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巨擘匯聚台灣 NVIDIA放眼工業革命4.0
上周日晚,台大體育館4000人演唱會規格的場館坐無虛席。粉絲們忙著自拍,對不到兩周前的環台軍演毫不在意。「演講會」主角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搶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6月4日開幕前舉行演講,揚言台灣的人工智能(AI)產業鏈將主導全新的工業革命,NVIDIA將大舉投資台灣。
「沒有台灣,我們的願景,只會是無法實現的夢想……台灣是我們珍貴夥伴的集中地,也是NVIDIA所有一切的開始,我們的夥伴和銷售團隊從台灣把這一切帶到全世界。台灣與NVIDIA的合作,創造了全世界的AI 基礎建設。」黃仁勳背後的巨型顯示幕打出一百多台灣企業,包括:
- 伺服器製造商鴻海、廣達、緯創
- 工業電腦廠研華
- 機械人廠達明
- 機器視覺商所羅門
- 新藥廠安宏生醫
- 虛擬工廠建模新創宇見智能
當然,這是黃仁勳有意說給台灣聽的「甜言蜜語」,人工智能的大腦主要還是美國。人工智能的「神經元」GPU 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 的縮寫。相對於CPU 而言,GPU最大的優勢是具備平行運算能力,可以同時處理大量運算,因而發展成AI 晶片。目前市面上的AI 模型,幾乎都是用NVIDIA 的CUDA軟體平台開發。NVIDIA 藉著軟、硬體的優勢形成完整生態圈,在AI晶片的市場佔有率高達八成以上。其競爭對手AMD 及Intel 望塵莫及。
台灣跑出多個龍頭企業
過去8年,人工智能的運算力提升了1000倍,使得大型語言模型(LLM)可自行訓練,提高人工智能效益。在黃仁勳眼中,AI 由ChatGPT- 4o這類虛擬應用走向實體—— 軟硬合體的AI機械人、由AI 設計並交由AI機械人建設的AI工廠、生產AI 產品如汽車、虊物 、AI機械人等等將創造巨大商機。據高盛估計,至2035年,人形機械人市場將達到380億美元。
一年前,高盛估計,高端人形機械人的造價為25萬美元,成本每年下降 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但今年,造價已降至15萬美元,跌幅達四成。這使得工業用途的人形機械人具備競爭力,家用人形機械人也將於4年後量產。
而高端人形機械人有突破的發展,是得益於Google 的Transformer AI 模型:
- 處理文本的PaLM模型(Pathways Language Model )
- 處理視覺的ViT(Vision Transformer)及PaLI (Pathways Language and Image Model)
- 處理機械人接收及輸出的RT 模型
可見美國在AI領域始終佔據領導地位。一年前,NVIDIA超過五分之一的銷售額還得依賴中國。一年後,NVIDIA的晶片是供不應求。當AI由虛擬走向實體,幾十年間,跟著外商「練功升級」從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到晶片等各項科技製造領域都跑出龍頭企業的台灣生產鏈,也緊跟AI 浪潮踏入AI生態圈。而被歐美摒除在AI 生態圈外的地區要如何趕上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呢?
(圖 : NVIDIA 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