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不提及代表不存在」主義再興起?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早前仍然將「明日大嶼」計劃的交椅洲填海工程,列為年度工作計劃一部份,但她最近書面回應經民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質詢政府關於交椅洲項目時間表時,就明確指出:「政府目前沒有為交椅洲項目制定推展時間表,實際上填海工程亦未有條件﹐於本屆政府任期內開展。」另外,2023 年9月特區政府推出的「香港夜繽紛」,借「夜經濟」推動疫後復甦,去到今年三月,有網民發現「香港夜繽紛」的官網已無更新活動,最近同一位網民又發現「香港夜繽紛」官網無法連接。想了解「無聲無息」消失,是否已經變成港府對部分大型項目的取態,請留意《兩邊走走》EP162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今個星期,《綠豆》製作咗兩條有關 BNO 簽證嘅報道,喺有限嘅人手同無乜資源嘅情況下,真係做到「綠豆仔」肉體同荷包都好大嘅損失! 話說星期一,英國國會辯論...
收看節目 ▌「明日大嶼」成「明日黃花」《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前景再添變數。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早前仍指2027年啟動填海,但最新在立法會書面答覆中明言,政府現時未有推展時間表,亦無條件於本屆政府內展開,意味計劃已暫緩。該構想自2018年林鄭月娥提出,原估算工程費用約5800億元,賣地收入料7500億元。土木署去年已向環保署提交環評,但因未有具體安排,報告一直未進入公眾諮詢,以免引起揣測。政府現轉向集中北部都會區發展,惟相關地皮屢次流標,七月更臨時叫停首兩個片區招標,市場信心受挫。與此同時,另一經濟刺激政策「香港夜繽紛」亦疑告終。該計劃於2023年9月推出,並擴展為「18區日夜都繽紛」,曾被寄望帶動疫後消費,但今年三月起官網已無更新,近期更無法連接。雖然「18區」網頁仍在,但活動僅列至九月底。財政預算中,2025/26年度已不再將其列為重點項目。立法會議員查詢撥款及成效時,民政總署僅強調商戶滿意,卻未披露具體開支或盈利數字。據估算,至少42項相關活動獲批逾2800萬元「社區參與計劃」資助,但不少地區資料已下架,透明度受質疑。審計署雖將檢視納入五年計劃,卻未明言審核時點。整體而言,無論是填海還是夜經濟,兩大旗艦政策均陷入停滯或疑似淡出,顯示政府在大型發展與推動消費策略上正面臨重大挑戰。▌議員認同專項處理BN(O)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因副首相韋雅蘭(Angela Rayner)涉買樓避稅辭職,進行大幅內閣改組。焦點之一是馬曼婷(Shabana Mahmood)由司法大臣轉任內政大臣,她曾推動提前釋放囚犯以紓緩監獄壓力,現被委以處理偷渡與邊境安全的重任。她立場強硬,強調不容非法入境,若他國拒收不合資格者,簽證安排或被中止;並支持引入電子身份證,據報更考慮延長申請永居的年期,由五年加至十年。政府亦研究以軍營取代酒店安置難民,並接近與德國達成「一進一出」遣返協議。同時,前內政大臣顧綺慧(Yvette Cooper)改任外相,林德偉(David...
收看節目 「港版淡馬錫」與真身「淡馬錫」有多大分別?「AI國際人才峰會」由「港版淡馬錫」,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主辦,雖然香港媒體未有廣泛報道,但就受到中國內地媒體關注﹐而中聯辦網頁亦有記錄活動。港投用公帑直接投資企業,表示參與 120項投資項目,但一直未向公眾交代所管理的620億公帑的去向。想了解「港投」的不透明的運作,以及近期港府以公帑投資,換來爛尾收場的例子,請留意《兩邊走走》EP161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韋雅蘭為漏稅下台 工黨內閣隨即改組 副首相韋雅蘭因被揭少付印花稅,在辭職信中承認失誤,強調無意逃稅或隱瞞,並已補交約四萬鎊。她感謝首相施紀賢及同僚支持,表示榮幸能由北部小鎮的年輕母親,走到政府高層服務公眾。施紀賢回信表示難過,仍視她為工黨重要人物。事件起於她出售與前夫及信託共同持有的物業,再以收益購買新屋。三名律師當時建議她只需繳標準稅率,後來才被稅務律師指出錯誤,因她與前夫仍輪流居於原物業並照顧兒子,稅務上仍算持有權益,需補稅。 外界質疑她一邊推動加稅政策,一邊卻涉稅務爭議,令其問鼎首相的前途受挫,工黨施政亦被批偽善。財相李韻晴將於11月公布延遲的秋季預算,面對通脹高企、生產力疲弱及債息創27年新高,財政缺口嚴重,勢必考慮加稅,引來民意反彈。民調顯示過半要求撤換李韻晴,近半要求改組內閣。首相府近期增設首席經濟顧問及秘書,被視為削弱李韻晴權力。...
收看節目 英國副首相韋雅蘭(Angela Rayner)仍未就置業衍生的問題,解答傳媒提出的疑問。 爭議涉及四月開始落實,英格蘭各地市政府有權向業主的第二間或以上居所,例如度假屋,加徵最多雙倍市政稅,以紓緩房屋短缺並增加地方政府收入。韋雅蘭將位於她所屬選區,曼徹斯特東部 (Ashton-under-Lyne)的一間物業﹐列作主要居所,而她的第二居所﹐就是為方便履行公職而入住﹐位於首相府附近Admiralty...
收看節目 審訊超過150日,何時才有裁決?代表辯方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重申,涉案的161篇文章沒有任何一篇屬於煽動﹐沒有達到譚德志案訂明的嚴重削弱中港政府權威,或嚴重損害政府與人民關係﹐又指《刑事罪行條例》訂明﹐依法指出政府錯誤﹐法庭裁決時須考慮基本言論自由。辯方回應法官李運騰問及,政府推出《逃犯條例》修訂,如何被誤導或犯錯,指政府在有強烈反對下仍推行修例是錯,涉案文章指出政府錯誤。想知道法官及控辯雙方,在結案陳詞中的互動,請留意《兩邊走走》EP160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財富稅救工黨政府財困?英國副首相韋雅蘭(Angela Rayner)近期拍攝短片推廣中小型發展商,協助工黨達成建屋150萬間承諾,但同時被指誠信受質疑。她推動的雙倍市政稅政策,針對第二居所以紓緩房屋短缺,卻被揭發入住倫敦公務宿舍的稅項由公帑承擔,不受影響;另有報道指她在東南部購入80萬鎊度假屋,被批評與言行不一。其團隊澄清她有繳交約5000鎊市政稅。支持者認為僅兩項物業就被指控「物業王國」過火,且政策源自前朝保守黨。工黨執政逾400日,韋雅蘭民望低迷,僅優於施紀賢(Keir Starmer)及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經濟壓力加劇:通脹升至3.8%,能源國企未能降費、鐵路國有化下票價或續漲,公共財政赤字擴大,3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27年高位,財政缺口估計達200至400億鎊。若要維持財紀,勢必加稅。傳媒指政府或針對業主開刀,包括:要求出租收入繳交國民保險、取消高價住宅資本增值稅豁免、研究由賣方繳交新稅取代印花稅;亦考慮改革過時的市政稅制度,按樓價徵收0.44至0.81%稅率,每年增收35億鎊,但改革料需等到2029年大選後才有望落實。▌關押黎智英逾三年 陳詞完裁判日仍缺黎智英案辯方於本周繼續結案陳詞。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強調涉案161篇文章並無煽動成分,未達至削弱政府權威的程度,並重申新聞工作者享有較大言論自由,與一般公眾不同,否則《基本法》亦不會另行保障新聞自由。他指出串謀罪必須涉及協議實行違法行為,《國安法》前的協議不構成罪行,控方須證明法例實施後有新協議。辯方亦爭議控罪定義,強調條文只涵蓋「請求」制裁整個特區或中國,不包括僅鼓勵或針對個別官員,應採狹窄解讀。辯方同時質疑「從犯證人」張劍雄及陳沛敏供詞矛盾,指其可信性成疑,甚至可能受警方影響。針對政府修例被批誤導一事,辯方指傳媒角色正是促進多元討論,並非法庭需判斷對錯。對於文章是否帶敵意,辯方引用案例指出稱呼政客為「Idiot」並非不妥。新西蘭御用大律師Marc...
收看節目 港府合約手招標還存在多少問題?事件擾攘多日,物流署長陳嘉信終於現身為今次「飲用水風波」道歉,他又出席了,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召開的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強調因應政府採購樽裝飲用水事件,要審視現有採購機制和程序,做好把關工作,堵塞漏洞。今次審批由「中央投標委員會」決定,成員除了陳嘉信,還包括財庫局常任秘書長黎志華,財庫局副秘書長羅中,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劉俊傑,和一位職級不低於副首席政府律師的法律顧問。想知道為何只有陳嘉信一人孭責?今次事件又如何與長和集團有關?請收看《兩邊走走》EP159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普京成俄烏外交大贏家? 俄烏戰事未有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先後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出現緩和跡象。特朗普和穿上西裝的澤連斯基在周一(18日)進行今年第二次白宮會面。特朗普更首度承諾,會協助歐洲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護。 特朗普上周五(15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阿拉斯加美軍基地舉行的歷史性峰會,就由紅地氈開始,是兩人在2019年之後首次會面。會談持續約3小時結束,二人隨後舉行聯合記者會,先發言的普京形容會談有建設性,強調俄方真誠希望俄烏戰爭結束,但前提必須消除一切導致衝突發生的根源。特朗普說,會面取得重要進展,惟重要事項仍未達共識。想知道外交「大龍鳳」過後,俄烏戰事出現甚麼改變,請留意《兩邊走走》EP159的編輯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