,在全球產業、貿易和能源分配中都佔據主導位置。因為有這樣的超級大國地位和相應的好處,美國也為全球安全提供了一定支持,並承擔了相關費用。但特朗普上台後,不願再為全球安全買單,主要跟他「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理念以及想徹底改變美國傳統外交政策有關。 在他看來,美國作為超級大國,長期以來在全球安全上投入了大量資源,但回報卻不匹配,甚至被盟友「佔便宜」,損害了美國自身的利益。以下五點可以解釋他的立場:...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