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加告茲自治領土

最近去了摩爾多瓦旅行,到訪一處曾為獨立政治實體的地區——「加告茲自治領土單位」(Autonomous Territorial Unit of Gagauzia),這裡原為「加告茲共和國」。與摩爾多瓦其他地區不同,街上最常見的並非現代摩語的拉丁字母,而是俄文的西里爾文字招牌,又或是俄、摩語混雜並存。當地居民大多說俄語,部分人還能說加告茲語,據說與土耳其語有九成相似。

吃過晚飯,沿著昏暗的街道步回旅館,忽然遇上一對母女向我打招呼,詢問我的來處,答是香港人,那位母親邀請我喝咖啡。我猶豫片刻,倒不是擔心,只是本來趕著回旅館寫文。不過轉念一想,旅途中雖然遇過不少善人,但像這樣初次見面就主動邀請我去喝咖啡,確實不多見。

不要辜負難得的善意,我便答應了。

當時已是晚上八時三十分。

加告茲人公社村落

翌日參觀加告茲的地區歷史博物館,臨近午後二時才去,全日似乎只得我一個訪客。職員逐一為我開啟展廳房門,打開通道燈光。館內展品說明只有俄語及少量摩爾多瓦語,我用手機 OCR 擷取文字,再放入 AI 轉化成語音導覽,聽得趣味盎然。

從展覽得悉加告茲人公社村落的獨特文化,不禁想:來到加告茲,不到村內走走,確是遺憾。

昨晚與 Lidia 約定今天到她家喝茶,原定傍晚再聚。她中午來電問候,我順道請教她哪裡可以看到加告茲村。她說:「我媽媽就是加告茲人啊!她住的就是加告茲村,你去找她吧。」

她略作思索後說:「不過你自己一個人不知如何前往,我正在上班,下班後帶你去。」

她給了我一個地址,約定五時見面。到達後,才知她在教育部工作,有時要外出授課。

她同事的家剛好在同一條村,距市中心僅十多公里,我們便搭順風車到了這條名為 Congazcicul de Sus 的村子。

路經村中一個遊樂場,有一群少年嬉戲玩耍。眾人見來了一名外國人,顯得十分好奇。Lidia 說,近年村子有所改變,摩爾多瓦未正式入歐盟,但取得歐盟候選國地位後,獲得不少歐盟資金,以前從未見過這麼漂亮的遊樂公園。村內有幼稚園及小學,但因為不少人遷往城市,亦有收生不足的問題。

嬉戲的小孩跟她都相熟,她甚至能道出不少人的名字。她說:「有些人其實是我以前的學生。」

她續道:「我本想參選村長,希望為村裡帶來一些改變,但要顧及工作,還在考慮中。」

首見佛教徒

Lidia 帶我到村公社探望她母親,剛好經過鄰居的農莊,便順便拜訪 Georgi 夫婦。Georgi 的子女從事工程師或電腦相關工作,全都在首都或其他城市工作。昨天是復活節後的掃墓日,不少人也有回鄉。他們問及我信仰,我說是佛教徒,他們說是第一次見佛教徒。這裡的人多數信奉東正教,共產政權結束後,雖然信仰自由,但早幾年仍然是在社區中心做禮拜,直到近來才修建了一座小教堂。

Georgi 養鴨和兔子,種花亦種士多啤梨。臨別前,他認真地向 Lidia 建議,想送我一隻鴨子,要請 Lidia 的母親今晚劏給我吃。我連忙婉拒,他們問我是否素食者,我說不是,他們又問我是否不吃鴨子,我又說不是。我又不想在非佛教徒前無端解釋何謂「三淨肉」的概念,本身最不喜歡失驚無神向人說教的人。

見我一直推辭,他們恍然大悟:「啊,今晚確實時間不多。」我便順著說:「對啊,今晚時間不多。」

Georgi 真的很熱情,道別時堅持要送我禮物,摘了一大束鮮花給我,後來他似嫌不夠,再跑到農田又摘了幾朵。

我便借花敬佛,把這束鮮花轉送給 Lidia 的母親。

多國語言的飯局

復活節假期後是「招魂祭」(Radonitsa,即東正教的追思節日),Lidia 剛好返回老家掃墓,她母親 Elena 沒想到女兒這麼快又回來,還帶同一名外國朋友來探訪,顯得格外高興,弄了些薯仔、雞肉和芝士招待。她不停指著薯仔,用加告茲語叫我多吃「patate」。她覺得「Pazu」這名字發音較難,我便說不如直接叫我「patate」,反正我中文名都有個「薯」字,她聽罷笑不停。

「Patate」並非俄語或摩爾多瓦語,而是加告茲語,與土耳其語有九成相似。後來果然來了一位土耳其留學生 Mehmet,把 Lidia 女兒送來,之後又載我們回城。這頓飯局中,大家分別以俄語、摩語、土語交談,加上我在場,更添了英語對話。他們對語言非常感興趣,多次問起我能否致電香港朋友,想見識一下港人之間如何對話。當刻已是香港時間凌晨二時,剛好看到群組裡有身處英國的香港朋友在線,隨即撥了通電話,閒聊片刻。

期間當然也趁機說好香港故事。

Mehmet 載我們回到市區時已近晚上十時,想不到他仍堅持帶我們到餐廳吃宵夜。我本想悄悄結賬,卻發現他早已付過賬單。

Lidia 笑言:「跟土耳其人出外用膳,千萬別爭著付錢啊。」

照片:在摩爾多瓦的 Congazcicul de Sus 村公所,Lidia 母親 Elena 的家。

 

▌【Pazu薯伯伯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不正常旅行研究所》、《逍遙行稿》,分別在香港、北京、首爾、台北出版。

作者 Facebook:https://www.fb.com/pazukong
作者 Patreon 頻道:https://www.patreon.com/pazu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